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野袍子仙女

    導語:古代那些開國皇帝成為老大之後,為什麼不乾脆把自己的姓氏定為國號呢?反正古代都是家天下嘛,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天下都是你們家的,幹嘛還叫什麼漢朝、唐朝、宋朝,直接劉朝、李朝、趙朝不就結了嗎?

    皇帝們為啥不按照自己的姓氏來起個朝代呢?

    這其實說起來,也是有原因的,一來是尊重歷史沿襲。比如《史記》裡說過:“自黃帝至舜禹,皆同姓而異其國號,以章明德。”

    什麼意思呢?就是大家都是同姓的,所以國號就不能按姓來,這樣會重複啊,所以用能夠彰顯自己道德追求的字眼來當國號。

    在春秋時,這個就特別明顯了。

    周武王伐紂得天下,然後分封諸國。很多都是封給了自己的兄弟叔父。大家都姓姬,比如魯國,衛國這些國君都姓姬,如果都叫姬國,那怎麼稱呼呢?難道叫姬一號國,姬二號國?所以不能採用姓來當國號。

    而且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某人當了皇帝,不代表著天下所有跟這個皇帝一個姓的人都是皇族了。比如劉邦當了皇帝,不代表著所有老劉都是皇族。只有劉邦這一族才能叫皇族,其他老劉還是老百姓,該交稅交稅,訪服役服役,別想沾光。這叫同姓不同宗。所以不能叫劉朝,一叫劉朝,所有的老劉就會說,我也姓劉,這個國家姓劉,我憑什麼交稅。

    最後,還有一個原因,叫“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利”,什麼意思呢?就是國號也要名正言順。像劉邦,他當了皇帝,雖然已經是九五之尊,天下之主,天下都是他的。但有的事情可以做,但不能說。

    比如他不能說天下是老劉家的。因為天下是上天的,皇帝號稱天子 ,是上天之子下來替老天管理這個天下。管得不好,上天還要收回去,這就是所謂的革命了。商湯革命,武王伐紂,就是劉邦亡秦都是這個型別。

    創始人是依據什麼命名?

    夏商周,三個朝代,都是以部落為名,比如大禹,夏后氏,姓娰;商人的祖先契,跟大禹治水有功,被封在商地,便以商為號,後來商遷都於殷,因此也叫殷商;周發源於岐山下的周原,因為自號為周。

    秦:秦先祖為周天子牧馬有功,被封於,秦始皇統一後,沿用了秦國號;

    漢:劉邦這裡比較有趣,他是沛郡人,因此早先都叫他沛公,後來封為漢王,稱帝后便延續了這個國號;

    魏蜀吳:曹操自立魏王,曹丕篡漢後沿用;蜀漢的國號是漢,不是蜀,是兩漢的延續,字首蜀只是為了區分兩漢,因此稱蜀漢或季漢;吳國嘛…大魏吳王。

    晉:司馬昭封魏王,司馬炎立國後沿用為號;

    南北朝太混亂就不說了,特別提一下南陳,因其國君姓陳,有人認為是以姓為號,其實不對,陳霸先之前受封為陳王,所以同樣是以封為號,姓只是巧合罷了。

    隋:隋文帝楊堅繼承了他爹的爵位“隨國公”,後進為隨王,但隨字不吉利,就改用隋替代為國號;

    李世民他爹李淵的封號是唐國公,所以國號叫唐

    公元960年,趙匡胤推翻五代時的後周政權,建立了宋王朝。

    後周時,趙匡胤隨周世宗歷經沙場有功,授殿前都點檢(即統領精銳禁軍之長)和檢校太尉,領宋州歸德軍節度使。周世宗死後,七歲的幼子宗訓(恭帝)即位。當時守衛京城大梁(今開封)的將官就是趙匡胤。

    顯德七年(960年),駐守鎮州、定州的官兵謠傳遼國和北漢南侵,後周宰相範質等人立即派遣趙匡胤率禁軍前往迎戰。當趙匡胤抵達陳橋驛(今河南開封市北二十里的陳橋鎮)後,他授意其弟趙光義、趙普把黃袍加在他身上,擁戴他當皇帝,史稱“陳橋兵變”。

