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化製藥企業GMP管理的措施
(1)做好GMP 組織結構的診斷。在對GMP 組織結構進行合理化工作之前,必須對企業現有的GMP 組織結構進行診斷,這個診斷包括初步診斷和詳細診斷、綜合診斷和專業診斷,找出了影響GMP 組織結構合理化的各種原因,各種診斷目標是:找出因GMP 組織結構不合理而最終影響藥品質量及其管理的各種因素。各種診斷的標準,不能盲目仿效教科書,也不能照搬其它企業和外國的經驗,應尊重企業藥品質量管理的現狀,認真研究企業質量目標體系和行動方案,這樣才能使GMP 組織結構合理化工作切合實際、有的放矢。
(2)建立標準化的裝置管理和操作規程。統計資料顯示,裝置操作不當、維護不當是引起裝置故障的主要原因之一,這些原因也是多數製藥企業裝置執行管理中的老大難問題。GMP認證後,由於GMP規範的要求,製藥企業要建立一系列的裝置管理和操作規程,內容要涉及裝置管理的各方面,如裝置的安全操作規程、維護檢修規程、潤滑管理規程、裝置現場管理規程等。這些規程的有效實施,製藥企業可以避免裝置隱患的存在及重複性錯誤或故障的發生。同時,要在實施中,製藥企業的裝置管理部門還要不斷修改和驗證這些標準化程式,以逐步完善各項管理規程和操作,實現裝置最佳的使用狀態。
(3)加強GMP全方位管理。全方位管理,就是從涉及藥品質量的各個環節入手,如物料供應商的審計、評估,生產過程的控制及售後服務等各個環節,做到不符合要求的供應商不予批准,不合格的物料、系統、裝置不入廠,從源頭把好產品質量關。在生產過程中,對生產的每―道工序,每一個工藝控制點都進行量化管理,責任到人,做到管理無盲區,控制無盲點。全員參與就是在產品質量控制的每一點,均責任到人,每一位員工都是產品質量的管理者,強化“產品質量,人人有責”的思想。在質量管理原則中,“全員參與”不僅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也體現了對員工的激勵和培養、對人力資源的開發,使員工強化GMP意識,對其業績有責任感,勇於為參與企業的持續改進作出貢獻。
(4)遵循四個最佳化原則。在GMP 的實施過程中,各個企業情況各有其特點,因此,在GMP 組織結構合理化的過程中,無特定的模式可以套用,各個企業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對自己原有的GMP 組織結構進行改進,而不是盲目的全盤否定。以下原則必須予以遵循,第一,系統整體原則,GMP 組織應根據藥品質量管理的客觀要求和目標,做到結構完整,要素齊全;第二,統一指揮原則,GMP 組織在進行藥品質量監管工作時,發出指令應暢通統一,切忌多頭領導;第三,權責對應原則,GMP組織中的部門、崗位和人員的權力和責任應保持相對平衡,防止出現責大權小和責小權大的現象;第四,有效管理幅度原則,GMP 組織中層次和幅度設定應符合實際需要,切忌因人設崗、因人設事。在GMP 的實施工作中,對於藥品質量工作而言,GMP 組織及其運作機制合理化或最佳化是製藥企業投入最少、成效最大、最廣泛的工作,GMP 組織結構相當於整個GMP 的實施工作中的“綱”,若企業下決心花力氣對自身的GMP 組織結構進行合理化或最佳化,定能起到綱舉目張、事半功倍的效果。
(5)強對操作人員的培訓。中國GMP對各級人員都提出了要求。對各級人員的GMP培訓是必需的過程。製藥企業人員的管理培訓以及工作考核制度是製藥企業裝置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手段之一。製藥企業的裝置管理部門可以透過與生產部門結合進行操作員工的操作技能培訓,從而避免員工在生產過程中因違規操作帶來機械故障,降低機械損壞率。GMP是體現“全員參與”、“全過程參與”和“全面參與”的全面質量管理(TQM)在製藥企業的具體運用”。GMP檔案規定了員工崗位的標準操作規程(SOP),個人責任制與企業產品質量聯絡在一起,會促進企業TQM與GMP水平的提高,會使企業產品質量的提高。用上一個GMP員工培訓考核管理軟體,不僅能做到全員參與,還能提高員工學習的積極性。製藥企業要為員工提供持續改進方法和工具的培訓,在組織內應用始終如一的方法來持續改進組織的業績,以質量求生存,向管理要效益。
(6)建立裝置的資訊化管理系統。21世紀是資訊化的時代,對於製藥企業而言,其利用計算機儲存而得到的大量基層實際維修經驗,是企業不可多的珍貴財富,往往這些資料會在製藥企業生產活動中起到決策作用。製藥企業在處理日常事務上做到資訊化,將日常生產活動中的資料進行分析整理,並加以儲存,形成日常事務資料庫。對於製藥企業裝置故障以及維修等方面資料進行分析加工,形成故障資料庫。這兩方面資料庫相輔相成,不但能提高製藥企業生產效率,而且能大大提高機械裝置的故障處理率和事前事中維護水平。
總之,製藥企業在GMP管理的過程中,要與時俱進,持續最佳化管理方式,把產品、過程和體系的持續改進作為組織內每個成員的目標,不斷吸收質量管理新的理論和實踐精華,為人類提供安全有效、穩定、方便的藥品,推進人類健康事業的快速發展。
