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暢讀雜談
-
2 # 天太2
年輕人抱怨父母沒本事,是社會生活的反映,也是特定歷史條件下的社會現象。你想,有本事的父母送孩子去國外讀書時,因家裡經濟條件不具備,不能到國外留學的人就會說沒有好爸爸。其實他說的只是一方面,假如他自己很優秀,是可能獲得公派留學機會的。由此我們得知:抱怨父母沒本事的人,自己也沒本事。但這種事也反映了另一方面問題,父母有本事,子女則可以背靠大樹,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前人栽樹,後人乘涼。
所以有這種抱怨心態的人一定要努力,爭取將來自己的孩子不抱怨自己,能夠受到自己們庇護,福澤。這也是人們辛勤努力的一個動力,一個終生奮鬥的希望,為了孩子,為了下一代。這也是一種傳承。但上一代應當向下一代傳承什麼?我認為這是值得探討的。如果僅僅給下一代帶來的是權勢,金錢和奢靡的生活,那就不可取了。大家都知道:所謂富貴,不過是過眼煙雲罷了。所謂的父母有本事也是某一特定時期的暫時現象,不可能是終生,也不會永久。
唐代詩人劉禹錫有一首著名的詩《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大家好好體會一下,世事滄桑,盛衰興敗,從古至今,在不斷地演變著。我們能做的就是不斷努力,不斷奮鬥,不斷勇往直追,不斷地改善自己的處境。而不是今天怨父母,明天怨老天,後天恨別人,做些全無用的事。抱著父母沒本事,親朋沒能人的心態,自甘落後,自覺不如,怨氣終生,耽誤終生。真要這樣,那也真是無可救藥了。
-
3 # 睿小寶雜談
首先,有這種心態多半是父母未達到孩子的期望。
年輕人覺得父母沒本事,多半是因為父母的生活品質、事業水平,沒能達到孩子的期望,或者說,無法達成孩子的某些願望。但是別人的父母做到了,所以相比較之下,這些沒能實現願望的年輕人,就會覺得“因為父母沒有本事,所以我做不到。”
比如,張三想買一輛30萬的車,父母全款給付了。但是李四的父母卻買不起這麼貴的車給他,甚至他想買一輛10萬的車,父母也拿不出錢來。對比之下,李四自然會覺得,自己的父母沒有張三的父母有本事,人家的父母賺得到錢,自己的父母卻沒有錢。
其實我覺得吧,這和“別人家孩子”的心態是一樣的,都是始於攀比和對自身的認知不足,從而不自覺地拿自己沒有的東西,去和別人擁有的東西比較,然後產生自卑和不滿。
其次,父母有沒有本事,不應由孩子評判。父母自己的人生,自己覺得過得值得了,想要的目標都達到了,那就是成功。不是每個人都覺得賺了幾百幾千萬才叫成功,有的人有自己的興趣愛好,每天固定時間上班,拿固定的薪水,也覺得很快樂。他們或許沒有大大的夢想,但是小小的安穩也足矣了。
雖然也許無法滿足孩子的每一個需求,但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給孩子提供儘可能的條件,享受自己的生活狀態,又有什麼不好呢?父母的人生,本來就應該是自己來選擇,而不是為孩子過日子。
年輕人應該為自己的生活負責。
最後,與其推卸責任,不如改變自己。年輕人覺得父母沒本事,其實大多都是出於推卸責任的目的。因為自己出於各種原因,無法過好自己的生活,達不到自己的期望,便不想成為那個“罪魁禍首”,而將這失敗人生的責任,推到父母的“沒本事”身上,就是最容易找到的“替罪羊”。
說到底,一方面是對自己的未來沒有信心,另一方面是自己懶於改變。真要說,是因為父母沒本事的話,怎麼不說是自己一開始沒投個好胎呢。
總是在失敗潦倒的時候,抱怨父母沒本事給自己留下鉅額資產,難道真的擁有富豪父母,就能過得更好?恐怕未必。真正的富二代,人家付出的努力可比你多得多了。
與其無意義地抱怨,透過轉嫁責任來自我安慰,然後仍然陷在泥潭裡無法自拔,不如好好審視一下自己的現狀,付出更多的汗水、嘗試,讓自己每天都進步一點點,來地更實際、有效。
播下的種子,總要經過不斷地澆水、施肥、除蟲,經歷風雨,才會在量變中達到質變,最終開花結果。每個人,都必須要為自己的生活做出選擇,並且為之負責。父母不會幫你度過人生,也沒有義務為你的生活埋單。
