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屏山品紅樓
-
2 # 君箋雅侃紅樓
紅樓夢中的飲食文化博大精深,後世很多紅迷根據紅樓夢中描繪的飲食,追本溯源,呈現出特色的紅樓宴令人歎為觀止,正不正宗不敢說,但一定不會難吃。紅樓夢中飲食,隨著不同的禮節和節日都有不同,有些現在依然沿用,有些卻極少見了。不過令人奇怪的是,作為現今大部分華人逢年過節必須要吃的餃子,紅樓夢中卻很少提及,尤其過年更沒見提起,難道賈家過年不吃餃子麼?我認為賈家過年也吃餃子,只是沒有出現在除夕,與當時的風俗有關。
餃子是華人認知度最高的節日食品。尤其北方,一年四季逢節氣,逢節日都要吃餃子。幾乎每月都要巧立名目吃一頓餃子漸漸成了一種甜蜜的負擔。但在紅樓夢時代,餃子的地位遠沒有現在重要。
五十四回,寧國府祭宗祠。賈家榮寧二府合在一處,舉行了莊嚴肅穆的祭祖活動。其中祭奠祖宗的食物沒有詳細寫,不排除會有餃子。因為餃子在明清已經算的上過年食品,尤其餃子諧音交子,寓意美好。只是當時餃子不是賈家除夕必須要吃的食品。
兩府男婦小廝丫鬟亦按差役上中下行禮畢,散押歲錢、荷包、金銀錁,擺上合歡宴來。男東女西歸坐,獻屠蘇酒、合歡湯、吉祥果、如意糕畢,賈母起身進內間更衣,眾人方各散出。賈家除夕的年夜飯叫合歡宴,表明紅樓夢時代,大戶人家舉家合歡的寓意。而年夜飯必食用的是屠蘇酒、合歡湯、吉祥果、如意糕,都是吉祥寓意。而這些食物明顯是江南風俗,也佐證賈家祖籍金陵的事實。蘇轍《除日》有詩云:“年年最後飲屠蘇,不覺年來七十餘。”北方習俗與此不同。
紅樓夢的設定賈家在京中祖籍在金陵,飲食習慣南北雜糅,可過年這個合歡宴卻是地地道道的江南風俗。宴上沒有提到餃子,不是沒有,而是賈家江南風俗與北方迥異吃餃子並不最主要。
餃子由餛飩演變而來。古時有“牢丸”“扁食”“餃餌”“粉角”等名稱。三國時期稱作“月牙餛飩”,南北朝時期稱“餛飩”,唐代稱餃子為“偃月形餛飩”,宋代稱為“角子”,明朝元代稱為“扁食”;清朝則稱為“餃子”。相傳為中原醫聖張仲景首創。餃子在明朝已經成為春節必備食品,清朝有關史料記載說:“每年初一,無論貧富貴賤,皆以白麵做餃食之,謂之煮餑餑,舉國皆然,無不同也。富貴之家,暗以金銀小錁藏之餑餑中,以卜順利,家人食得者,則終歲大吉。”可知,餃子是初一必須食用的食物,賈家過年著重刻畫了除夕,初一食餃子沒出現也正常。
餃子在紅樓夢中不鮮見,而且是賈家日常佐食,可知賈家上下早已經有食餃子的習慣:
一時只見丫鬟們來請用點心。揭開看時,每個盒內兩樣:這盒內一樣是藕粉桂糖糕,一樣是松穰鵝油卷;那盒內一樣是一寸來大的小餃兒,賈母因問什麼餡兒,婆子們忙回是螃蟹的。賈母聽了,皺眉說:“這油膩膩的,誰吃這個!”賈母對餃子感興趣,卻嫌棄螃蟹餡餃子太油膩。賈家廚房做得餃子一定多種多樣,換著花樣供應,且大多作為平時佐食點心,類似現在的廣東小食,是日常不可或缺食品。賈家過年餃子肯定會做,會吃。只是作為最主要食品,年夜飯必須煮水餃的習俗是北方的吃法,賈家江南習俗,與此不同,這是要清楚的。
本文資料重點引自:
【脂硯齋重評石頭記】80回本
【紅樓夢】通行本120回本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看起來無聊,其實還是值得一答的。賈府過年的確沒有吃餃子。而《紅樓夢》所寫的寧榮兩府是在長安京城,這是北方,過年吃餃子是習俗,為什麼賈府搞特殊呢?
這個事要分兩個方面分析。
第一、小說創作原型背景是金陵而非所謂長安都中。賈家原籍為金陵,所以命名也都用的“金陵十二釵”,金陵就是南京,而南京過年的確是不吃餃子的。不但不吃餃子,《紅樓夢》的時代背景為清朝的康熙年間,這時,火鍋在宮廷和上流社會很是風靡,寧榮兩府也從來不吃火鍋。這正是反映了曹雪芹創作的寫實,是江寧織造府生活的細節再現,對於當時京圈飲食文化並沒有呈現。這種細節非常多,比如藕粉、桂花、湯圓、螃蟹等,全都是南京(金陵)地區的特色。
賈府過年吃什麼?因為是江寧織造府的生活背景,就是江南的過年習俗了,重要的不是吃餃子,而是必飲屠蘇酒,其實歷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詩裡有大量佐證:陸游有“半盞屠蘇猶未舉,燈前小草寫桃符。”蘇軾寫“年年最後飲屠蘇,不覺年來七十餘。”所以,大年三十晚上,賈府擺的是合歡宴,獻的是屠蘇酒,喝的是合歡湯,吃的是吉祥果、如意糕。一派江南過年飲食風俗。
二、餃子對於賈府這樣的貴族,從來都算小食,而不入正餐。對於普通百姓,到今天餃子仍然是上得檯面的正餐主食,《紅樓夢》裡出現過餃子,可是從來都是以小食或者點心的形式出現。餡料也不是我們常見的或豬肉、或羊肉、或雞肉等加上配菜,第四十一回史太君兩宴大觀園,在兩餐之間,丫鬟呈上來四樣點心,其中就有一碟油炸的螃蟹餡小餃子,賈母還嫌太油膩根本沒吃。餃子在這就是一種小點心,與我們傳統意義上吃的餃子有天壤之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