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山谷大師
-
2 # 不過世間一浮游
這個不就和喊名字一樣嗎?玄幻小說裡放一個招數都會喊出來,不喊是用不出來嗎?這只是讓你知道這是個什麼技能,不然就全是一樣了。
-
3 # 磚家陳老師
訣分兩種,左手劍訣和右手劍訣,顧名思義,右手執劍者,左手為劍訣;左手執劍者,右手為劍訣。劍術指使用劍的方法和技巧,劍訣指配合劍術的手法。《吳越春秋》卷九和《莊子·說劍篇》都記述了古代擊劍的技術和戰術。《漢書·藝文志》載有《劍道》三十八篇,是論述漢以前擊劍技術的專著。明代茅元儀《武備志》中記載了劍的用法有:跨左擊、跨右擊,翼左擊、逆鱗刺、坦腹刺、雙明刺、旋風格、御車格、風頭洗等。清代又有宋仔鳳《劍法真傳》一書傳世。劍術的特點是:輕快敏捷、瀟灑、飄逸,有“劍走美式”、“劍如飛風”之說。其中“劍走美式”的含義中便包括劍訣的捏法,不同的劍術流派與劍法均有不同的劍訣,也可稱作“指訣”。
-
4 # 正史風雲
劍訣是劍法的輔助動作,左手握劍,右手執劍訣,右手握劍,左手執劍訣。簡單地說,就是當一隻手持劍,作出攻防劈刺等各種動作時,未持劍的手要與其配合呼應,作出相應的動作,劍訣是食指與中指向前伸直,其餘手指內屈。
1、劍指前伸,擾亂對方的視線。近身時還可以直接進攻。如:可用劍指刺喉、戳眼、點穴、點腕等。
2、如果對方使用不帶刃的兵器,劍訣的左右執行可以用於推、擋,而且還可以乘機抓握、奪取對方的兵器。
3、前後左右的執行,都可以協助身體保持平衡,如:弓步直刺,劍向前刺,劍指向後伸。
4、有助於增強刺劍、劈劍的力量。如:弓步掛劈,掄劍向右下方劈,左手劍訣應向左後上方擺,以加大臂力。
5、用於體能鍛鍊,可以豐富肢體活動的形式,增加運動量,從而使全身都得到較好的鍛鍊。
6、觀賞劍術演練,劍與劍訣動作的一開一合,可以增加動作的色彩,使劍術顯得更加瀟灑優美。
-
5 # 醉龍
揮指如劍,手捏的劍訣就是手劍,不是練劍所看的那個記載劍法和口訣的劍訣,別弄混了。
一手持劍,另外一隻手必然要捏劍訣,不然你想捏啥?
捏個蘭花指?
當然有較勁的說,握個拳、開個掌、勾個爪咋的了,俺就不想掐劍訣。
咳咳,愛掐啥就掐啥,現在先別跑題。
手捏劍訣,就是所謂的劍指,不是花架子。
其形有講究,食指和中指併攏如劍,大小拇指與無名指扣摟緊在一起,其形盡力抻開如圓,指尖相扣如鎖。
其作用主要有攻守兩用和定身,劍法講究飄逸灑脫,劍訣自然也要攻守相襯。
劍訣攻勢有二,講究搓點穴位,迷惑敵情。
劍訣守勢有二,講究側引威脅,封鎖攻勢。
劍訣定身有一,講究平衡有度,攻守自若。
因此,拋開實用性,單論劍動意韻,手捏劍訣也是相得益彰,千百年來的探索磨合,形成的定式必然也是千淬百鍊的必然。
不信。
拎把劍出來溜達溜達。
-
6 # 小D老師
個人認為,劍訣功用有二:
小說中用劍者捏劍訣有平衡身體、伺機配合劍勢攻防的作用,當然還比較帥;
劍訣應該是從古時戰陣中動作演化而來,古時戰陣之上,士兵都是一手執盾,一手執劍,有攻有防。
小說中的劍客大多飄逸瀟灑,如果在縱馬江湖、快意恩仇、郎情妾意的時候,除了腰間一柄長劍之外還要像美國隊長一樣背上一塊盾牌,那就有點大煞風景了。
於是,劍訣代替了盾牌,起到一點簡陋的防護身前要害的作用。
很多小說及書籍,特別是像《臥虎藏龍》這樣的古典小說中,用單劍的一般都是一手使劍,另一隻手捏劍訣?這劍訣是什麼?為什麼要捏劍訣?不捏行不行?
回覆列表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弄清什麼是劍訣?
全真劍法七劍七式,共七七四十九式,右手仗劍,左手捏著劍訣,左足踏開,一招走陽針,向上斜刺,正是正宗全真劍法。
武功中,讓人津津樂道的是劍冢“五劍”,這五劍分別註明了使用的年紀和達到的成就(修為),擷取原文:四十歲後,不滯於物,草木竹石均可為劍,自此精修,漸進於無劍,勝有劍之境,就稱得上第一高手了。
武俠小說中右手持劍,左手捏著劍訣,這個劍訣究竟是什麼?
一般就是說套路吧!
劍是以直線刺擊為主要攻擊手段的兵器,最初手指可以用來找照準,起到準星的作用,後來就流傳下來,成了一個習慣動作。其實劍訣在心中。
獨孤九劍第一招:總訣式,大約有三千字之多,而且內容不相連貫。
第二招:破劍式;
第三招:破刀式;
第四招:破槍式;
第五招:破鞭式;
第六招:破掌式;
第七招:破箭式;
第八招:破索式;
第九招:破氣式。
用劍的訣竅,手型:單手持劍,另一隻手捏劍訣,方法是,
食中二指豎起,拇指扣無名.小指成虛空。
據“吳越春秋”,“莊子,說劍篇”,“漢書,藝文志”,“劍道”,劍的用法非常多,不同的劍術流派有不同的劍訣,中國歷史悠久,這部分的典籍也非常豐富,慢慢品讀了解,自然就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