即便真的,父母的某些方面的欠缺,導致了你的某些不如意,想要有所改變也必須要依靠自己。父母是沒得選的,除了接受這樣的父母,別無他法。但是自己的生活有的選,只有透過自己的力量,跳出陰影,才能離夢想更近。
用心看世界,發現身心靈。我是睿小寶,認可就關注吧! -
4 # 夜雨如書
這個問題很大而且很嚴峻,當下的確存在這種動不動就抱怨不公平,動不動就拿“父母沒本事”做藉口的年輕人。
教育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年輕人暴露出來的問題,多半是小時候養成的習慣。
個人認為,想要糾正有些年輕人“覺得父母沒本事”這種心態很難,畢竟他們的價值觀人生觀已經成型。我只能試著從孩提時代的教育談起,最多是對這種現象做個預防。大概需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父母面對困難時的以身作則。通常父母積極向上,遇事樂觀,孩子也多半會有樣學樣。不抱怨,多努力的態度很重要。從小就要讓孩子學會承擔他們應該承擔的責任,面臨應該面臨的困難,不要讓孩子過於依賴父母。如果父母一味無原則地付出,無原則地替孩子承擔,那麼這樣長大的孩子一旦遇到困難就會抱怨父母。
二,父母從小對孩子的價值觀引導很重要。不要回避不公平,因為這世界本來就沒有什麼絕對的公平。而要教給孩子怎樣面對不公平,怎樣不卑不亢,怎樣輕利益重仁義,怎樣活得坦坦蕩蕩。物質上不攀比,學習上要爭取。盡人力聽天命,才是努力的正確心態。
三,培養孩子的感恩之心。父母愛孩子是出於本能,但孩子終究會有長大的那一天,走上社會,別人沒有理由也沒有責任來遷就和關愛你。從小教育孩子學會感恩,不僅僅是一種道德修養,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促使孩子用積極向上的心態面對身邊人。同時,大部分人都會願意幫助懂得感恩的人。而這才是一個人健康成長最大的助力。
客觀地講,現實中一直存在不公平的事情,那些擁有拼爹、拼圈子資格的人確實是踏上了人生捷徑。但是,我們身邊也有很多同齡人都是靠著自身的努力活得很不錯,甚至可以說活得很精彩。如果把人生比作一場遊戲的話,別人出生就是99級神裝,我們是該無休止的抱怨,還是埋頭練級呢?
坦白地講,一個成年人如果只知道抱怨父母沒本事,基本上就廢了。我實在沒有糾正他們的力量和智慧。
-
5 # 老王偵查記
拼爹這個詞是熱門,也正是家庭矛盾越來越突出,才將這個問題推到了風口浪尖上。
我們這輩子,有兩個事情是無法決定的,都說上天安排好的。第一是你的父母是誰,這不由你決定,你也決定不了。第二是你的出身。你出身貧農、醫生?教師?等單位,這也是不由你的意志改變。
所以對於這兩件事情,你唯一要做到的就是接受她們,接受你的父母,你的出身,在現有的基礎上,你去努力,改變自己的命運;這才是正道。
抱怨父母無用,這也是無用了。畢竟父母也不能決定自己的出身,對於他們來說,或許已經儘自己最大努力了。才有了現在的生活,兒作為子女的卻不滿意,將自己的家庭與其他家庭做比較,我們都知道人比人 氣死人,這個道理。
所以正常情況下要和自己過去相比,若是家庭已經進步很多了,那你沒有理由要求家庭跟你想象的一樣,畢竟每個人的想法都是不同的。
對於年輕人的教育,要抓住幾點。
1、知行合一。
教育他們一定要知行合一,說到做到,堅持到底,這才是真正的知行合一。
2、理解父母
對父母一輩,不能過分的要求,因為他們和我們經歷的不一樣,所以看法和觀點都不一樣。
3、自己努力
學習可以改變命運,這是毋庸置疑的。所以好好學習,靠自己,也可以闖出一片天,也不需要怨天尤人了。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需要從兩方面入手:
一方面父母要給孩子做好榜樣,努力去爭取更好的生活水平,絕對不能自暴自棄,或者不務正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另一方面要教育孩子形成獨立的好習慣,不能遇到困難就找父母、依靠他人,要逐漸養成自力更生的生活態度。自己努力和要強,別人和困難都打不倒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