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模糊的歷史

    中學歷史課本里有一句話,出自清朝的 “我天朝地大物博”。那天朝上國是從哪裡來的呢?

    其實所謂“天朝”,就是以中國為宗主國,其他國家為附屬、藩屬國的一個體系。就是我是老大,帶領一幫小弟,小弟要定期朝貢。

    這其實是從漢朝開始的,漢高祖劉邦建立西漢,到漢武帝時期,國力強盛、威孚四方,烏桓、扶余,及西域各國等,都先後向漢王朝納貢。這就建立起了“朝貢外交”。

    即使在東漢末年,三國、魏晉南北朝時期,一些較大的政權也維繫著朝貢制度。比如,曹魏建立後,“西域雖不能盡至,其大國龜滋、于闐、康居、烏孫、疏勒、月氏、鄯善、車師之屬,無歲不奉朝貢,略如漢氏故事。”

    隋唐時期,中原王朝更是實力雄厚,貞觀之治、開元盛世,唐太宗李世民一度被稱為“天可汗”。有過朝貢關係的國家遍及四方,重要的有高麗、百濟、鐵勒、鄯善等。

    “天朝意識”,在明清時期發展至頂峰。明太祖“分遣使者奉詔書往諭諸國,或降香幣以祀其國之山川,撫柔之意甚厚“。後來到了朱棣時期,排遣七寶太監鄭和下西洋,更是利用各種手段,讓各國前往明朝納貢。

    按照《明史》等留下的材料統計,和明朝有朝貢關係的國家,多達148個;其中,明太祖又將北韓、琉球、安南等15個劃為“不徵之國”。

    到了清朝,當古代中國的“天朝大國”走向極致時,鴉片戰爭、中法戰爭、甲午戰爭等接踵而至,將堂堂華夏文明打的滿地找牙、踩在腳下,這種理念也就徹底崩潰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9歲了還是不想談戀愛,這是什麼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