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胡言酌
-
2 # 涇渭漳淮
拓拔氏(及拓跋氏後人)建立過很多政權,但不是你說的這些。
沒有爭議的政權有:北魏,西魏,東魏。
有爭議的政權有:
南涼,南涼是禿髮氏建立的,但一種說法是,禿髮和拓拔是同一個詞彙的不同音譯。
吐蕃,一種說法是吐蕃是禿髮氏後人建立,吐蕃與禿髮拓拔也是同詞異譯。
西夏,西夏李氏,自稱是拓拔之後,但沒有證據。
-
3 # 大黃扯點歷史
拓跋鮮卑曾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一個部族,現在經常有人說拓跋氏鮮卑族建立過北魏,大唐,西夏,大順等政權,關於這個話題,我們來逐一分析。
北魏關於北魏是由拓跋鮮卑建立的,這一點完全沒有爭議。
北魏的前身是代國。鮮卑族拓跋部落最初活動在大鮮卑山(據考證在今東北大興安嶺一代),東漢時期,匈奴被漢人打敗被迫西遷,鮮卑族於是趁機西進佔領原來匈奴的地盤,隨後逐漸南下,拓跋部落最終遷居到盛樂(今內蒙古和林格爾),並與當時佔據中原的曹魏政權有了往來。公元315年,拓跋部落首領被西晉朝廷封為代王。338年,拓跋什翼鍵建立代國,都於盛樂。376年,前秦苻堅進攻代國,拓跋什翼鍵戰敗,不久後被他的兒子殺害,之後前秦又來攻代,代國滅亡。
前秦淝水戰敗後,之前被吞併亡國的貴族們紛紛自立復國。386年,拓跋什翼鍵的孫子拓跋珪召集舊部,即代王位,正式恢復了代國,再次定都樂盛,同年改國號為“魏”,史稱北魏。此後北魏正式介入十六國的戰爭中,先擊敗後燕,勢力進入中原,此後南征北討東進西並。先後攻滅大夏、北燕、北涼等國,向北擊敗柔然(另一個遊牧民族),統一北中國,從此正式進入北朝時代。
北魏疆域
大唐唐朝的皇族李氏,根據他們自己的說法,是老子李耳的後代肯定是往自己臉上貼金了,秦國將領李信以及漢朝李廣的後代年代久遠已經不可考了,說十六國的西涼開國君主李暠是其遠祖可信度較高,但總之李氏家族是漢族沒有什麼爭議。在北魏和北周時期,李氏家族一直屬於關隴集團的重要成員,由於北魏和北周的皇族都是鮮卑族,透過聯姻籠絡豪族是一種常見手法,因此李氏後人中會混有部分鮮卑血統。此外,李氏曾被賜胡姓“大野氏”,但不能就此認為李氏是鮮卑族。
唐高祖李淵的母親就是北周鮮卑族大將獨孤信的第四個女兒,唐太宗李世民的母親竇皇后雖然是漢族,但竇氏的母親乃是北周開國皇帝宇文泰的女兒,此外李世民的妻子長孫皇后,也同樣出身鮮卑貴族。由此可見,李唐皇族中有部分鮮卑族血統,但李氏並非是拓跋鮮卑一族。
民族大融合的唐朝
西夏西夏的皇族以及主要民族是党項族,而党項是羌族的一支,隋書上載“党項羌者,三苗之後也”。但是党項族中也有拓跋這一姓氏,西夏皇族在被李唐賜姓李之前,就是姓拓跋的,史書最早記載的党項拓跋是:“隋開皇四年(584)有千餘家党項羌人歸屬隋朝。次年,党項首領拓跋寧叢等,各率部落到旭州,請求內附。”北魏滅亡到首次出現党項拓跋姓氏僅僅50年。
北魏未滅亡前,存在兩個民族共用一個姓氏的情況是根本不可能的。滅亡後的短短50年裡,馬上就出現了一個使用拓跋為姓名的民族可能性也不大。所以有可能,拓跋鮮卑在失去政權後,與黨項人合作以圖再奪取政權是很有可能的。史書記載,党項拓跋部是最強的部落,也許這個部落根本就是拓跋鮮卑人加入黨項後,以党項身份再次走上了歷史的舞臺。
但這一切都只是猜測,沒有史書記載證據證明,党項拓跋就是鮮卑拓跋。也有很大可能党項拓跋是冒用鮮卑拓跋氏。由於北魏滅亡,羌族的這個部落借用拓跋的姓氏,以達到震懾其他部落的目的。畢竟兩個民族的風俗習慣,語言文字有很大的差異,因此西夏是否為拓跋鮮卑建立,目前存在疑問。西夏人
大順李自成第十五代孫,中國明史研究會會員李志強:"李自成是西夏王李元昊之後,是党項民族拓跋氏,至今,闖王后裔仍保持原有民族特性、相貌和習俗,這對研究西夏及党項民族有著極其重要的考證作用"。太平村李自成後裔至今仍保持原民族的特性、相貌和"禿髮"習俗,尤其一些老人仍在保持著和當初建立西夏王朝主體民族黨項人的"禿髮"習俗,村裡的人大多體格強壯,力氣大,男丁習武之風較為普遍。
西夏專家唐榮堯先生苦心研究西夏党項民族已有近十年的歷史,他跑遍了大西北党項民族、羌族人的發源地和隱居地。從高原到盆地,從沙漠到草地,行程數萬公里。爬過雪山,走過草地;上過青藏高原,去過尼泊爾山區;在唐榮堯先生的研究中,確認李自成是西夏党項民族,在西夏研究中已是不可否認的歷史事實。
所以目前暫時可以說大順是由党項人李自成建立的,但由於党項拓跋和鮮卑拓跋的關係不確定,因此不能說大順是由拓跋氏鮮卑族建立。
闖王李自成
回覆列表
北魏是鮮卑族在平城(大同)建立,大唐是有漢族和鮮卑血統的漢族人在長安建立,大順政權是有党項血統的漢族人在西安建立,西夏是党項族在銀川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