    隨後,趙匡胤率兵火速奔回京城。由於京城防守空虛,毫無戒備,更有殿前都指揮使石守信做內應,便輕而易舉地奪得了皇位,當了皇帝。

    因趙匡胤兼任宋州歸德軍節度使,即帝位後,便以宋州(今河南商丘市南)的“宋”字為國號,自稱宋太祖。

    元:元這個國號是歷史上為唯一的例外,它來自於《易經》“大哉乾元”,大概是因為元朝沒有漢文化基礎,但是又要統治漢族地區,形式上要做到位;

    明:有人說明代表明教,也有人說朱元璋興起於小明王麾下,因此以明為號;

    清:清人原號後金,為入主中原後,漢人對金這個國號的敏感,為了統治的方便,故改國號為清 。清朝原為金國,而明朝之“明”屬火,火克金,努爾哈赤被袁崇煥打得大敗,“煥”字也屬火。後女真族改“滿族”,金國改大清國,“滿清”二字均屬三點水,水克火(明),最後滅掉明。 滿族人的祖先女真貴族曾建立“金”國,清朝的前身是“大金”,姓氏“愛新覺羅”的意義是“金”。清皇太極改“大金”為“清”,是因為“清”用水作偏旁,而“明”字含火義,以清代明,猶如水滅火。因此皇太極是利用迷信為自己奪取全國政權造輿論。

    總結:總之,幾乎所有朝代的國號,都是以其先祖的封地為依據的,例外的像元朝和清朝,這是少民政權,人祖先沒在中原有封地,只好想其他辦法了,而明朝朱元璋是正兒八經的農民皇帝,也沒有混到過封地,因此只能以他自己發跡的地方為依據來定國號了。

  • 2 # 歷史紫陌閣

    大家好,我是紫陌,謝邀解答。我們現今可以發現很多商家的名字都是按照自己的名字或者是姓氏來取名的,就連家中的寵物,大名一般也是和主人一樣的,這就已經是一種所有權的宣告了。

    就比如現在說到唐朝,這皇帝們除了武則天之外可都是姓李的,就連我們說都是指的李家天下,但是為啥偏偏叫唐朝呢,這完全沒辦法結合起來啊?

    唐朝為什麼稱唐朝?宋朝為什麼稱宋朝?

    第一個成立這個時代的人就是李淵了,生於長安,七歲即襲爵唐國公,他家裡本來就是一個世襲制,所以他就頂替了他爸爸的職位。後來也是為隋朝做出的很大的幫助,因為這隋朝皇帝對他很和善,還給他升官了,於是他就變成了一個唐王。所以建立的朝代為唐朝。

    宋朝是因為因後周恭帝繼位後,命趙匡胤兼任宋州歸德軍節度使,故陳橋兵變後,發跡在宋州,即帝位後,便以宋州(今河南商丘市南)的“宋”字為國號。

    小結:

    看到這裡,大家就應該是明白了,原來這只是因為他的一個職業啊,其實這也算是歷代皇帝們留下來的一個規則吧,所以後代皇帝們就一直是在效仿,你看其他的曹操之類的,不都是按照的這個準則嘛,皇帝們也還不能隨心所欲瞎起名字的。

    二、來自建立者原有封號、爵位。

    三、源於建立者原始所或政權統治的區域。

    四、源於宗族關係。

    五、寓意吉祥。

    中國各朝代名稱的來歷:

    夏朝

    據傳禹曾受封於夏伯,因用以稱其政權為“夏”。另據歷史學家范文瀾先生說,禹的兒子啟西遷大夏(山西南部汾澮一帶)後,才稱“夏”。

    商朝

    相傳商(今河南商丘南)的始祖契曾幫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封於商,以後就以“商”來稱其部落(或部族)。湯滅夏後,就以“商”作為國名。後盤庚遷殷(今河南安陽西北)後,又以“殷”或“殷商”並稱。

    周朝

    周部落到古公亶父時,遷居於周原(今陝西岐山)。武王滅殷以後,就以“周”為朝代名。周前期建都於鎬(今陝西西安西南),後來平王東遷洛邑(今河南洛陽),因在鎬的東方,就有“西周”和“東周”的稱號。

    秦朝

    《史記》記載,本為古部落,其首領非子為周孝王養馬有成績,被周孝王賜姓為“嬴”,並賜給了一小塊土地(今甘肅天水縣,另說是隴西谷名)。後來襄又救周有功被封為諸侯,秦始皇統一六國,始建秦國。