最佳化製藥企業GMP管理的措施
(1)做好GMP 組織結構的診斷。在對GMP 組織結構進行合理化工作之前,必須對企業現有的GMP 組織結構進行診斷,這個診斷包括初步診斷和詳細診斷、綜合診斷和專業診斷,找出了影響GMP 組織結構合理化的各種原因,各種診斷目標是:找出因GMP 組織結構不合理而最終影響藥品質量及其管理的各種因素。各種診斷的標準,不能盲目仿效教科書,也不能照搬其它企業和外國的經驗,應尊重企業藥品質量管理的現狀,認真研究企業質量目標體系和行動方案,這樣才能使GMP 組織結構合理化工作切合實際、有的放矢。
(2)建立標準化的裝置管理和操作規程。統計資料顯示,裝置操作不當、維護不當是引起裝置故障的主要原因之一,這些原因也是多數製藥企業裝置執行管理中的老大難問題。GMP認證後,由於GMP規範的要求,製藥企業要建立一系列的裝置管理和操作規程,內容要涉及裝置管理的各方面,如裝置的安全操作規程、維護檢修規程、潤滑管理規程、裝置現場管理規程等。這些規程的有效實施,製藥企業可以避免裝置隱患的存在及重複性錯誤或故障的發生。同時,要在實施中,製藥企業的裝置管理部門還要不斷修改和驗證這些標準化程式,以逐步完善各項管理規程和操作,實現裝置最佳的使用狀態。
(3)加強GMP全方位管理。全方位管理,就是從涉及藥品質量的各個環節入手,如物料供應商的審計、評估,生產過程的控制及售後服務等各個環節,做到不符合要求的供應商不予批准,不合格的物料、系統、裝置不入廠,從源頭把好產品質量關。在生產過程中,對生產的每―道工序,每一個工藝控制點都進行量化管理,責任到人,做到管理無盲區,控制無盲點。全員參與就是在產品質量控制的每一點,均責任到人,每一位員工都是產品質量的管理者,強化“產品質量,人人有責”的思想。在質量管理原則中,“全員參與”不僅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也體現了對員工的激勵和培養、對人力資源的開發,使員工強化GMP意識,對其業績有責任感,勇於為參與企業的持續改進作出貢獻。
(4)遵循四個最佳化原則。在GMP 的實施過程中,各個企業情況各有其特點,因此,在GMP 組織結構合理化的過程中,無特定的模式可以套用,各個企業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對自己原有的GMP 組織結構進行改進,而不是盲目的全盤否定。以下原則必須予以遵循,第一,系統整體原則,GMP 組織應根據藥品質量管理的客觀要求和目標,做到結構完整,要素齊全;第二,統一指揮原則,GMP 組織在進行藥品質量監管工作時,發出指令應暢通統一,切忌多頭領導;第三,權責對應原則,GMP組織中的部門、崗位和人員的權力和責任應保持相對平衡,防止出現責大權小和責小權大的現象;第四,有效管理幅度原則,GMP 組織中層次和幅度設定應符合實際需要,切忌因人設崗、因人設事。在GMP 的實施工作中,對於藥品質量工作而言,GMP 組織及其運作機制合理化或最佳化是製藥企業投入最少、成效最大、最廣泛的工作,GMP 組織結構相當於整個GMP 的實施工作中的“綱”,若企業下決心花力氣對自身的GMP 組織結構進行合理化或最佳化,定能起到綱舉目張、事半功倍的效果。
(5)強對操作人員的培訓。中國GMP對各級人員都提出了要求。對各級人員的GMP培訓是必需的過程。製藥企業人員的管理培訓以及工作考核制度是製藥企業裝置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手段之一。製藥企業的裝置管理部門可以透過與生產部門結合進行操作員工的操作技能培訓,從而避免員工在生產過程中因違規操作帶來機械故障,降低機械損壞率。GMP是體現“全員參與”、“全過程參與”和“全面參與”的全面質量管理(TQM)在製藥企業的具體運用”。GMP檔案規定了員工崗位的標準操作規程(SOP),個人責任制與企業產品質量聯絡在一起,會促進企業TQM與GMP水平的提高,會使企業產品質量的提高。用上一個GMP員工培訓考核管理軟體,不僅能做到全員參與,還能提高員工學習的積極性。製藥企業要為員工提供持續改進方法和工具的培訓,在組織內應用始終如一的方法來持續改進組織的業績,以質量求生存,向管理要效益。
(6)建立裝置的資訊化管理系統。21世紀是資訊化的時代,對於製藥企業而言,其利用計算機儲存而得到的大量基層實際維修經驗,是企業不可多的珍貴財富,往往這些資料會在製藥企業生產活動中起到決策作用。製藥企業在處理日常事務上做到資訊化,將日常生產活動中的資料進行分析整理,並加以儲存,形成日常事務資料庫。對於製藥企業裝置故障以及維修等方面資料進行分析加工,形成故障資料庫。這兩方面資料庫相輔相成,不但能提高製藥企業生產效率,而且能大大提高機械裝置的故障處理率和事前事中維護水平。
總之,製藥企業在GMP管理的過程中,要與時俱進,持續最佳化管理方式,把產品、過程和體系的持續改進作為組織內每個成員的目標,不斷吸收質量管理新的理論和實踐精華,為人類提供安全有效、穩定、方便的藥品,推進人類健康事業的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