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華燈國學

    確實如此,漢字的總數確實很多,像清初的《康熙字典》就收錄有漢字四萬七千多個。到近代,有人統計,漢字達到九萬多個。實際上,這只是所有漢字的總數,其實我們平時經常使用的漢字,並沒有這麼多。

    拿古代來說,據相關統計,《十三經》累計有五十八萬九千二百八十三(589,283)字,但這是總字數。其中不重複的單字,只有六千五百四十四(6,544)個。可見,古代用字的最高約數也就是六千多個漢字。

    1965年,文化部和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公佈的《印刷通用漢字字形表》,共收字六千一百九十六(6,196)個。而在1981,國家標準GB2312-80《資訊交換用漢字編碼字符集》公佈,收字共六千七百六十三(6,763)個,分為兩級,一級字3755個,二級字3008個。可見,現代用字的最高約數也就是六千多個漢字。

    漢字的使用頻率,即反覆出現和使用的字,據統計,八個字就達10%,四十個字達25%,一百六十個字達50%,九百五十個字達90%,兩千四百字達99%,三千八百字達百分之99.9%。也就是說,只要認識了出現頻率最高的950個字,就能看覆蓋日常閱讀的90%了。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漢語詞彙中大量的語詞都由常用字作為構詞成分而構成的。據華人民大學語言文字研究所統計,構詞能力最強的十個字,可構成 1,338個詞,50個常用的字可構成5,577個詞,100個字可構成9,250個詞,3,736個字可構成四萬五千多個詞,佔現代漢語總詞數的 90%左右,而4,990個字則構成了《現代漢語詞典》中幾乎所有的詞。

  • 2 # 易出書出版

    說這句對的原因是:的確認得這幾千個字,就能寫出差不多的文章,基本上就能夠用,從這個層面來講,是對的。但是,這句話又是有失偏頗的。

    同樣一個字,在古文和現在文中的意思就不用,同樣一個詞,在不同的句子裡含意也不同,僅僅是認識這幾個字,而沒有深入研究這些在不同時代、不同語境的用法,就只是浮在表面上,那麼就寫不出景秀文章。

  • 3 # 字本論

    漢字究竟有多少?沒有任何一個人能說得清具體的數字,因為在漢字不斷髮展淘汰的過程中,進進出出很難做出精確的統計。

    要想大致瞭解漢字的數量,我們只能從古代字書、辭書以及現在漢語字典中得到一些大致的估量。

    援引自《漢字五千年》

    從以上材料可見,漢字呈現越來越多的發展趨勢,這跟社會發展新事物、新現象越來越多有關係,而且事物的命名也逐漸趨於精細化。到了1990年徐中舒的《漢語大字典》,漢字就增至了54678個,《中華字海》達到了驚人的85000個。

    這麼多的漢字,恐怕只有計算機才能掌握,學習漢字若要以這一驚人的數量為參照,可能都要望而卻步了。

    “十三經”全部字數為589283個,可是不重複的只有6544個,也就是99.98%的漢字都是重複的。

    推陳出新,雖說老的漢字消失不少,但是又有更多的新漢字出現。漢字發展的總趨勢還是不斷增加的。如下圖統計:

    援引自《漢字五千年》

    那麼,我們怎麼知道掌握三四千字就能閱讀大部分文章,寫長篇大論了呢?這也要藉助於大資料來證明。甲骨文時期大概有單字5000個,有些也是不常用的,《十三經》常用字為6544個。

    學者們依據《十三經》的統計資料,證明了通用文字數量為3500個左右。那麼,我們再把目光投向現代,現代典範的著作的統計讓我們更加清晰地認識到常用漢字的範圍。

    事實勝於雄辯,因此1988年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發布了《現代漢語常用字表》,常用字有2500個,次常用字1000個,共計3500個。後來用就算計抽樣統計發現,2500個漢字覆蓋率高達97.97%。這一結果,充分表明一個人掌握4000左右漢字,基本可以無障礙閱讀寫作文章。

  • 4 # 三戒二缺一隻熊

    漢字的特點是以點橫豎撇捺等筆劃組成的字,屬單字單音(雖有一字多音,算一字一音,但表達意思不同)。以單字為基礎組詞,組句,含成語去表述意思去交流,方便。所以漢字有多少個是一萬也好,兩萬也好,許多字是死字,廢字,現實中作用不大。而常用字在3000個以內。實際認識2000個漢字,可以讀書看報,還可以寫文章。若你認識1000個常用漢字,看整版的《人民日報》沒問題。

    舉例:①叟~這個字要不要無所謂,老頭或大爺的意思。嫗~老婦。常用字來組詞,組句同樣表達明白清晰,所以有學者說過掌握了1500個常用漢字,算是學者。②漢字最大優點不用重新造字,對新的詞彙不象英文造新的單詞,漢字不要。兩個字或幾個字組合完事了,如汽車,動車,高鐵,將來速度達4000公里高鐵,叫飛車或叫飛鐵。③外來語一樣,崇拜你的人,兩個字~粉絲,簡單得很。④現實中問題複雜與否,都可以用常用字組句表達清楚。至於你說的掌握了3000個常用漢字,讀書看報不算什麼,還真的寫出幾千字的文章。