    項羽封劉邦為漢王,以後劉邦擊敗項羽,統一中國,國號稱“漢”。漢朝前期都長安,後期都洛陽,故從都城上有“西漢”和“東漢”,從時間上有“前漢”和“後漢”之分。

    魏國

    漢獻帝曾封曹操為“魏公”、“魏王”爵位,曹丕代漢後便稱“魏”。以皇室姓曹,歷史上又稱“曹魏”。

    蜀國

    劉備以四川為活動地區,蜀指四川,其政權幫稱“蜀”。歷史上也稱“蜀漢”。漢指東漢的繼續。

    吳國

    孫權活動於長江下游一帶,歷史上曾建吳國,曹魏曾封孫權為“吳王”,故史稱“孫吳”;又以地位在東,也稱“東吳”。

    晉朝

    司馬昭逼魏帝封他為“晉公”,滅蜀後進爵為晉王。後來他的兒子司炎繼承他的爵位,逼令魏帝退位,自立為皇帝,國號“晉”。

    隋朝

    隋文帝楊堅之父楊忠,曾被北周封為“隨國公”。隋文帝后襲用此封爵,稱為“隨朝”。他認為隨有走的意思,恐不祥改為“隋”。

    遼原稱“契丹”,改“遼是因居於遼河上游之故。

    西夏

    拓拔思恭佔據夏州(今山西橫山縣),建國時以夏州得名,稱“大夏”。因其在西方,宋人稱“西夏”。

    金都城上京會寧(今黑龍江阿城南),位於按出虎水(今阿什河),相傳其水產金,女真語“金”為“按出虎”。

    元朝

    《元史》記載:“元”的命名,是元世祖忽必烈定的。是取《易經》上“大哉乾元”句中的“元”,有大、首等意思。但也有人認為與蒙古人的風俗與圖騰有關,有的認為與佛教有關。

    明朝

    朱元璋是元末起義軍之一,是繼承郭子興而發展起來的,郭子興屬於白蓮教組織。白蓮教宣稱 “黑暗即將過去,光明將要到來”,藉以鼓舞人民反對黑暗的元朝統治。所以又稱“光明教”。

    白蓮教的首領韓山童稱“明王”(他的兒子韓林兒稱“小明王”),都體現其教義宗旨。朱元璋不僅曾經信仰白蓮教,而且承認自己是白蓮教起義軍的一支(他曾為小明王左副元帥)。朱元璋取得政權後,國號稱“明”。

    滿族是女真族的一支。女真族在北宋時建立金國。明末女真勢力復強,重建金國(後金)。後金為了向外擴充套件,割斷了同明朝的臣屬關係,清太宗皇太極把“女真”改為“滿州”。

    把“金”改為“清”。在宋時女真人受制於契丹人,他代針對“遼”字在契丹語中是 “鐵”的意思,因此命名“金”,表示比鐵更堅強有力,可以壓倒“遼”。“金”改“清”的原因,史學家有不同意見,有人認為是皇太極要避免引起尖銳的矛盾而為之。

    結語:

    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朝代更零星紛繁。每朝的建立者要首手辦的第一件事就是確立國號(國家的稱號),即朝代的名稱。

  • 3 # 高公子興

    中國有著五千年的文明史。自夏商周到明清,也經歷了十幾個統一的政權。對於每個政權來說,定國號就是他們天大的事,這直接影響到國運,所以任何一個朝代都不會馬虎,不會草率到用自己的姓做國號。我們現在只是為了方便識別,才稱呼如“李唐”、“朱明”等。從歷史來看,國號的命名基本上有這三種方法:

    1、以家族封地之名為國號,這種比較多,比如商、秦、漢、晉、隋、唐、宋。

    這裡邊比較特別的是隋朝,隋朝的創立者是楊堅,楊堅的父親楊忠曾被北周政權封為“隨國公”,後楊堅繼任。楊堅建立國家後,覺得這個“隨”字太隨便,有“走”等意思,感覺不太吉利,最終改成了“隋”。

    周朝,是因為他們最後的落腳點是周原,就慢慢有了周的概念,部落開始稱“周”,後來國號繼續沿用。

    3、自己取名做國號,比如元、明、清

    元朝:本來叫“大蒙古國”,可是到了忽必烈時,可能他對於先祖的名份信心不足,或者自己自信心膨脹,就想起一個更牛逼的國號,於是取《易經》中“大哉乾元”之意,以“大元”為國號,簡稱“元”。元也是大的意思,這一點倒也符合元朝超大的疆域版圖了。

