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王永強147104193
-
2 # 冷清先生
趙國是戰國七雄之一。國君是嬴姓趙氏,是商代名臣飛廉(蜚廉)的三子季勝的後裔,原為趙侯。晉獻公時,趙夙的孫子趙衰跟隨公子重耳,後來重耳為晉文公,趙衰任國政。傳至趙列侯時,前403年趙、魏、韓三家分晉。周列威王正式任命趙氏為諸侯。
趙武靈王始稱趙王,趙武靈王“胡服騎射”,趙國國力上升,趙國滅了中山國,打敗了林胡、樓煩,在北地設定雲中(今呼和浩特)、雁門(山西代縣)、代(河北蔚縣)三個郡。並在三郡以北修築了趙長城。趙惠文王時,任用廉頗、藺相如等能臣,趙國國力日漸鼎盛。
長平之戰前,趙國的總人口大約有四百多萬,按照十人出一個合格計程車兵的原則,趙國所能召集總兵力是50萬。趙國的北部三郡適合養馬,因此趙國的馬匹要多以秦國,趙國的騎兵比秦國多。就糧食生產來講,趙國的農業生產一點也不比秦國差。
秦昭襄王時,秦趙爭霸。和氏璧事件,藺相如不辱使命,讓秦昭襄王很沒有面子。前269年,秦派大將胡陽率精兵數萬,越過南韓上黨攻打趙國閼與,反而被趙奢所率趙軍擊敗。悲壯慘烈的長平之戰,因為上黨郡的歸屬問題,就這樣拉開了帷幕。
公元前262年,秦軍攻打野王(地名),野王投降,上黨郡和南韓的聯絡被切斷。韓桓惠王想息事寧人,把上黨郡獻給秦國,上黨郡卻不願意歸秦國。韓桓惠王派馮亭做上黨郡守,想讓馮亭率上黨郡投降秦國。馮亭不願意降秦,他把上黨郡獻給了趙國。趙孝成王派平原君趙勝率5萬趙軍接受上黨。
公元前261年,秦國派兵攻打南韓,切斷上黨與南韓的聯絡。秦國又派王齕進攻上黨,佔領了上黨郡的大部分。趙國派廉頗領兵20萬救援上黨,馮亭率上黨軍民投奔趙國。長平之戰正式開始,秦趙初次接戰,趙軍初戰不利向長平方向撤退,然後憑藉石長城等關隘據守。
秦軍王齕和趙軍廉頗,在長平一線石長城數十里壁壘,相互對峙了將近一年。秦軍和趙軍都不斷地增兵,秦軍總兵力達到50萬,趙軍總兵力達到45萬。趙軍廉頗堅守不出,秦軍王齕也找不到突破趙軍的機會,雙方的後勤補給消耗都很大,尤其秦軍,要長距離的運輸後勤補給。
秦國為了迫使趙國更換掉廉頗,以求達到速戰速決的目的,派出間諜四處放風說:“秦軍主帥就害怕馬服君(趙奢)之子。”馬服君之子就是趙括,這個假訊息很快傳到趙國,趙王召開軍事會議,商議廉頗堅守不出的問題,尋求速戰速決的方案,趙括被任命為趙軍主帥,更換掉堅守不出的廉頗。
趙括到達長平接替了廉頗為主帥,秦國聽到這個訊息後,悄悄地讓白起接替王齕為主帥。趙括在不太瞭解秦軍部署的情況下,制定以25000騎兵率先衝擊秦軍,然後大隊人馬跟進衝擊秦軍壁壘。白起根據長平的地形,把秦軍主力部署在山谷的兩端,以5000騎兵誘敵深入山谷,然後秦軍予以堵截和包抄。
戰役打響後,趙軍突破秦軍防線,如期進入山谷地帶,趙軍主力被秦軍包圍。趙括率軍多次衝擊秦軍不破,被秦軍射死。趙軍被圍困在山谷裡,40天以後彈盡糧絕投降。秦將白起也沒有多餘的糧食養活投降趙軍,也不敢把趙軍編入秦軍,又不想把他們釋放回趙國,因此白起就把趙軍全殺了。
-
3 # 春秋雕龍
已經過了鼎盛時期,正在走下坡路,但是頹勢還不明顯。趙國鼎盛時期是在趙惠文王時,特別是在前二百七十年前後,趙奢與廉頗數次大敗秦軍。但沒幾年,範睢相秦,提出遠交近攻及攻人的戰略方針,加大了秦國的優勢,不久在爆發的長平之戰,徹底擊垮趙國。
-
4 # 雙馬尾班長
長平會戰的背後是趙秦兩國的綜合實力比拼,以當時形式看,廉頗再守下去會拖垮趙國,戰術具有進行性的趙括也因此走馬上任。長平之敗,不在趙軍。戰國四大將,秦國兩個,白起,王翦,趙國兩個廉頗,李牧,實力看似不相上下。但長平之戰,拼的還是雙方的國力差距。秦有關中沃土外加巴蜀之地,趙軍再英勇善戰,餓著肚子計程車兵是打不了仗的,再多計程車兵守不住城。
長城之戰結果早已註定
趙括的行為只是代表了趙孝成王的意志,而趙孝成王的想法因趙國國力不濟而產生的,也就是第一段提及到的國家實力差距,趙國有善守之將,卻無白起這樣的進攻奇才,趙括其實也只是拿40萬博了一博。沒法子,從商鞅變法開始,秦國成了注滿燃料的戰爭機器,無可阻擋。
各國對趙國的處境坐視不理
而且,六大諸侯國也都抱著“死道友不死貧道”的心態看待趙秦之爭,完全不知道什麼是唇亡齒寒。南韓、楚國只要給趙國提供一點支援,趙孝成王也不會因為資源問題急於派出趙括與秦朝進行決戰。
秦國勝在國力
除此之外,郡縣制全面替代分封制,君主直接任命的官員替代了分封制下的王公貴族,使秦國獲得了遠勝六國的組織力和動員力,為大規模戰爭提供了充分的支援。40萬士兵雖多,但是秦國也一點不少,上平本就是無險而守的戰略孤地,即使是讓白起來打,也不見得有更好的結果攻守之勢不明,勝負早定矣。
回覆列表
是鼎盛時期,雖然沒有完全變法,在胡服騎射刺激下趙國版圖一再擴張,趙邊騎可以不用配給透過保護商隊滿足後勤吃喝。內部廉頗和藺相如的和解將趙國在這段相對平穩下度過一段愜意的快速發展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