    綜上,應該對常用漢字更加規範,把兩三千個漢字學好,重點是組片語句去表達意思,整得更簡單,便於中外人士學習和交流。

  • 5 # 蘇州曼生活

    不是。認識漢字是最基本的認識事物。

    認識漢字不一定會寫文章,

    但會寫文章的一定認識漢字 。

    寫文章需要表達想法,感受,需要一定的羅輯思維能力。

  • 6 # 星垂平野的混沌

    是這樣,但不僅如此。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它對一個人的影響力不止長篇大論,還有洗滌和影響。

    存在即合理,漢字的形成本來就是一部史詩,從倉頡造字開始,到那麼多古遺址,還有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草書、楷書、行書。現在通行的是楷體。

    這本來就是經歷了一系列改革和創造,和一個人形成自身的品格和寫作風格是一致的,當然平臺也允許多重形式的表達和展現,一個人寫作風格的形成絕不是見了三千個漢字就能形成的,他肯定讀了很多書,經過很多時間的沉澱,才有了出口成章的底氣和實力。

    所以寫作是經不得懈怠的事,要做,就全身心投入,好好去做,容不得半點不認真。

  • 7 # 仁愛湖泊zv

    我認為是這樣的。

    雖然史載漢字八,九萬個,但大部分是陳舊字。《史記》載倉結\造字,造了幾百個。(個人認為,實際上是一個團隊系統整理了當的各種人物,各個團體(現在的說法),各個時期造出不同的記錄語言符號,加以歸納整理出一整套,供全體社會成員使用的,記錄語言的符號…語言)由於歷史的發展,新生事物的出現,需要記錄的新文字相應出現。同理,舊事物的消亡,相應的文字卻留下來。這樣,就造就了,文字日益增多,日積月累。文字就八,九萬之多。但日常我們能接觸到的事,現象,各動作等等,不是很多,相應記錄它們的文字也不是很多。所認,到了國務院文字委員會規範整理常用字時,就只有2900多個↘,外加1000個。不到4000個。你掌握50o0個。沒問題,讀書,寫作完全勝任。

    是沒有問題的。但閱讀古書須借住字典。這是我的回答。如不對,請回答。

  • 8 # 灑脫的勤快的小白兔

    我認為:認得三四千個漢字,就可寫長篇大論的文章,是不可能的。

    全中國認得三四仟個字的人,數以萬計。

    能寫出長篇大論文章的有多少人?

    作家又有多少人?

    能寫出長篇大論文章的人,不是認得字多,而是寫作的綜合能力強。

  • 9 # 講故事的人ZW

    漢字多的無數,隨便一個字可以查上下五千年歷史記載,寫幾千幾萬的文章都可以,我覺得這給原子彈核彈小麥玉米有毛的關係!

  • 10 # 榴蓮望返206545

    漢字的總數確實有九萬左右,但是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在平時的資訊交流中用不上。教育部規定的中小學生應該掌握的常用字和次常用字是三千五百字左右。作為使用漢語的人來說,只要掌握了這些字,一般的書籍都可以讀懂,寫普通文章都基本沒有問題。

    當然會遇到要用常次用字以外的字的情況,比如古文用字、地名用字、人名用字、科技醫學術語用字等,文化水平有限的人可以臨時查字、詞典。而要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自然要多掌握更多的漢字,特別是從事語言文字工作的人,與古文字打交道的人,就要掌握比三四千字多得多的漢字。

    只是全部掌握八九萬漢字的人恐怕很少,一般人更沒有必要。有興趣的話,買一部大字、詞典,查一查生僻字就行了。不論哪個字,在文章中它出現得多了,記住它就行了。也就是說,咱們普通人,光掌握被激活了的漢字就行了。暫時沒有人用的字,只要你也用不上它,就讓它在那兒睡覺去。

    八十年代,有一篇當時的總理所做的政府工作報告,有好幾千字吧。有心人做了統計,文章裡全部出現的漢字有八百多個。可見,在資訊交流中用漢字多少,是根據具體需要定的。並不是用字越多越好。

  • 11 # 邙嶺以南

    清代的《康熙字典》有四萬七千多個漢字,其中許多是生僻字,怪字,冷字,不常見的字。這些生僻字在日常的語言交流,公文寫作中並不常見,使用頻率不高,以致於許多人不認識。

    對於高中畢業,語文程度較好的學生來講,只需要熟練掌握四千個左右的漢字,就基本能夠滿足日常寫作,查閱資料,人際交流的需要。

    對於漢字的掌握,要熟知其音,形,義,熟知其使用語境,熟知有些字,詞,成語典故的由來,熟知其使用範圍才能準確地用好漢字。

    要想熟練駕馭這些常用漢字,還需要學習一些文體的基本寫作技巧,如機關常用公文,如說明文,議論文,記敘文,以及常用的散文,隨筆,讀後感,觀後感,等等。平時多閱讀,多留意好文章的構思,立意等等,日積月累,駕馭常用漢字的能力自然會逐步提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被郭德綱寄予厚望的神童陶陽,為何淡出了相聲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