    明朝:朱元璋草根出身,祖先沒有像老李家一樣封唐國公,也沒有像老趙一樣做宋州節度使,也不像忽必烈那樣已經是富貴好幾代比較有文化了,但這難不倒足智多謀的老朱,雖然家族靠不住,但咱也是有組織的呀,既然組織叫“明教”,咱的國號乾脆就叫“明”吧。

    清朝:和元朝一樣是少數民族政權,本來叫後金,皇太極為了統治中原,也不得不像漢族政權一樣給國號改個高大上的名字。起什麼名字呢?最近的榜樣就是大明,你老朱有組織,我們愛新覺羅也有信仰;既然你元璋克木(元朝屬木德),那我就以水克火(明朝屬火德);你是朱(紅)、是火、是明,那我們組織剛好尚青(清),清是水,專滅你火。

  • 4 # D老闆說

    古代那些開國皇帝成為老大之後,為什麼不乾脆把自己的姓氏定為國號呢?反正古代都是家天下嘛,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天下都是你們家的,幹嘛還叫什麼漢朝、唐朝、宋朝,直接劉朝、李朝、趙朝不就結了嗎?

    這其實說起來,也是有原因的,一來是尊重歷史沿襲。比如《史記》裡說過:“自黃帝至舜禹,皆同姓而異其國號,以章明德。”

    什麼意思呢?就是大家都是同姓的,所以國號就不能按姓來,這樣會重複啊,所以用能夠彰顯自己道德追求的字眼來當國號。

    在春秋時,這個就特別明顯了。

    周武王伐紂得天下,然後分封諸國。很多都是封給了自己的兄弟叔父。大家都姓姬,比如魯國,衛國這些國君都姓姬,如果都叫姬國,那怎麼稱呼呢?難道叫姬一號國,姬二號國?所以不能採用姓來當國號。

    而且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某人當了皇帝,不代表著天下所有跟這個皇帝一個姓的人都是皇族了。比如劉邦當了皇帝,不代表著所有老劉都是皇族。只有劉邦這一族才能叫皇族,其他老劉還是老百姓,該交稅交稅,訪服役服役,別想沾光。這叫同姓不同宗。所以不能叫劉朝,一叫劉朝,所有的老劉就會說,我也姓劉,這個國家姓劉,我憑什麼交稅。

    最後,還有一個原因,叫“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利”,什麼意思呢?就是國號也要名正言順。像劉邦,他當了皇帝,雖然已經是九五之尊,天下之主,天下都是他的。但有的事情可以做,但不能說。

    比如他不能說天下是老劉家的。因為天下是上天的,皇帝號稱天子 ,是上天之子下來替老天管理這個天下。管得不好,上天還要收回去,這就是所謂的革命了。商湯革命,武王伐紂,就是劉邦亡秦都是這個型別。

    所以,朝代不能叫劉朝,叫劉朝,萬一以後被革了命,不就變成老劉亡了嗎。其實老劉沒亡,只是下臺了,亡的只是漢朝而已。

    魏蜀吳:曹操自立魏王,曹丕篡漢後沿用;蜀漢的國號是漢,不是蜀,是兩漢的延續,字首蜀只是為了區分兩漢,因此稱蜀漢或季漢;吳國嘛…大魏吳王。

    晉:司馬昭封魏王,司馬炎立國後沿用為號;

    南北朝太混亂就不說了,特別提一下南陳,因其國君姓陳,有人認為是以姓為號,其實不對,陳霸先之前受封為陳王,所以同樣是以封為號,姓只是巧合罷了。

    隋:隋文帝楊堅繼承了他爹的爵位“隨國公”,後進為隨王,但隨字不吉利,就改用隋替代為國號;

    唐:李淵篡位前是唐國公;

    五代十國太混亂也不說了。

    宋:趙匡胤發跡於宋州;遼和金則是來自於民族發源地的名稱;

    元:元這個國號是歷史上為唯一的例外,它來自於《易經》“大哉乾元”,大概是因為元朝沒有漢文化基礎,但是又要統治漢族地區,形式上要做到位;

    明:有人說明代表明教,也有人說朱元璋興起於小明王麾下,因此以明為號;

