回覆列表
-
1 # 朋朋有話說
-
2 # 游泳的魚XL
40歲的女性一天走多少步最好?
1.我覺得走步首先要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量力力行。每天走五六千步就行了,不一定非要每天走一萬步,兩萬步,要每天堅持,要循序漸進。而且走的太多對膝關節不好。
2.走步的最佳鍛鍊時間是早上八點到十點。我們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去鍛鍊,回來的時候順便還能買菜。走步對我們的心臟非常有好處,可以提高我們的免疫力,少生病,促進血液迴圈和新陳代謝。
3.走步貴在堅持,這樣我們的健康狀況會有很大的改善。而且走步的時候最好兩隻胳膊大幅度擺動起來,對我們的身體大有好處。
“走”是跑的意思,“步”才是現代意義上的走!
《內經·靈樞·天年》說:“人生十歲,五臟始定,血氣已通,其氣在下,故好走;二十歲,血氣始盛,肌肉方長,故好趨;三十歲,五臟大定,肌肉堅固,血脈盛滿,故好步;四十歲,五臟六腑十二經脈皆大盛以平定,腠理始疏,榮華頹落,發頗斑白,平盛不搖,故好坐;五十歲,肝氣始衰,肝葉始薄,膽汁始滅,目始不明;六十歲,心氣始衰,苦憂悲,血氣懈惰,故好臥;七十歲,脾氣虛,面板枯;八十歲,肺氣衰,魄離,故言善誤;九十歲,腎氣焦,四髒經脈空虛;百歲,五臟皆虛,神氣皆去,形骸獨居而終矣。”
“趨”是小跑。十歲愛跑,二十歲小跑,三十歲喜步行,四十歲便喜歡坐著啦。現在的人生活條件好了,壽命延長,若算能後延二十歲,六十歲您也別老坐著,還是應該邁開您的腿嘛。
最近微信中看到一些警示,說是有人為了每日在“微信運動”中曬步數,拔頭籌,佔封面,把膝蓋走成了滑膜炎,這就得不償失了。所以有“專家”出來說,年齡四十歲以下者,一天步數不宜超過1萬步,四十歲以上者,步數應保持在5千到7千步。而且說,步行對心肺和免疫作用不明顯云云。
也許這個專家從來沒有嘗試過“微信運動”,並不清楚一萬步到底有多長距離,行走多少分鐘,所以才這樣信口開河。筆者做過試驗,下樓到小區大門口的菜市場連買帶逛30來分鐘,2000多步就計上了,不像專家說的那麼嚇人。如筆者這樣沒有上班任務的退休人,再加上早晚各一個小時慢慢地逛逛公園,一天至少也有萬把步。所有這些加起來,一共不超過5公里——土話說,炮把裡地。一個並無特別病痛的所謂“40歲以上者”,一天走上炮把裡就能把膝蓋走成滑膜炎,是不是太危言聳聽了點,如果這樣的話,乾脆取消走路,把腿扛到肩上好了。
一天走多少步,須看各人情況,不可強求一致,更不必為曬而曬供人觀賞,健身是自己個兒的事兒,弄成作秀就變味兒了。總之應以不累為度。但不管年老或是年輕,關鍵在一個“緩”字,只要你堅持了這個“緩”字,又以不累為底線,膝蓋絕對走不成滑膜炎。
《內經》有言:“廣步於庭,被髮緩形”,清晨起床後並不梳洗,披散著頭髮,在庭院中邁著方步,慢慢地運動。為什麼要這樣?因為清晨起來,人的陽氣初升,需要呵護,各種動作不要大,以免初升陽氣不濟,打亂了自然升發的過程。待到陽氣升發旺盛了,動作再逐漸展開。
《養生類纂》和《修齡要指》都要求食飽徐行,晚飯後,慢慢走動走動,“使食下舒”、“消散”,方可坐臥。太陽落山後,也是人體陰昇陽降之時,此時應該培養人體的休息狀態,不可疾走,不可大汗淋漓,更不要跑步飆腳踏車。讓陽漸漸入於陰,便能有一個高質量的睡眠。常常看到夜間十點多鐘還有人汗流浹背地長跑,那就是在白白消耗身體的陽氣,到了一定年齡,必定會遭到身體的報復。
廣步緩形,徐行,翻譯成現代漢語就是散步,現代人沒條件在自家庭院中散步,有個公園或體育場走走也不錯,慢慢地走,慢慢地看,能做到賞心悅目最好,別把走多少步當任務完成就行。
差不多人人都知道,自己的腳下有個湧泉穴,差不多人人都知道,按揉湧泉穴有N種保健的好處。但是想一想,你能每天堅持按揉湧泉穴1萬次嗎?沒有人能夠有這樣的恆心,恐怕你花多少錢也請不到每天給你按摩1萬次湧泉穴的保健醫生。但你每走一步路,地球的重力就給你免費按摩了一次,你一天走了1萬步,地球重力就免費給你按摩了1萬次。《內經》中說:“足受血而能步”,“血凝為痺,凝於足者為厥”,腳能走路是因為腳中血液充沛的緣故,反過來說,腳中血液充沛走路就有勁,如果腳中的血液凝阻瘀滯,寒涼和疼痛也就跟著來了。俗話說,人老老在腳,走不動了就是真正的老了,百病從寒起,寒從足下生,散步有沒有免疫的作用,無須筆者多費筆墨,從這千百年口耳相傳的老話中就可得出結論。
其實,散步豈止按摩一個湧泉穴,人在行走的過程中,人體各部位的協調動作,就是一個全部經絡的疏通、氣血流轉和按摩過程,無論你願不願意,你的氣息、心跳的協調都比坐臥站立更為強化。隨便做一個生活中常見的事例比較,因故臥床一個月後再立身行走之人,無論肌肉、四肢、氣息、心臟的承受力,都需要或長或短時間的恢復期。武斷地聲稱步行對心肺功能作用不明顯的專家不知是個什麼樣的“蒙古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