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沐瀅讀書育兒

    相對於成人,兒童更容易對木偶(玩偶)表達他的思想,我們可以透過以下幾個方面去分析和探討。

    一、孩子處於“前運算階段”的心理特點

    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將兒童分為4個認知發展階段,分別是:感知運動階段(0-2歲)、前運算階段(2-7歲)、具體運算階段(7-11歲)、形式運算階段(11歲以上)。

    處在2-7歲前運算階段的孩子,是整個兒童期年齡段中更容易將自己的情感、活動寄託在木偶、玩偶身上的。

    這是因為這個階段的孩子認為萬物皆有生命——即皮亞傑提出的“泛靈論”:認為無生命的東西也具有生命及生命特徵。

    孩子會將經常陪伴在他身邊的玩偶看做是一個活生生的有生命的夥伴,這一點在很多孩子身上都會得以體現。

    我家維尼在2歲半-3歲左右,會把家裡的娃娃擺成一排,對我說:媽媽,娃娃看寶寶吃飯、娃娃看寶寶睡覺……

    她是將這些玩具看做和媽媽一樣有生命的,甚至還會覺得哪個娃娃“看”得不夠專注不夠認真仔細。

    甚至很多孩子還會在這個階段出現“幻想夥伴”。

    孩子的這個夥伴看不見、摸不著,但是卻在孩子的描述中活靈活現,甚至孩子會和“它”有對話,有生活情節上的交流,孩子還會將自己犯的錯誤“甩鍋”給自己的幻想夥伴。

    我的朋友歡喜媽媽就曾經講述過歡喜寶寶的類似例子,歡喜有個幻想夥伴名為“小勾娃”(音譯),她經常會和“小勾娃”對話,向“小勾娃”傾訴自己的想法、過家家、演繹在幼兒園中的遊戲環節,也會在自己犯錯誤而受到媽媽批評的時候,將這個責任甩到“小勾娃”的身上,對媽媽說是“小勾娃”做的。

    可以肯定的是,這些都是孩子的正常心理發展的現象,而並非怪力亂神或精神方面的問題。

    耶魯大學專家曾指出:能幻想出朋友的孩子們更富有想象力,有更豐富、全面的詞彙能力,並且能更好地自娛自樂。

    因此,在管教孩子的時候,巧妙地利用“泛靈論”能夠讓孩子更加信服。

    例如:一個表現慾望很強的孩子,在無理取鬧哭鬧的時候,可以拿他最喜歡的玩偶過來,告訴孩子:你看,你的小海馬在看著你呢,他可是一直以你為榜樣的哦!

    這個表現慾望強的孩子會立刻收斂他的無理取鬧,示範給海馬自己好的行為。

    又或者,我曾經用女兒最喜歡的《汪汪隊》裡的人物來管孩子,她很樂於用這種方式來接受我的建議。

    二、孩子的想象力更豐富於成年人

    基於孩子在特殊年齡段的認知發展階段的特點,他的想象力相比較於成年人也有很大的不同。

    可以說嬰幼兒期和學齡前期是孩子整個人生中想象力最豐富的時期。

    這一點在孩子透過想象繪畫中體現得更為明顯。

    美國心理學家Cathy

    A.Malchiodi

    在《兒童繪畫與心理治療》一書中曾經闡述過,年齡會影響兒童想象力的表現,大孩子和青少年更喜歡臨摹和觀察,而年幼的孩子更具有自發性。

    推薦您閱讀繪本《歐莉安和她的影子》,就會發現,孩子(以故事中的歐莉安為代表)會將無生命的玩偶看成是有生命的夥伴,甚至會從自己的影子中想象出他和夥伴經歷了怎樣的冒險。

    而這些都是成年人做不到的,在大多數成年人看來,玩偶就是玩偶,影子就是影子,受各種固定思維模式的束縛,很難做出豐富的遷移訓練。

    三、不舒服的親子溝通讓孩子更願意和無聲的玩偶交流

    若孩子跟父母交流溝通相比較之下,更願意和無生命的玩偶溝通的話,那麼也要考慮是否父母對待孩子的態度過於冷漠、疏忽於陪伴與關注,讓孩子將自己的情感寄託在日夜陪伴自己的玩偶身上。

    加之以上兩點孩子所處的年齡認知階段特點,他們將玩偶看成是一種依賴。

    很多父母和孩子的親子交流,根本談不上是交流,更多的是指責、命令、像老師對學生、上級對下級一樣下達某一項指令。

    舉個例子,我是個急性子,在告訴女兒快點穿衣快點吃飯的時候,總是會變得無比焦急。

    而女兒總是希望透過語言來和我交流她遇到的一些困難,每每此刻我會下意識地打斷她說的話,但我並不知道自己的下意識行為對於她的傷害。

    女兒會急哭,然後大聲說:媽媽,請你不要打斷我的話!

    其實女兒的這句話也是在表達很多親子溝通中存在的問題:父母沒有耐心聽孩子說話,甚至覺得一個小孩哪裡能來那麼多的想法。

    久而久之,孩子覺得在父母這裡得不到最基本的傾聽,相反,當他和玩偶玩的時候,玩偶可以默不作聲地聽完他所有的話。

    換位思考,如果你是個孩子,您更喜歡被父母打斷或駁斥,還是更喜歡被玩偶傾聽呢?

    玩偶對於孩子的作用,就像是成年人的樹洞了。

    也正因如此,做一個小嘴巴大耳朵的聰明父母,給孩子傾訴的機會,積極共情,才能拉近與孩子間的距離。

    以上幾點為本人基於問題展開的思考,個人拙見,希望對您有幫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本名著看完了感覺跟沒看似的,好像沒有領悟到什麼,是怎麼回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