    清:滿清最先叫金,史稱後金,後來大概是和元朝一樣的原因,該金為清,聽說改名的一句是用了漢族人講究的“五德”,明為火德,清為水德,剋制得死死的。

  • 5 # 也可自話

    唐朝稱李朝,宋朝稱趙朝,姓什麼稱什麼朝,我姓張,要在古代我也搞個張朝嗎?對不起,我丟不起這個人。我們至早從夏朝算起,中國第一個世襲制封建王朝的開端,到滿清滅亡,封建王朝結束,中間亂七八糟的朝代,幾乎沒有一個朝代會傻到用姓氏來給國家命名,那太傻了。

    歷代王朝國號由來

    夏商周,三個朝代,都是以部落為名,比如大禹,夏后氏,姓娰;商人的祖先契,跟大禹治水有功,被封在商地,便以商為號,後來商遷都於殷,因此也叫殷商;周發源於岐山下的周原,因為自號為周。

    秦:秦先祖為周天子牧馬有功,被封於秦谷,秦始皇統一後,沿用了秦國號;

    漢:劉邦這裡比較有趣,他是沛郡人,因此早先都叫他沛公,後來封為漢王,稱帝后便延續了這個國號;

    魏蜀吳:曹操自立魏王,曹丕篡漢後沿用;蜀漢的國號是漢,不是蜀,是兩漢的延續,字首蜀只是為了區分兩漢,因此稱蜀漢或季漢;吳國嘛…大魏吳王。

    晉:司馬昭封魏王,司馬炎立國後沿用為號;

    南北朝太混亂就不說了,特別提一下南陳,因其國君姓陳,有人認為是以姓為號,其實不對,陳霸先之前受封為陳王,所以同樣是以封為號,姓只是巧合罷了。

    隋:隋文帝楊堅繼承了他爹的爵位“隨國公”,後進為隨王,但隨字不吉利,就改用隋替代為國號;

    唐:李淵篡位前是唐國公;

    五代十國太混亂也不說了。

    宋:趙匡胤發跡於宋州;遼和金則是來自於民族發源地的名稱;

    元:元這個國號是歷史上為唯一的例外,它來自於《易經》“大哉乾元”,大概是因為元朝沒有漢文化基礎,但是又要統治漢族地區,形式上要做到位;

    明:有人說明代表明教,也有人說朱元璋興起於小明王麾下,因此以明為號;

    清:滿清最先叫金,史稱後金,後來大概是和元朝一樣的原因,該金為清,聽說改名的一句是用了漢族人講究的“五德”,明為火德,清為水德,剋制得死死的。

    總之,幾乎所有朝代的國號,都是以其先祖的封地為依據的,例外的像元朝和清朝,這是少民政權,人祖先沒在中原有封地,只好想其他辦法了,而明朝朱元璋是正兒八經的農民皇帝,也沒有混到過封地,因此只能以他自己發跡的地方為依據來定國號了。

    特別說一下,清朝這個是道聽途說,我沒有考證過,請勿抬槓。

  • 6 # 柘4011

    俗話說“名不正言不順”王朝開創者立國的重要一件事便是選擇一個國號,確立了國號也就是名正了,也就是代表一個新的王朝從此誕生。《史記五帝本紀》說到:“自黃帝至舜禹,皆同姓而異其國號,以章明德。”

    古代王朝名字由來由原先封爵名稱繼承而來,也有部落名而來,也有就是為了寓意,也有是發跡,統治地區的地名而來等。今天我就來簡介一下,唐,宋朝代名的由來。唐朝,來自於李淵襲封的“唐國公”。

    唐朝是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代之一,也是令中華民族驕傲的時代。可是有人會問唐朝的皇帝姓李,為啥不叫李朝而叫唐朝?唐高祖李淵的祖父李虎是西魏八大柱國之一(隋文帝的先祖也是八大柱國之一),最初因公被封為隴西郡公,後來因為擁立輔佐周(後周宇文氏)有功,被追封為“唐國公”。

    不幸的在

    李淵七歲的時候,他爹便去世了,李淵早早就承襲了“唐國公”爵位。後來隋朝末年,天下大亂,隋煬帝被殺,李淵父子在太原起兵,以“廢昏立明,擁立代王,匡復隋室”的名義正式起兵,李淵更是乘機快速進入長安後立代王為帝(以便挾天子以令諸侯),是為隋恭帝,李淵自己也水漲船高由唐公加封唐王、丞相(恭帝就是個傀儡,和漢獻帝有點像)。李淵大兒子李建成為唐王世子,李世民被封為秦國公。後來天下基本已大定,恭帝利用價值不大了,就讓恭帝禪讓,然後李淵稱帝。

