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夏瞄淺談
-
2 # 美麗北京掠影
玩兒法有兩種,文鬥和武鬥,先說一下武鬥,就是比賽雙方各自採來比較有韌性的草,相互交叉成十字狀,然後各自用力拉,草沒有拉斷的一方贏。
文鬥就是大家外出,採來各種花草,相互比,報出各自的花草名,看誰的新奇或者看誰的品種多,報到後面別人沒有了,堅持到最後的那個人就是贏家。
明白了怎樣鬥草,我們再來看看《紅樓夢》第六十二回中的鬥草情節,文中說到“外面小螺和香菱、芳官、蕊官、藕官、荳官等四五人,都滿園中頑了一回,大家採了些花草兜著,坐在花草堆中鬥草。這一個說:我有觀音柳,那一個說:我有羅漢松。那一個又說:我有君子竹……眾人沒了,香菱便說:我有夫妻蕙……。
她們鬥草的整個過程我們不在贅述,能看出香菱她們的玩兒法是鬥草中的文鬥。
-
3 # 亦有所思
武鬥,樓上幾位大伽已經說得極為清楚,連補充的餘地都沒留下,煞是可恨!小可只能在“文鬥”上插個小縫兒,刷一下存在感。
簡言之,鬥草,就是對聯!而且必須指植物為名稱。
比如,觀音柳和羅漢松,實際上是一副對聯,觀音對羅漢,柳對松,而且平仄也對得妥貼,上聯平平仄,下聯(仄)仄平。
也就是說,這個玩鬥草是需要了解平仄格律的,最起碼是需要會對聯的,只要滿足這個條件,我們也可以玩。
比如:“湘妃竹”可以對“君子蘭”(竹在古代是仄聲)
比如,“車前草”可以對“霜後花”
比如,“白玫瑰”可以對“紅海棠”
比如,“墨菊”可以對“紅梅”
比如:“五味子”可以對“千年松”
比如:“魚眼菜”可以對“猴頭菇”
它實際上是古人日常消遣類的文字遊戲的一個變體,不僅僅是在閨閣中,其它生活中也多見。當年陳寅恪考題不就是出了一個“孫行者”做為上聯麼,結果最好的是“胡適之”,然後還有“祖沖之”。
錢鍾書也是這方面的高手,有人用同事的名字“陳全榮”做為上聯求對,錢先生對了一個“蔡恆茂”(另一個同事的名字),為什麼獲贊?因為陳,蔡都是春秋時期的國名。有一個叫“徐公恃”的同事也以自己的名字求對,錢鍾書先生直接就說出了“閻婆惜”(惜在古代是仄聲),眾人大笑。
還有一種變體就是無情對,小可引以為傲的就是許多年前,有人出“張之洞”為上聯,小可對了一個“陶然亭”,實際上這個下聯古人早就對出來了,但是我不知道,後來一查才發現古人是真的這樣對的,但也讓小可心滿意足好久。
對聯相當有趣,不一定非要文雅的詞,隨便都可以玩的。
比如“國美”(電器)對“君安”(一家證卷公司)
比如“雪碧”對“汗青”
比如“馬桶”對“象棋”
比如“領導貪錢,二一添作五”對“幼兒算數,八九不離十。”
比如“醋溜白菜”對“紅燜青椒”
太多太多
鬥草之趣,其妙處不足為外人道也!
回覆列表
關於鬥草的詳細描寫出自第六十二回:
“寶玉生日那天,眾姐妹們忙忙碌碌安席飲酒做詩。各屋的丫頭也隨主子取樂,薛蟠的妾香菱和幾個丫頭各採了些花草,鬥草取樂。這個說,我有觀音柳;那個說我有羅漢松。突然豆官說,我有姐妹花,這下把大家難住了,香菱說,我有夫妻穗。豆官見香菱答上了不服氣地說:”從來沒有什麼夫妻穗!"香菱爭辯道:"一枝一個花叫"蘭",一枝幾個花叫"穗"。上下結花為"兄弟穗",並頭結花叫"夫妻穗",我這個是並頭結花,怎麼不叫"夫妻穗"呢?"豆官一時被問住,便笑著說:"依你說,一大一小叫:"老子兒子穗",若兩朵花揹著開可叫"仇人穗"了。薛蟠剛外出半年,你心裡想他,把花兒草兒拉扯成夫妻穗了,真不害臊!"說得香菱滿面通紅,笑著跑過來擰豆官的嘴,於是兩個人扭滾在地上。眾丫鬟嬉戲打鬧,非常開心。這時,寶玉也採了些草來湊熱鬧。"鬥草又稱鬥百草,是中國民間流行的一種遊戲,屬於端午民俗。其最初的源起已無處可尋,最早見於文獻是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每年端午節群出郊外採藥,插艾門上,以解溽暑毒疫,衍成定俗;收穫之餘,往往舉行比賽,用草作比賽物件;唐朝後鬥百草愈漸成為婦女和孩童的玩意兒。梁代宗懍的《荊楚歲時記》載:“五月五日,謂之浴蘭節。荊楚人並踏百草.又有鬥百草之戲。”
白居易《觀兒戲》詩說:“弄塵或鬥草,盡日樂嬉嬉。”鬥草選用的都是葉柄比較堅韌的植物,車前草就是比較理想的選擇,有些地方還用白楊樹的葉柄,兩人雙手捏住了一根的兩端,十字相套後一拉,誰手中的沒斷,誰就贏了。范成大的《四時田園雜興六十首》:“青枝滿地花狼藉,知是兒孫鬥草來。”就描寫了鬥完草的場景,不過,這是武鬥。
大一點的孩子,甚至大人則更喜歡文鬥,文鬥先要採集各種花草,然後拿出一種,報上名稱,另一人則要拿出相應的花草,比如,你報“美人蕉”,我出“君子蘭”;“狗尾草”對“雞冠花”。誰採集的花草多,種類齊全,誰就容易成為最後的贏家。蘇東坡所謂:“尋芒空茂林,鬥草得幽蘭。”前期的準備工作,就變得很重要了。紅樓夢中描寫的便是這種文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