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高老莊種養專業合作社
-
2 # 鄉村仕哥
有可能是豬丹毒,丹毒多散發,偶爾會傳染給其它豬,背部面板有方形或菱形或圓環疹塊(疹塊中央蒼白,四周紅色,俗稱“打火印”),且疹塊突出於面板表面,大部分的豬是發燒的,架子豬多發,特別是在夏季,疹塊指壓褪色。
-
3 # 老中醫的小學徒
原因有更多,說說最可能的幾
慢性豬瘟
一般來說,慢性豬瘟的臨床表現是:體溫升高,食慾減退直至廢絕,高熱等。之後體溫正常、消瘦,面板會有出血點。呼吸困難,有的會先便秘後腹瀉(或交替進行),解剖可以看到脾梗死,迴腸、結腸潰瘍,腎有出血壓點,貧血,死亡率低,目前又有一種最新的特點是會引發母豬繁殖障礙,妊娠母豬不表現任何症狀,但不停的排毒。如果出現以上症狀可以判斷是慢性豬瘟。如果出現豬瘟,建議直接撲殺,沒有治療價值。
豬皮炎腎病綜合徵
皮炎腎病綜合徵由豬圓環病毒引起的。危害大,並且一旦發生會造成機體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各種併發症。使損失進一步增加。表現為:面板有明顯的紅色或棕色的出血病斑。常見於 豬耳朵、臉、側腹、腿和後臀。一般感染90日齡左右的豬隻,仔豬也會感染。並且有可能突然死亡,特點是消瘦然後死亡。發病率不是很高。解剖可見淋巴器官出血,重大。腎臟色淡並有出血。胃潰瘍等症狀特點。建議降低飼養密度,仔豬階段做好疫苗的免疫接種工作。在接種圓環疫苗前用治療病毒性的藥物廣譜滅殺下,然後各3 天注射疫苗防疫。
附紅細胞體病
附紅細胞體也會引起體表出現紅點。這種疾病極其危害豬場的生產工作。死亡率高。目前夏季會透過位子、蜱、蝨子等媒介傳播感染。夏季高發。仔豬表現為 面板潮紅、精神沉鬱、發抖、腹瀉。急性型,病程1天-3天。亞急性型病豬體溫升高,達39.5度~42度。病初精神萎頓,食慾減退,顫抖轉圈或不願站立。 耳朵、頸下、胸前、腹下、四肢內側等部位面板紅紫,指壓不褪色,成為“紅皮豬”,有的病豬後肢麻痺。慢性型患豬體溫在39.5℃左右,主要表現貧血和黃疸。患豬尿呈黃色,大便幹如慄狀,表面帶有黑褐色或鮮紅色的血液。生長緩慢,出欄延遲。治療: 四環素、土黴素(每公斤體重10mg和金黴素(每公斤體重15mg口服或肌注或靜注,連用7天-14天 。
回覆列表
脾為“氣血生化之源 脾虛則百病生”
豬的脾臟長而窄,脾頭比脾尾寬厚,長度約為寬度的4倍,質地較硬實,呈暗紅色,大小因含血量多少而異。脾臟是血細胞新陳代謝和機體迴圈血量的重要調節器官,是機體最大的外周淋巴組織,具有強大的免疫功能,對病原感染反應敏感,呈現各種不同的病變,以脾臟出血、梗死、脾臟炎症較多見,在獸醫臨床上具有重要的指症意義。2018年8月以來,中國陸續報道發生非洲豬瘟疫情,常見脾臟異常腫大、出血等情形,特整理相關脾臟病變知識,以供臨診參考。
脾臟出血:由於病原毒力強大導致毛細血管滲出紅細胞聚集在被膜下所致,常見於豬瘟、弓形蟲、豬丹毒、豬肺疫等。以瀰漫性點狀出血為主。
脾臟梗死:位於脾臟的動脈多是末梢動脈,所以一旦閉塞即容易引起梗死。脾臟梗死多為出血性梗死,梗死區常呈紫黑色、腫大、硬固、表面隆突。
脾臟炎症:急性炎性脾腫,即脾臟的急性腫大,多見於急性豬丹毒、急性豬副傷寒、炭疽等和一些敗血症。
(1)豬瘟:有30%-40%的豬瘟病例發生脾臟出血性梗死,以多發性梗死為常見,脾臟一般不腫大,通常多發生於脾臟邊緣,大小不等,數量不一,呈暗紅色,稍隆突,不呈圓形,與周圍組織的界限分明,觸控質地堅實。
(2)豬丹毒:慢性豬丹毒病發生疣性心內膜炎時,有時因二尖上的血栓脫落的碎塊隨迴圈血液到脾臟後引起脾臟小動脈發生栓塞,繼之梗死。此類發生率較比豬瘟脾臟梗死低。發生急性豬丹毒時脾臟因淤血而顯著腫大,呈櫻桃紅色,被膜緊張,邊緣鈍圓,質地柔軟,切面隆突,鮮紅色,牌白髓和小梁結構模糊,用刀背輕刮有多量血粥樣物。豬丹毒常伴隨典型面板病變,有助於與豬瘟進行鑑別。
(3)豬沙門桿菌病:本病的急性型表現為敗血症,亞急性、慢性型以頑固性腹瀉和迴腸及大腸發生固膜性腸炎為特徵。急性型豬沙門桿菌病脾臟腫大,被膜偶見散在的小點出血;切面見脾白髓周圍有紅暈環繞。
(4)炭疽:敗血型病例脾臟的病變為腫脹,常達正常的3~5倍,甚至更大,外觀呈紫褐色,質地柔軟,觸控有波動感,有時可自行破裂。切面邊緣外翻,斷面隆突呈黑紅色,脾髓軟化呈軟泥狀,甚至為半液狀自動向外流淌。可結合血液凝固情形與其他疾病進行鑑別。
(5)豬鏈球菌病:以敗血症和化膿性腦脊髓膜炎為特徵。脾臟腫大或顯著腫大,常達正常的1-3倍,質地柔軟而呈紫紅色或黑紫色。偶爾於邊緣可見黑紅色的出血性梗死灶。被膜多覆有纖維素,且常與相鄰器官發生粘連,切面黑紅色、隆突,結構模糊,也可進行細菌分離試驗予以鑑別。
(6)非洲豬瘟:發生急性非洲豬瘟時,脾臟常見充血性脾臟腫大,可達正常的6倍,易碎,呈黑紫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