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題主是妹紙,童年時期,特別是小學二年級,也就是8週歲左右,母親對我的管教方式比較極端,導致我二年級下學期就曾覺得生不如死(當時已經知道這個成語),產生過自殺和離家出走的念頭,也在8歲的年紀學會了恨母親,那個8歲的二年級女童甚至產生過先殺母親再自殺的念頭。總的來說,小學二年級直到初一對母親的情感就是以恐懼為主體,恐懼遠遠超過愛和其他,恐懼和壓抑把愛和溫情擠壓得看不見找不著了。 今年21歲,對母親已沒有絲毫恨意,但絕對親密不起來,根本不可能親熱和親近,更不可能親密。人性中的溫情往往要到中老年才會激發,隨著我逐漸長大,母親也開始想補償我,彌補童年缺失的情感,但是童年的人際關係就像脆弱的水晶,只要摔出過裂痕,就再也無法彌合,所以現在真的再也無法親熱起來,也許目前處於叛逆期,別說不會親熱,甚至會對母親產生反感。 聽說3歲前分離也可能是和父母不親的原因之一,我17個月到3歲和父母分離過一段時間,或許這才是不親密的根本原因?也或許,我家父母高高在上、孩子筆管條直的傳統式親子關係才是原因,這樣的家庭氛圍下,孩子和父母能有多親? 有人說自己做了父母才能理解、原諒父母,真的嗎?但我敢肯定,親密是親不起來了
8
回覆列表
  • 1 # 87號老白兔

    會原諒,但想親密無間,很難。

    我的童年也過得非常壓抑。過去農村早婚且重男輕女,我媽媽生我的時候已經30多歲,爸爸對於頭胎抱有很大希望,經常拋硬幣來猜男女,結果我是個女孩,於是家人就把我當男孩養,念大學之前,我連長頭髮都沒有留過。

    妹妹小我4歲,因為又是個女孩,家裡決定把她送走再生。那時我年紀雖小,但遇見來家裡抱我妹妹的人也嚇得不行,哭嚎著不讓人抱。也不知是幸運還是不幸,妹妹不知怎麼落到人販子手裡了,父母知道這訊息,又改變主意不送人了,我們姐妹倆得以作伴長大。或許是心中內疚,覺得有虧欠,父母對妹妹很好,不打不罵,我妹妹也比較乖。但對我就不同了,動輒打罵,要求還很嚴格。

    別人家都是望子成龍,我家是望女成鳳。爸爸本來就脾氣暴躁,隨時爆炸的那種。他打我就像帶新兵似的,手上沒有輕重,我媽媽說我的左耳就是被我爸打壞的。打我的原因很簡單,吃飯有聲音了,做作業拖沓,考試沒考好,放學回家慢了,接妹妹晚了,腳踏車被人放氣了,圓珠筆丟了,等等。

    和父母關係緩和後,我媽曾笑著說,你小時候一天也就挨一頓打,從早上打到天黑。這是後話。

    和爸爸相比,媽媽打我比較少。但很多時候,我覺得還不如捱打呢。媽媽的冷暴力,是真正讓我生不如死的部分。是的,你沒看你錯,是生不如死的感覺。

    九歲那年的一個暑假,我敲開了一支不知道是鼠藥還是農藥的瓶子,但是因為敲的力氣太大,把瓶子敲碎了一截,藥灑了一半,可能是喝得少,也可能是假藥。我昏昏沉沉地睡了半天,嘔吐幾天後又沒事了,但從那以後,我就變得非常健忘。這也導致我的讀書生涯變得異常艱辛。

    為什麼9歲的我會想死?

    媽媽雖然打我打得少,但她的冷暴力總使我恐懼。出身貧窮,婆家虐待,丈夫暴躁,女兒調皮,把我媽變成了一個陰晴不定的女人,她常常不知為何就變得陰沉、憤恨,尤其是我不能如他所願、不爭氣的時候,她就會咒罵我怎麼不去死,說養我不如養豬養狗。動不動就說我活著就是浪費糧食,和行屍走肉有什麼區別。

    我一度恨他們。但家庭的貧窮又讓我早早地理性起來,讓我能充分的理解他們。

    這就是那句話,我能理解你的行為,但我不能接受你的行為。

    我能理解他們,但我內心裡一直努力在逃離他們。我知道他們愛孩子,但這種愛實在是太沉重了。多年的譏諷打壓,使我和妹妹都成長為性格敏感、自卑壓抑的人。為了逃離這個家,我們都在大學畢業後草草嫁人。

    說句難聽的話,嫁的是人是狗關係都不大,只要能離開他們就好。

    幸運的是,我們倆嫁的都是人。

    結婚的事情也鬧得很難看。我們和父母的關係越來越僵,心中的恨意縈繞不去。總覺得是他們這對失敗的父母,造就了我們失敗的人生。

    轉折點出現在我自己做了母親的時候。

    我的孕吐十分嚴重,水米不進,膽汁都被吐空了,再後來就是吐血,吐的整個人渾身無力,走路發飄。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我媽媽的柔和。從那時起,我感受到了二十多年裡沒有明顯感受到的溫情和愛護,她也很少再口無遮攔的罵我,有時候還會為我的難受而掉淚。

    女兒出生後,我開始不斷地回憶起我的童年。

    如果說少年時期對父母的理解是理性的,是我的理智在強迫自己理解他們的話,那做了母親後的我,是真得原諒他們了。但是我始終沒法和他們太親近,總覺得中間好像隔著什麼隱性的欄杆,讓我跨不過去。

    我仍像過去那樣,一個電話都不打,不逢年過節就不回家。雖然我心裡也很惦記他們,但我無論如何也不會表達。表達情感對我來說,是一件很難的事情,是一種鈍刀子拉肉的感覺,很受折磨。除了和他們親近不了外,我和其他人也很難親近,我老公也經常說我這個人太有距離感了,在家裡總像個客人,有時候他還抱怨我不像別人家的老婆、孩子媽,把丈夫和孩子當天地。尤其是我不把孩子當人生中心的行為,讓他很難接受。因為他覺得母親應當天生愛孩子,應當無條件的把孩子捧在心尖上。當然時間長了,他也慢慢接受了我這種樣子,知道我心裡是愛他們的,但不會表達而已。

    事實上,童年心理陰影給我帶來的不只是不完美的家庭生活,還有曲折的人際交往,都是些很不美好的記憶,不想提起。

    此外,我覺得3歲前的分離並不是日後親子關係疏離的根本原因。確實有許多兒童心理學者強調嬰兒時期的陪伴,使孩子形成心理上的安全感和歸屬感。但作為性格養成、記憶更加深刻的童年時期,顯然更加重要。在孩子三觀形成的關鍵階段,失敗的親子關係帶來的影響是難以估量的,孩子對家庭、對世界、對親情、對物質、對價值、對人生的認知,會不同程度地跑偏,甚至扭曲。

    但人生這麼長,成長是一輩子的事情,想法也是會改變的,關鍵看自己是否想要改變現狀。

    做了父母之後,你確實會變得更加寬容。但也不用勉強自己一下子就把關係修復好,慢慢來,讓時間帶你領悟更多生活的意義,你的內心自然會得出一個答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天海拍攝“全家福”,為什麼沒有李瑋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