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哈哈哈
-
2 # 一貳一橙
作為東漢三神醫之一的華佗,他懸壺濟世的故事可謂是家喻戶曉了,不但自創有歷史上最早的麻醉藥,還創造了一套流傳千古的養生功法——五禽戲。《後漢書》說他:“曉養生之術,年且百歲而猶有壯容”,足見華佗的醫術養生本事。
不過這樣一個神醫,他的早年記載卻始終乏善可陳,沒人知道他這“青囊經、麻沸散,閻王沒法管”的醫術到底是誰教,還是自學成才而來的?《三國志》、《後漢書》等都沒有關於華佗師傅的來歷,只知道他早年遊學,本事應該就是在這時候學成的。
華佗的師傅據百度所說,華佗的師傅是一個姓蔡的醫生,此人是華佗父親的好友,華佗七歲死了父親,後來母親也得了重病去世,父母得病而受到的折磨刺激了華佗,讓他從小立志要做一個醫術高明的醫生,治病救人。
為此,他來到了蔡醫生家,請求他收自己為徒,當然要進醫門可不容易,除了天賦之外,耐心、細心、良心缺一不可,蔡醫生雖同情故人之子,但這一關關、一檻檻卻也不能不過。於是,蔡醫生先叫華佗去採集院子中最高樹枝上的樹葉,藉此試試他的耐心,華佗應了一聲,拿了條繩子,綁住塊石頭,一扔就勾住了樹枝,一拉就把樹枝拉下來,慢悠悠地摘光了樹葉。
第一關過了,蔡醫生又讓華佗去處理正在打架的兩隻山羊,看他是否細心,華佗看著那兩隻鬥得不可開支的山羊,還是應了一聲,然後去拔了兩把鮮草,把草扔在山羊的附近。打鬥時間長了的山羊實際上已經很餓了,一看到鮮草就立刻分開去吃草了,就這樣,華佗用兩把鮮草就解決了山羊之間的紛爭。就這樣,華佗通過了蔡醫生給他設下的兩道難題,也順理成章地成為了蔡醫生的入門弟子,在他手下學習醫術,並直到十五歲出外遊學,繼續鑽研醫道,終成一代大師。當然這些小故事也大多出自於民間傳說,為的是補齊華佗幼年時的學醫軌跡。
華佗肯定是有師傅的,畢竟醫術這東西靠無師自通是很不容易的,而且沒有一個有名氣的師傅帶的話,也沒什麼人敢把性命交給一個遊醫方士吧!至於華佗他師傅會是誰呢?這就有待考證了。
-
3 # 中國歷史故事
1、摘桑葉 2、拉開鬥架的山羊
華佗7歲死了父親,哥哥被抓去充軍,一去不返,音信全無。 家庭十分貧困,只有小華佗和母親相依為命。 後來,母親得了一種奇怪的病,忽冷忽熱,周身疼痛,皮肉腫脹。 華佗請來很有名氣的大夫治病,也不見成效。 母親病故前對華佗說:“孩子,記住你的父母都是被這種古怪的病折磨死的。 我希望你早日學成醫術,好讓百姓少受疾病之苦!”
母親的去世激發了華佗發憤學醫,普濟眾生的決心。
他來到城裡,要拜父親的生前好友蔡醫生為師學醫, 蔡醫生開始不想收華佗為徒,可是一想, 華佗父親生前是自己的老朋友, 朋友一死,轉眼不認人,也太不講情義了。 所以,他想考考華佗,如果他是一塊做醫生的料,就收; 不行就不收。
蔡醫生主意已定。 他見幾位徒弟正在院子裡採桑葉, 而最高處枝條上的桑葉夠不著,便向華佗說:“你能設法把最高的桑葉採下來嗎 ?”華佗說:“能。”他叫人取了根繩子,拴上塊小石子,只一拋,繩子拋過枝條,樹枝被壓下來,桑葉就採到了。
蔡醫生又看見兩隻山羊在鬥架,眼都鬥紅了,誰也拉不開,就說:“華佗,你能把這兩隻山羊拉開嗎 ?”華佗又說:“能。”只見他拔來兩把鮮草,放在羊的旁邊,鬥架的羊早就鬥餓了,一見鮮草忙著搶草吃,自然散開不鬥了。蔡醫生見華佗如此聰明,就收他為徒。後來華佗跟隨師父刻苦鑽研,注重實踐終於成為被人擁戴的一代名醫。
回覆列表
1.華佗從小愛好讀書,在母親的教育下,立志成為良醫,以救民濟世為本。
之後母親的去世,讓他更加堅定自己的志向,學醫、普濟眾生。於是他去到了城裡,想要拜父親生前的好友蔡醫生為師學習醫術。
2.一開始,蔡醫生並不想收華佗為徒,但念在與華佗父親昔日的舊情,便答應先考驗華佗,如果他通過了考驗就收,如果不行就不收。
3.一天,蔡醫生見幾位徒弟,正在院子裡採摘桑葉,而最高處枝條上的桑葉夠不著,便向華佗說:“你能想辦法把最高的桑葉採下來嗎?”眾人面面相覷,華佗卻說:“能。”
他拿來一根繩子,拴上塊小石子,往上一拋,繩子拋過枝條,樹枝被壓下來,桑葉就採到了。
4.又有一次,蔡醫生看見兩隻山羊在鬥架,場面很激烈,誰不都敢上前去拉山羊。
蔡醫生故意為難華佗,說:“你能把這兩隻山羊拉開嗎?”面對危險,華佗面不改色道:“能。”
只見他在另一邊拔了兩把鮮草,放在兩隻羊的旁邊,羊一見鮮草,忙著搶草吃,自然散開不鬥了。蔡醫生見華佗如此堅持,就收他為徒。
5.後來他學抓藥時,師兄們故意為難他,不讓他用戥稱抓藥。所以他不得不練習用手掂藥的份量,慢慢地熟練起來,可以用手掂量和開的份量分毫不差。這事被蔡醫生知道後便感慨道:“能繼承我的醫學者,必華佗也!”
6.此後,蔡醫生便開始專心地教華佗望聞問切,華佗也刻苦鑽研,最後成為被人擁戴的一代名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