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電影鯊

    在《無雙》這部電影裡,男主李問和女主阮文的確都是畫家。其中,李問的畫家是一個代號,阮文的畫家是這個職業。

    但《無雙》,除了男主李問一人反轉還不夠,還得拉上女主一起反轉,從這個層面上來講,《無雙》算得上是加強翻倍版的《非常嫌疑犯》和雌雄雙煞版的《一級恐懼》。

    李問的反轉:

    這是一個從男性視角講述的白手起家、復仇雪恨的故事。代號“畫家”的李問是個用生命在演戲的“演員”。他拿造假做生意,也把造假當人生,他偏執的追求金錢名譽和完美愛情,得不到,就安慰自己說,去做個高仿版啊,反正“真的假的又有什麼關係,只要我們儘量愛得真一點就行了。”李問價值觀的瘋癲和偏執,在事業上和愛情上是相通的。他沒覺得秀清不好,也不是不愛秀清,只是在他心裡,真女神就只有阮文,就像他造假幣也欣賞假幣,但他最終的目的還是真幣。

    這也就造就了李問這個角色,表面上帥、狠、不乏溫情,內心裡卻是個自卑又自負的矛盾體。他的自卑來源於從不被認可的真實世界,他的自負來源於在造假世界裡的風生水起。而這種由錯誤價值觀帶來的經不起與現實碰撞的危險性格,大概就是李問這個人物的魅力來源。

    但是電影裡,如此老謀深算的李問人設,居然留下了一處明顯漏洞——那就是李問瞎琢磨出的替身故事裡,為什麼要把自己的替身設定為一名警察?還具體地畫下了他的肖像以供警方捉拿?要知道,畢竟是警察的身份,目標過於明顯,很容易就會被找到,又是內部人員,資訊核對起來也相對較快,這確定不是在為自己的順利逃亡添堵?如此善於造假的李問為什麼不乾脆虛構出一個假人來加大警方搜查難度,編故事為什麼要以真人為藍本?

    吳秀清的反轉:

    李問的反轉剛結束,緊接著就切換到吳秀清的女性視角。

    大家還記不記得,影片一開始,在審訊室,電影旁白曾報出一系列真實的案件:

    1、前年2月份,加拿大公路搶劫案;

    2、6個月後,泰國屠村案,82人死,187人傷;

    3、次年,香港謀殺案縱火案;

    4、幾個小時後,香港半島酒店案件。

    警方一直強調,犯罪現場走了兩個人,就是“畫家”和李問,但我們知道李問和“畫家”其實是同一個人,那麼,和李問一直同在的另一個人是誰?其實她就是吳秀清!

    也就是說,李問當初救吳秀清的命,將她整容成阮文的目的並不僅僅睹臉思女神,聊以自慰這麼簡單,李問的真實目的其實是像《影》中的都督子虞為自己預備著一個替身境州,這個人沒有身份證明,沒有事件記檔,也從沒人看見過,但她在李問最危急的時刻就會跳出來,以一個最不容易被懷疑的身份將李問神不知鬼不覺地救出來。

    但由於李問將太多私人感情帶到公事中,他太過忽視了“替身”吳秀清的情感訴求。吳秀清在幾次三番地試探後對李問徹底死心,這才寫了船號,放在打火機裡,反成為警方的眼線,這對雌雄雙煞的道路也走到了盡頭。

    《無雙》這部電影的細節很多,留給大家回味的點也不少,單從李問做的銅版畫《騎士、死神與魔鬼》和李問火燒的自己的作品《四季》,都能延伸出不少深層次含義。不管怎麼說,《無雙》都算是國慶檔最令人矚目的商業片佳作了。

    現實太無趣

    電影有意思

  • 2 # 蜻蜓FM正經嘴炮

    電影《無雙》作為本次國慶檔最大的黑馬殺出,無論是演員演技還是劇情設定,都讓人稱讚不絕。故事中最大的看點就是李問前後人物的反差對比。

    在李問的講述中,李問作為一個懦弱膽小、被逼無奈的人物,感染了警察和觀眾。而當觀眾都已經認同了李問這種形象的時候,突然劇情反轉,發現他才是整件事件最大的主謀,是一個深不可測的boss。這種對比對於觀眾來說衝擊力是巨大的。

    影片中李問的“畫家“是一個代號,或者說是他自己想成為卻無法成為的一個職業,所以他給自己起名畫家。我相信他對美術所抱有的初心是真的,就如同,他對阮文的初心也是真的。而阮文的”畫家“是一個職業,在這裡阮文這個人物成為了李問心中所有的美好,不單單是她這個人的美貌,還有她的繪畫藝術,她的職業……所以他會找一個替身去代替阮文,這就是求而不得的美好。

    直到影片最後一句,由阮文揭開李問和她真正的關係,我們才發現,根本沒有美好的愛情,只是一場痴人說夢罷了。而李文的”畫家“身份,不也是一場痴人說夢嗎?

    影片最後張靜初點菸落淚的畫面,讓無數觀眾動容。李問千算萬算唯獨沒有算到吳秀清對他的執念,一個女人在愛情面前的真實可怕。

    影片的最後,我一直都在想,如果最後吳秀清計劃的一切也在李問的計劃之中,這樣的反轉會更讓人驚喜,而且,也有利於拍2吧。

    李問所描繪的”畫家“是警察署的一個警察,這一點非常容易被識破。李文真的能夠就此脫逃、逍遙法外嗎?如果他正式利用吳秀清的心理,然後設計一出在警察眼前,因情生恨,點燃遊艇,繼而逃脫的計劃,不是更完美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相對於成年人而言,兒童更容易對一個木偶表達他或她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