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書簡移動

    對你催婚一般就是兩類人,一個是情侶,一個就是父母。無論是誰,她們本質上是愛你的,但也許會因為婚姻問題跟你吵架。

    所以催婚是愛也是傷害。愛是因為都是最親近的人,傷害是因為兩人有分歧。有分歧不可怕,去試著解決問題,努力生活才是一個成熟的人需要具備的,這也是對於婚姻一個非常重要的條件。

  • 2 # 我高興18

    謝邀。催婚是愛,但愛過頭可能變成害。一般來看,催婚者多是父母,親人,他們的初衷是好的,但操之過急,方法欠妥。他們總想包辦代替,促成好事。但人們都說梱梆不能成夫妻,別人好心,心急沒有用。如果催急了,往往造成反感,甚至鬧出不愉快,由愛變成害。如果迫於壓力,草率接受成婚,婚後生活不幸福也是由愛變成害。不過也有先結婚後戀愛,組成幸福美滿的家庭。因此不能完全否定催婚,特別是當今婚齡持續推遲,大齡末婚男女不斷增加,適當地催一催看來還是有必要。

  • 3 # 考拉讀書會

    我寫過好幾篇這樣的文章呢,每個人的被催婚的程度和傷害程度都不一樣。但是都可以透過《敘事心理治療》重新敘事來自我治療和為家長治療。

    家長有一種非合理的信念是源自人的本性。有點違背自然規律的!

    從生物學來說,物種優勝劣汰始終是存在的。尊重人的結婚生孩子的權力,不代表要把不健康的孩子帶到世界來受罪。

    每個人都有人生使命,結婚生子其實是為了前世姻緣的延續。洞察世間姻緣相聚的本質,明白生死輪迴的根本。如果一個人真的沒有,強求也求不來吧!命中沒有的莫強求,命中有時終須有,順其自然就是最好了。

    對想結婚的,催婚不是傷害也不是愛而是啟迪告誡,是告別拖延。不是傷害。

    對不想結婚的,催婚是傷害,會讓人抑鬱焦慮,導致心理疾病。治療起來很費力困難。

    根據埃裡克森的人生髮展階段理論,只要在25歲到60歲之間,透過愛和創造新的結晶。無論是書籍思想還是雕刻工藝品或者是大愛慈善,都能發展出創新和關懷的品質,就能產生結婚生子一樣的繁衍感,避免停滯感。

    送一首歌安慰催婚的父母和焦慮的孩子的柔軟的心靈。

  • 4 # 抱薪救火否

    被誰催婚呢?被戀人?被父母?還是被朋友?

    都說一說吧。

    被戀人催婚應該談不上是愛,多多少少會給你帶來一些苦惱,近於傷害。

    舉個極端的例子,你已婚的,你的婚外情人催婚。不以結婚為目的的搞物件,都是耍流氓。你耍流氓在先,被傷害是應該的。

    正常的情況,戀愛雙方對結婚的時機理解不同,一個覺得怎麼還不跟我談婚論嫁,一個覺得基礎不牢或者還有更重要的事時機沒到。這樣的催婚,實際上也是傷害。如果戀人分歧這麼大,並且說出口了,感情的裂痕就出現了,解決不好,那就是互相傷害直到分手。

    相比較而言,被父母被朋友催婚,就溫暖了許多,不多說了。

  • 5 # 成長風景線

    一親戚家孩子,27了,還沒有結婚的打算。父母當然著急,有介紹物件的就催著兒子去相親。後來這孩子拗不過父母,相親成功,終於如父母的願望結了婚。

    婚後媳婦一如婚前,懂事體貼,又有了寶寶,這孩子很幸福。

    雖然不能從個例上說事,但我理解的是,如果子女能跳開 父母催婚好煩 這個心態,而是在合適的年齡積極的尋找合適的物件,然後成家。心安定下來,再圖發展,那父母的催婚就是愛。反之,不論對錯,處處為牴觸而牴觸父母,那麼父母再多的愛給子女的感受都是傷害。

  • 6 # 月半閒雲

    催婚是愛,還是傷害,不能非黑即白,這裡面有個“度”的問題,或者說有個“界限”。界限以內,我認為是出於長輩對後代的愛,而超過界限則自覺不自覺地形成了對後代的傷害。

    長輩認為婚戀是成長的必經階段,是人生的一個完整圓滿的過程,由此催促後代儘早物色物件,是關心的一種表現;但是如果長輩把後代的婚戀看做自己的面子,甚至看做收取份子錢的一個機會,則會給後代造成心理上的傷害;

    長輩認為婚戀是今後人生道路上志同道合的夫妻相互照顧、相互砥礪,白頭偕老、相濡以沫的過程,由此催促後代婚戀,是疼愛的一種表現;但是如果把後代的婚戀看成傳宗接代的必須過程,不如此就上升到對祖宗對長輩不孝順的理念,則會給後代造成精神上的傷害;

    長輩認為婚戀就是尋找自己有緣人,把尋找的主動權和決定權交給後代,只是催促儘早尋找到另一半,是愛護的一種表現;如果長輩代你做主,包辦婚姻,把自己的好惡作為後代選擇物件的標準,則會給後代造成感情上的傷害;

    長輩認為婚戀不僅是夫妻互愛互敬,還可享受兒女繞膝的天倫之樂,成為人生的一個重要幸福點,這是一種摯愛的表現;如果長輩認為通過後代的婚戀可以實現自己兒孫滿堂的幸福感,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後代的婚姻之上,甚至不顧後代的婚姻質量,則對後代造成終身傷害。

    總之,是愛還是傷害看是從“誰”的角度出發,由“誰”作為主體,由“誰”拍板。出於愛的催促,往往適可而止,最終交給後代自行處理;而那種霸王式、封建家長式的催婚,往往會給後代的婚姻埋下不幸的種子,最終長輩也會一同自食苦果。這種例子不勝列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覺得粗俗與文化有什麼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