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您的健康教育生活顧問

    我自己認為這本來就是一個問題,而不是很多人困惑的兩個所謂魚與熊掌不能兼得的問題。

    “父母親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這句話在我們的社會中流傳很廣,幾乎大家都知道,可是能做到的又有幾個人呢?以我自己從事家庭教育指導工作多年的實踐經驗和觀察來說,中國孩子的家長們很少有能做到這一點的,因為,在中國這幾千年的傳統文化和意識中,大家都認為孩子是自己的,作為孩子的父母就應該對孩子有控制權、管制權和主導權,沒有幾個華人考慮過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需要什麼,而且,儒家文化中很多東西都已經不能適應現代社會的進步和發展,比如“人之初性本惡還是性本善?”的問題,其實,我個人認為人性沒有善惡之分,每個人的善惡主要取決於這個人成長的環境、所受的教育、所得到的尊重和愛,以及所生存的社會中的法律法規和主流文化等(還有就是個人的健康問題)。

    我們作為一個家長是否有正確認知和三觀將對自己的家庭生活、對社會進步和孩子教育等非常重要,從心理學方面來說,心理學三大流派都有所詮釋和論述,雖然論點和角度不一樣,可是對我們自己和家庭以及孩子教育等都有很大的指導作用。我們做父母的首先要學會尊重自己和他人,特別是每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都非常需要得到尊重,可是我們國家的傳統文化中最缺乏的就是尊重,當我們做家長的學會了尊重自己和他人,孩子也就學會尊重自己和他人了,我們國家和社會中的很多“熊孩子”就是不懂得尊重所致,尊重也是責任的一種體現,當父母親特別是當父親的熱愛生活、懂得尊重、有自己生活的目標和方向、喜歡學習和看書、懂得珍惜家人和朋友等,自己的孩子也就受到父母親的影響而逐步養成了這樣的習慣,並在自己心智模型建立中植入了正確認知和三觀,長大以後也就懂得尊重自己和他人,懂得熱愛生活、喜歡讀書學習、懂得為社會承擔責任,懂得為了自己和國家的榮譽和強大而努力了,這樣一來無論是對自己、對家庭、對社會還是對國家都好,我們國家的偉大復興也就有希望了!

  • 2 # 寶藏媽媽有態度

    肯定是陪伴孩子成長養成好習慣重要,原因如下:

    0-6歲是孩子養成好習慣的黃金期

    孩子的習慣不是一天兩天就形成的,需要父母長期陪伴和引導 。尤其是0-6歲的年齡階段,如果錯過了這一階段,孩子的習慣一旦形成 ,就很難改變。這一階段的孩子最容易受父母、受環境、受老師的影響,是孩子形成好習慣的關鍵時期。

    我曾經是個拼搏事業的人,但是孩子出生後,我基本都以孩子為主,因為考慮到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所以我寧願少賺點,多花點時間陪伴和引導孩子。

    孩子養成好習慣的好處

    孩子養成好習慣能幫助孩子日後更好地學習,交友、形成自律的性格。我覺得一個孩子如果從小養成了好習慣,等讀書的時候 ,父母也可以少操點心。而且好習慣的孩子也比較懂事,和父母的關係也更融洽。

  • 3 # 五花馬積極心理

    每個家長都是愛孩子的,而愛孩子的方式都不同。當我們問這個問題的時候,其實背後的邏輯是:哪種愛,才是真愛。那種愛的行為,才對孩子更有益處。是陪他成長養好習慣呢?還是拼搏事業給他留下財富呢?

    1、從愛的角度:

    《少有人走的路》裡面,心理學家斯科特派克給愛有一個這樣的定義:愛的定義:愛,是為了促進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斷拓展自我界限,實現自我完善的一種意願。

    那麼給孩子陪伴和良好的習慣,和而是不陪伴他,等他成年了給他錢,哪一種,更能促進他的心智成熟和自我拓展?現實是童年在孩子尚未建立獨立思考能力、世界觀、價值觀尚未穩定的時候,陪伴他,教導他能夠給他更大程度的愛的感受。而成年後,給他財富,僅僅只是愛的行為。如果價值觀形成關鍵期出現偏差,父母的財富並不能讓他心智成熟。

    2、從幸福的角度

    再從積極心理學的一些研究來看,決定人幸福的,不是金錢、名望、事業。當然當人出於吃不飽、穿不暖的生存線一下的時候,錢當然比陪伴更能滿足人的幸福感,但是如果不是在溫飽線之下,在其上的財富增加,並不能帶來更多的幸福感。

    積極心理學之父馬丁塞利格曼,經過長年對幸福的研究,提出了PERMA理論。

    積極情緒、良好的人際關係、對熱愛的事情的投入、積極的成就以及人生的意義和目標,這些是決定人幸福的五要素。

    而為了拼搏自己的事業,犧牲了和孩子的關係的建設、忽視了對孩子的陪伴,無論從愛孩子,還是讓孩子幸福的角度,都不足取。

    當然,拼搏事業,和陪伴孩子成長並非二者只能取其一的,並非是非此即彼的矛盾,而更多的是時間、精力等優先順序的安排。因為成人自己活出幸福、有價值感的狀態,也是對孩子良好的身教。

    現實中有一個很好的案例就是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她年輕時候從政,向來覺得家是人沒事可幹才去的地方,對一對雙胞胎子女疏於照顧和監管,結果孩子成年後和她關係淡漠,兒子在英國政界天天捅婁子,讓她去拿錢出人善後,女兒公開在媒體諷刺她是一個不合格的母親,甚至她去世後,兩個子女在外度假,沒有一個人願意當時回來處理她的後事。她留給孩子的財富足夠多吧?事業也足夠成功吧? 那又如何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500萬現金如何抵禦通貨膨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