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豆閱人生
-
2 # 旅食家
那麼旅遊的時間到底從哪裡來呢?可能很多人都覺得自己的職業沒有給出行帶來優越感,但是至少有很多那種大大小小的黃金週,以及年假,等各種假期可以去旅遊,當然,非常多的資金以及錢都不是可以任意揮霍的,而且這也並不是旅遊的必須的條件。
只不過是人們的價值觀在引導著你旅途是否開心,如果你熱愛旅遊的話,你就會用行動去為自己對於旅遊的喜愛來買單。 時間擠擠總是會有的,我在出去旅遊的時候,看到很多人為了看到更多的景點,於是一路上都在趕路,所以他的旅程並不是特別開心,相反那一些有著比較悠閒散漫的旅遊方式的人們,往往是覺得很開心的,因為他們的很多時間都花費在了看景點的上面,而不是在旅遊途中。
而那些認為自己花費大多數時間在旅遊路上的人,他們大部分都是將過程和結果完全分開的,所以在他們的預期中,這次旅遊的結果肯定是非常美好的,因此他們只想著結果,而過程往往就讓他們比較痛苦了。這也就相當於有些學生只為了高分卻不努力學習,到了要考試的時候就臨時抱抱佛腳。
所以個人覺得還是不要只想著旅遊,最終的目的是到達每一個景點,而是說你在旅行的時候同樣也非常享受這樣的過程,那麼在旅途中的畫面同樣也是非常美的。
-
3 # 簡安然
旅行是一件讓人心情愉悅開心的事情,但總有些不可控的意外事件發生,影響到旅遊的心情和感受。比如遭遇宰客、比如航班延誤、比如突發事件引起交通擁堵等等。其中關於旅行路上時間花費太多這個問題,個人覺得首先要有個好的心情。
關於路上花費時間多這個問題,其實也有多種情況,一種是本來目的地選擇就離得較遠,路途遙遠需要時間偏長,另一種就是如上面所述,意外事故發生造成路上耗時太長。應該說,這不管哪一種,都是情不由衷不願意的。
但就像有人說的,旅遊在乎的其實並不是目的地。而是旅行在路上的過程;所以其實從出門的那一刻開始,就已經是在旅行的體驗之中了。如果不幸遇到路上時間花的多的情況,切記不要做路怒族,放鬆心情隨遇而安。一般可以帶個平板路上看看劇聽聽音樂,也可以帶本書,路上翻翻看看,如此,時間也會過得很快,既不影響心情,又打發了時間,讓旅遊多些美好記憶。
上半年倒是假期多,可是絕大多數就三天。座標北京,想去南方城市玩一下,機票那麼那麼貴,火車來回兩趟一整天就沒了,休息不好還耽誤去玩的時間。應該怎麼辦啊?
回覆列表
你向朋友們講述你的小長假旅行:「請假湊出四天,去一天,回一天,實際就玩了兩天,一半時間都浪費在路上了。」然後無奈地笑了笑。
這50%的時間,怎麼解救?
為了儘可能減少這旅途中「浪費」的時間,聰明的人類已經想了很多辦法,比如從騎驢騎馬跨越到汽車高鐵飛機。不過這還不夠,最好是有個任意門,想到哪裡去,開個門就是了。
對於實在無法壓縮的時間,我們想了各種辦法來矇蔽自己,假裝這不是在路上,而是舒服的床上:拉下窗簾,塞上耳機,戴上耳罩,往靠枕上一躺,然後對自己說“忍一忍,馬上就到了,美麗的風景在前方等著我”。而鐵路航空公司也都貼心推出不同級別的艙體服務,等級越高越舒服,越像躺在家裡的床上。
終於,你把路上裝扮成床上的樣子……等等,你旅行的目的不正是逃脫家裡的床嗎?
問題出在哪裡?
對於旅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目的,你想在夜的巴黎喝杯酒,我想在下雪的北京望著天,梁朝偉想在英國的廣場喂喂鴿子,而大媽們只是想在風景區門口手握紗巾拍張照。於是,這個目的便成了旅行唯一的意義,於是,從出發的第一步到跨進風景區的前一步,便都是無聊的,是不得不承擔的時間成本。
於是,你旅行中浪費的 50% 時間就這樣誕生了。
這種想法不太妥當的地方就是,他們把過程和結果獨立開來,認為結果是美好的,相較來說過程則是痛苦的,於是想跳過過程直接達到自己的目的。
這種現象似乎不只發生在旅途中。學生時代的我們不想認真學習,卻想在考試中獲得好成績,所以最好是考前拜一拜菩薩,或是掛個科比柯南,就能直接得個高分。哼,想得美!
我們尊重每一個旅行的目的,並不是廣場喂鴿子就比景區舉紗巾高貴,它們只是不一樣。我們只是想說,不要只想著最終的目的,而是重視到達的過程;不要只想著終點的風景,而是別忽視途中的畫面;不要只想著等待那一刻,而是享受每一刻。
不是去哪裡,而是在路上。
「在路上」不為打卡,不為美照,唯一的目的就是上路;「在路上」沒有結果,沒有終點,而是一種追尋,一種勇敢,一種讓未知撲面而來的狀態。
「公路文化」的誕生正是這種精神的一種體現,人們享受在路上的狀態,期待著前方的美景或是困難,他們隨性地開車行駛在路上,此時車不是一種機械或工具,而是一種生活方式和態度。
仔細想來,「公路文化」似乎是比較靠近人生哲學的一種存在,他們都是一個過程,一種狀態,是一條連續的線而不是獨立的點,別太看重結果,只要向前,重在享受途中的美景和時光。
所以,如何解救旅行中浪費的 50% 時間?
不用解救,你只需明白它們並不是浪費的,因為此刻,你已經“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