    其實李淵是隋文帝獨孤皇后(他的母親是北周重臣獨孤信的第四女,獨孤皇后名叫伽羅,是獨孤信的第九女)的侄兒,也就是隋煬帝的表哥。可他叛隋建唐,畢竟不符合傳統“忠義”的價值觀。於是立國號為“唐”,“唐”是遠古聖人的國度,也是為了證明李淵受命於天,給自己找個正當合法理由。所以,唐朝的皇帝姓李,卻不叫李朝,而叫唐朝。

    宋,來自於趙匡胤發跡之地,宋州。

    趙匡胤早年比較落魄,後來在後漢時投奔樞密使郭威,參軍,並於後周世宗柴榮在位時期擊北漢、南唐,屢建戰功,被封為歸德軍節度使(治所在宋州,今商丘),柴榮病重時,升為殿前都點檢,更是成為了禁軍最高統帥。

    準備一番後便率軍回開封。而守備京城的將領石守信、王審琦等人都是趙匡胤之前的把兄弟,知道是趙匡胤便開城門迎接。很快便控制了全城,太后等沒法只得宣佈柴宗訓禪位。趙匡胤遂正式登皇帝位,改封柴宗訓為鄭王。

    由於趙匡胤在後周任歸德軍節度使的藩鎮所在地是宋州(今河南商丘),趙匡胤也發跡於此,遂以宋為國號,即位詔書中就說:“漢唐開基,因始封而建國,故宜國號‘大宋’。

    為了便於和趙構建立的區分又被後人“北宋”。又因皇室姓趙,故也稱作趙宋,又因五德終始說,宋朝為火德,故又別稱“火宋”、“炎宋”,尊稱為大宋。

    這就是唐,宋的由來,有時候也為了更好區分也把姓和國號合在一起稱呼,比如三國的曹魏,唐朝的李唐、武則天的武周。

  • 7 # 楓夜刷劇

    國號,即國家的稱號,或一個朝代的名稱。

      國家或朝代建立者首辦的第一件事就是確立國號。

      《史記·五帝本紀》:“自黃帝至舜禹,皆同姓而異其國號,以章明德。”

      國號很早就有了,《史記·五帝本記》:“自皇帝至舜、禹,皆同姓而異其國號。”在奴隸制封建制時代,國號就是王朝(朝代)之號,亦即政權之號。綜合考察中國古代歷史,國號的由來大致有四種情況。

      一、是根據發跡的地方定國號。無論是周代以前的由後人追記的國號,或是周秦以後由開創者所定的國號,都存在這種情況。如《史記·五帝本紀》的《集解》中說:“號陶唐。”蓋固其相繼受封於限陶(今山東定陶縣陶丘)唐(今河北省唐縣境)而來。周的國號,也是來自其始祖活動過的周原。國號曰周”。秦漢以下歷朝國號,很大部分也是這樣。如秦為漢王,活動在巴、蜀、漢中一帶而來;宋是因其建立人趙匡胤在後周時曾為宋州(今河南商丘)節度使而來。

      二、是根據所封爵名定國號。這種國號直接來自建立人的爵名,而爵名又往往和某一地名相一致。隋的國號來自建立人楊堅稱帝前曾承襲父楊忠的隨國公之爵。隨原為地名,在今湖北隨縣南。及楊堅稱帝,因隨字從是,訓走,徵兆國家政權不穩定,就改隨為隋。

      這種定國號的形式來自其建立人的爵位名稱,而爵位往往又與某一地名相一致。如漢高祖劉邦被項羽封為漢王,封地在漢中,他在平定天下以後,便以“漢”為國號。三國時魏國的實際建立者曹操曾受封為魏王,其子曹丕先襲魏王爵位後建國,仍以魏為國號。歷史上類似的朝代最多,如晉、劉宋、樑、高齊、北周、隋、唐及後梁等國。除漢高祖劉邦外,上述朝代的建立者大都是以迫使前代帝王“禪讓”的方式交出政權的。

