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程式設計狂徒
-
2 # W陽光姐姐
易碎雙腔龍
體型最大的恐龍第一名易碎雙腔龍
是化石收藏家Oramel Lucas於1877年所挖掘的,是歷史上最長最重的恐龍,甚至最大體重比藍鯨還要大。它長達35米,和樑龍有近緣關係。生活在侏羅紀末期,分佈於北美洲,體長在70米,體重可達190噸,相當於40頭大象的總重量,臀高10米、頭高15米。泰坦龍是最後的爬行足、食植物的動物,但其尾脊椎殘體多為碎片。然而它的形式似乎沒變,頭小、尾長、大象般的肢,頸有點短。其最重要的區別處是尾脊椎開始處的球凸和凹窩鉸合處。由於臉很長,故最完整的顱有點像樑龍。至少有一種骨質鱗甲演化為甲殼。2014年,在阿根廷巴塔哥尼亞地區的沙漠中被發現泰坦巨龍化石,古生物學者還來不及給它命名。據稱,當時在挖掘現場共找到223塊化石,其中包括一個約2.44米的巨大腿骨,它獨特的形狀和尺寸使古生物學者相信他們找到了一個新的物種,這也是已知最大的恐龍化石之一。
2016年1月15日,紐約的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泰坦巨龍”展將正式遊客開放。37.2米長的“泰坦巨龍”。這是該博物館首次展出這個新發現的龐然大物。[1]
泰坦巨龍屬中最著名的種原本是柯氏泰坦巨龍(T. colberti),現已重新命名為伊希斯龍。
從考古學家記載的資料來看,泰坦龍是巨龍之一,但不是最大。
-
3 # 長江C
泰泰坦巨龍又名巨龍、泰坦龍或無法龍,屬名意為“泰坦的蜥蜴”,是以希臘神話中的早期神祇泰坦巨神為名。泰坦巨龍是種蜥腳下目恐龍,化石是在1877年發現於印度的拉米塔組,地質年代為上白堊紀的馬斯垂剋階。在南歐與南美洲等地也發現了泰坦巨龍的其他種。坦龍是最後的爬行足、食植物的動物,但其尾脊椎殘體多為碎片。然而它的形式似乎沒變,頭小、尾長、大象般的肢,頸有點短。其最重要的區別處是尾脊椎開始處的球凸和凹窩鉸合處。由於臉很長,故最完整的顱有點像樑龍。至少有一種骨質鱗甲演化為甲殼。
回覆列表
泰坦龍是最後的爬行足、食植物的動物,但其尾脊椎殘體多為碎片。然而它的形式似乎沒變,頭小、尾長、大象般的肢,頸有點短。其最重要的區別處是尾脊椎開始處的球凸和凹窩鉸合處。由於臉很長,故最完整的顱有點像樑龍。至少有一種骨質鱗甲演化為甲殼。
中文學名
泰坦龍
別稱
巨龍(大陸)、泰坦巨龍、無法龍
界
動物界
門
脊索動物門
綱
蜥形綱
簡介
泰坦龍是最後的爬行足、食植物的動物,但其尾脊椎殘體多為碎片。然而它的形式似乎沒變,頭小、尾長、大象般的肢,頸有點短。其最重要的區別處是尾脊椎開始處的球凸和凹窩鉸合處。由於臉很長,故最完整的顱有點像樑龍。至少有一種骨質鱗甲演化為甲殼。
骨骼化石
阿根廷古生物學家發現了一具幾乎完整無缺的幼年泰坦龍的骨骼化石。據估計,這隻泰坦龍生活在大約 7100萬年前。
科學家發現,這隻泰坦龍的骸骨化石從肋骨到尾巴甚至一隻腳的骸骨上“所有的腳趾和爪子都儲存得異常
完好”,遺骸居然還由關節連線著,好像這隻泰坦龍當時是摔倒或者倒下了,並且就這樣被儲存了下來;同時,還有它完整的背部骨骼、尾巴以及一部分骨盆化石,但唯獨不見其頭部和頸部。從化石上看不出它被其他動物捕食的跡象,據科學家們猜測,這兩部分很可能是在數千萬年當中被沖掉了。專家介紹,這些發現非常罕見,因為在世界範圍內只有一兩具泰坦龍骸骨化石具備了完整的腳部。
泰坦龍
德國一個石油公司——溫特斯豪能源公司在阿根廷紐昆省開採石油時發現了這具泰坦龍化石遺骸。此前,人們曾在這一地區發現了很多古生物化石。
骨質甲板的作用
生活在白堊紀的泰坦龍類(Titanosaurs)是一類大型蜥腳類植食恐龍,現出土的多具泰坦龍類骨骼化石標本顯示它們生前的體重可能超過100噸(如阿根廷龍Argentinosaurus)。同時,古生物學家也發現,泰坦龍類的面板上存在大量的骨質甲板,而這些骨質甲板有什麼作用呢?多年以前一直成為古生物學家的難解之謎。
巴西里約熱內盧聯邦大學(Federal University of Rio de Janeiro in Brazil)古生物學家蒂亞戈 馬瑞霍(Thiago Marinho)對1997年在阿根廷巴塔哥尼亞發現的泰坦龍類蛋(薩爾塔龍Saltasaurus)進行了胚胎分析後指出,幼年時期泰坦龍類面板上覆蓋的骨質甲板具有很強的保護作用,能夠避免掠食動物的攻擊和獵殺。泰坦龍類胚胎面板上許多腫塊,這與鱷魚胚胎面板上的腫塊頗為相似,這暗示著泰坦龍類成長之後腫塊會變得像鱷魚皮一樣堅硬。
泰坦龍類成年之後其骨質甲板的作用並不重要,其龐大身軀上的骨鱗顯得很小、很柔軟,不足以實現真正的防禦保護。蒂亞戈強調稱,這種骨質甲板 的防禦作用對於幼年時期的泰坦龍類要遠大於成年時期,能夠使幼年泰坦龍類有效的減小掠食動物在攻擊中對其造成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