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又和蘇味道,杜審言,崔融合稱為是“文章四友”
3
回覆列表
  • 1 # 歷史百家爭鳴

    李嶠,唐朝的宰相,歷仕五朝,不過他最有名的不是他在官場上的政績,而是他在文學上的成就,他與蘇味道並稱為“蘇李”,這裡的“蘇李”並不是漢朝的蘇武、李陵。

    李嶠有三戾,一是喜歡升官發財,卻嫉妒別人的升遷;二是擅長寫文章,但不能容忍別人的文筆比他好;三是自己貪汙受賄,卻憎惡別人受賄。總之,李嶠在官場上的名聲不太好,因為他曾投靠過張易之一派,後面還跟隨韋后一派,可見李嶠在政治上比較投機。不過李嶠也有好的一面,當狄仁傑等被人構害時,李嶠說他豈有坐之不理的道理,還引用孔子的話“見義不為,無勇也”來表達自己的態度,與張德裕等列出構害的證據,而他的行為被認為是忤逆聖意,貶為潤州司馬。

    李嶠最出名的還是他的文學成就,他是武則天、中宗時期的文壇領袖,與蘇味道並稱蘇李,又與杜審言、崔融、蘇味道並稱“文章四友”,他最出名的是五律詩,這種形式的作品成就很高,他善於隸事用典,講求駢偶,辭采華美,他的作品備受時人的追崇。張說評價他的作品“如良金美玉”。

    雖說李嶠在文學上有頗高的造詣,但他在政治上的投機卻引來了不少爭議,劉昫說: “蘇李文學,一代之雄。有慚輔弼,稱之豈同。”李嶠雖說文學是一代之雄,可他作為輔弼之臣是不稱職的,他政治上的成就並沒有文學上的傑出。

  • 2 # 春水流的囈語

    李嶠與蘇味道並稱“蘇李”,又與蘇味道、杜審言、崔融合稱“文章四友”,晚年更被稱為“文章宿老”。他在高宗年間曾隨軍征討嶺南僚亂,併入僚洞宣撫,成功招降叛軍。長壽元年(692年),他不懼著名酷吏來俊臣的淫威,上疏為含冤入獄的狄仁傑等大臣辯冤,因而被外放潤州司馬。

    在武則天晚年時,又與桓彥範先後上奏皇帝,建議為在酷吏政治中含冤而死的大臣洗冤昭雪,最終得到批准。

    他先後歷仕五朝,三度為相,但後人對他評價並不高。非常欣賞他文才的唐玄宗,也在他退休後還要貶謫他來羞辱他,這到底又是為了什麼?

    長壽二年(693年)李嶠被召回朝廷,此後節節高升,在聖曆元年(698年)升任宰相。他在武則天時代兩次為相,折節於武則天男寵張易之、張昌宗門下。

    神龍二年(706年),駙馬都尉王同皎謀誅佞臣武三思失敗,以吏部尚書之職第三次拜相的李嶠參與審理,卻畏懼武三思威權而無所作為,致使王同皎冤死,天下稱怨。

    是年七月,李嶠進位中書令。他因銓選混亂,上疏引咎辭職,並奏陳十餘條時政得失。唐中宗認為李嶠能自陳失政,下詔撫慰,讓他官復原職。

    神龍三年(707年)發生景龍政變,太子李重俊發動兵變,誅殺武三思父子,又攻打宮城,最終兵敗被殺。唐中宗與韋皇后在兵變時登玄武門避亂,李嶠則與楊再思、蘇瑰、宗楚客、紀處訥擁兵二千人,屯於太極殿前,閉門自守。

    後來,宗楚客指使給事中冉祖雍,奏稱前宰相魏元忠犯有大逆之罪。李嶠也隨聲附和,結果遭到唐中宗的訓斥。 中宗當政期間,宗楚客與紀處訥潛懷奸計,廣結朋黨。身為宰相的李嶠卻以唯諾自保,對朝政無所匡正。

    景龍四年(710年)唐中宗暴崩,太平公主與上官昭容起草遺詔,命溫王李重茂即位,由韋皇后臨朝理政,並讓相王李旦輔政。但宗楚客等韋氏親信,卻以“嫂叔不通問”為由,建議削去李旦的輔政之責。

    諸宰相中只有蘇瑰表示反對,李嶠等人皆一言未發。最終,李旦被削去輔政之責,韋氏以皇太后臨朝攝政。 李嶠還密奏韋后,認為不宜將李旦之子李成器、李隆基等人留在京城。

    這年六月李隆基發動唐隆政變,誅殺韋皇后及其親信黨羽,擁立李旦為皇帝,史稱唐睿宗。七月,李嶠被貶為懷州刺史,不久以年老致仕。

    先天元年(712年),唐睿宗退為太上皇,太子李隆基即位,史稱唐玄宗。他在宮中發現了李嶠當初的奏表,將其宣示於朝臣。

    中書令張說認為“桀犬吠堯,各為其主”,不應追究李嶠的罪責,唐玄宗就讓李嶠隨其子虔州刺史李暢到虔州赴任。

    開元二年(714年),李嶠又遭到監察御史郭震的彈劾,被追究韋后之亂時“身為宰相,不能匡正”的罪責。他雖已致仕,仍被貶為滁州別駕。 後來,李嶠又被改任為廬州別駕,不久病逝於任上,終年七十歲。

    李嶠早年敢於仗義執言,但在得勢後卻唯唯諾諾,只注重個人的得失,前後表現迥然二人。在帝王專制之下,官員如果站隊錯誤,代價會非常慘重。

    李嶠的表現其實還是中規中矩,但是牆頭不斷變換大王旗,怎麼選擇都會出錯。高宗死後都是李家武家自己內部爭鬥,外人靜觀其變才是正道,景龍政變李嶠他們閉門自守是明智的選擇。

    而從中宗、睿宗到玄宗,也知道自己家的內鬥殘酷到不像話,大臣如果不是太過分也都網開一面。如果不是御史彈劾落水狗來表功,唐玄宗這麼欣賞李嶠,也不會在臨死還給他羞辱。

    要保全榮華富貴,就要犧牲人格尊嚴,怪不得唐代那麼多才華橫溢的詩人仕途都不順利!李嶠的這首《汾陰行》,是他歷盡人間滄桑後的感悟,晚年唐玄宗處於風雨飄搖中,才會產生那麼強烈的共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只有一個人主動的戀愛能長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