      三、是根據發跡地的特產定國號。契丹人耶律阿保機所建王朝名遼,遼意為鑌鐵,因耶律阿保機的發跡地產鐵,即用以為號,取其堅也,象徵國家政權如鐵一樣堅硬。

      夏、商、周、秦、孫吳、後晉和宋等朝代均以其發跡地為國號。夏部落的酋長啟建國,以夏為國號;商酋長湯滅夏建國,以商為國號,後遷都於殷,又稱殷商。周酋長姬發(即周武王)滅商建國,以周為國號,都於鎬,後期遷都於洛邑,故有西周和東周之分。秦的祖先為嬴姓,因養馬有功被周封於秦,遂以秦為國號。後又升為諸侯,仍以秦為國號,秦王嬴政滅六國稱始皇帝,繼續沿用秦為國號。三國時的吳因在古吳國故地,遂以吳為國號,史稱孫吳或東吳。後晉的建國者石敬塘的發跡地太原屬古晉國,故在他降契丹之後,契丹扶持他建立的傀儡政權以晉為國號。宋太祖趙匡胤在稱帝前曾為後周歸德軍(今河南商丘)節度使,因該地原屬古宋國,便以宋為國號。

      以發跡地之特產為國號的朝代多見於少數民族政權,如契丹人所建的遼國。“遼”字在契丹語中是鑌鐵之意,遼太祖的發跡地盛產鑌鐵,故該國第六代皇帝遼聖宗在位時,改國號為遼。金太祖認為,“遼以鑌鐵為號,取其堅也,鑌鐵雖堅,終亦變壞,唯金不變壞,”為顯示其國比遼更堅強,便以金為國號。清朝統治者是金人的後代,因為金國曾消滅了南宋,後金統治者為緩和與中原漢人的矛盾,特將後金改為清。

      四、是根據讖語或文義定國號。南朝齊的國號就是來自讖語。《南齊書·崔祖思傳》:“宋朝初議朝太祖(尚道成)為樑公,祖思啟太祖曰:"金刀利刃齊刈之,今宜稱齊,實應之。從之”。元朝的國號則系源於文義,它是取《易》中的“大哉乾元”之意由蒙改稱為元的。

      五.以其他原因確定國號

      以建國者姓氏為國號:春秋末期,晉國被韓、趙、魏。三家瓜分,於是建立了以這三家姓氏為國號的國家。南朝陳國的建立者陳霸先在樑末曾被封為陳王,建國時也以陳為國號。冒稱前代親戚以沿用其國號:西晉時,匈奴人劉淵自認為是漢朝劉氏的外甥,因此以漢(後世改為趙,史稱前趙)為國號。後漢的劉知遠也認定自己是漢高祖劉邦的後代而沿用漢為國號。後周太祖郭威自認為是周朝王族姬姓的後裔,便以周為國號。因尊崇某前朝國家而沿用其國號:歷史上曾出現過幾個周朝,其建立者大都尊崇周禮、欲效仿周制或因周朝延續長久,故而寄予厚望。如宇文覺所建的周(史稱北周)和武則天改唐為周均屬此類。王莽標新立異,篡漢時,以為自己的“改革”是開一代新宇,使永珍更新,便以新為國號。

  • 8 # 諸葛小豬44742021

    問出這個問題的人是有多無知,一點中華傳統文化都不懂。其一、中國古代有避諱一說,凡人避諱神仙、臣子避諱君王、子孫避諱祖先。如唐朝徐世績為避李世民諱,改名李績。宋朝趙匡義為避趙匡胤諱,改名趙光義。其二、建立新朝一般都會沿用之前的爵位或首都所在古國名,如劉邦為漢王、李淵為唐國公,宋朝首都汴梁為春秋時期的宋國等。

  • 9 # 讀書觀影話江湖

    唐朝我們也稱為李唐,宋朝我們也稱為趙宋,但實際上它們的國號是大唐和大宋。大唐之所以取名大唐,因為李淵是唐國公,而大宋則是因為:宋太祖趙匡胤曾是後周歸德節度使,駐節宋州。朝代取名一般都是這樣,都和創始人的發家履歷有關。

  • 10 # 虞見天下史

    以姓名稱呼王朝的,只有歷史上的越南,比如安南丁、前黎李、陳、胡、後黎、西山、阮,都是以姓名為稱朝代,而國號,除對中國一直自稱安南國王以外,內部奉行國號由“大翟越”到安南李朝改為“大越”,除了安南胡朝改“大越”為“大虞”外,李、陳、後黎、西山皆自稱國號“大越”,到了阮朝時期,除了對中國改稱“越南”外,內部奉行國號也由“大越”改為“大南”,符合越南人心中與中國“南北各帝其國”的設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社群工作者適合年輕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