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墨言情

    想要“成為自己”,必先幫助孩子“認識自己”。認識自己是成為自己的理性基礎和前提條件。

    認識自我就是認識自己的優勢、劣勢,給自己一個準確的定位。這是一種能力、一種品質,一種人格境界。想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有的人窮其一生都沒有自知之明。作為家長幫助孩子認識自己有幾方面要注意的:

    一是不要總拿自己的孩子跟別人家孩子相比較,尤其是拿自己孩子的弱點跟別人的優點相比較。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天使,現在的教育很容易把所有孩子納入大一統的評價體系,這很不公平,孔夫子還說因材施教呢。教育制度不可更改,但家長卻不能沒有主見,古時候不讓普通人接受教育是愚民統治,現代讓普通人只接受一種教育,同樣也是愚民政策。所以別隻盯著成績,別隻盯著學校裡的表現,更別盯著別人家的孩子。

    二是多為孩子開啟幾扇窗,因為你不知道孩子的天賦在哪裡。每個人的天賦是不一樣的,有的人擅長數學,有的人對音樂敏感,有的人喜歡邏輯推理,有的人善於言語表達,有的人習慣於領導別人,有的人身體協調擅長運動……如果只看學習成績,大多數孩子的天賦永遠地都被忽視了,整天被迫做著自己不擅長的事情,還怎麼成為自己?教育本應該是一項引導、發現、喚醒、激發生命自覺的偉大工程,是我們的短視和狹隘埋沒了孩子們的潛能。

    三鼓勵孩子勇敢做自己,家長首先要堅定。當今社會永珍繽紛,充斥著各種各樣的選擇和誘惑,不能認清自己的人,就不能明確前行的方向。朝三暮四隨波逐流,最終只能一事無成。每個人都是上帝的寵兒,也是上帝的棄兒。認識到自己的潛能,忠於自己的內心,堅持走自己的路,你就是上帝的寵兒。

  • 2 # 小雅說育兒

    成為自己也就是自我認識的過程,即“自我意識”形成的過程,回答“我是誰”的過程,就是自我意識的認識過程。

    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其實每個人都很難客觀的進行回答。

    自我意識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

    (一)生理自我

    生理自我是自我意識最原始的形態。嬰兒在七八個月時出現自我意識的萌芽。一歲末左右,兒童開始將自己的動作與動作的物件區分開來。兩歲左右,兒童開始掌握第一人稱“我”。三歲左右,兒童開始出現羞恥感和佔有慾。生理自我在3歲左右基本成熟。

    (二)社會自我

    社會自我大致從3歲到青年期(14歲)逐步發展成熟。兒童從依賴成人的評價逐漸過渡到自我獨立評價;從對具體行為的評價發展到有一定概括程度的評價。這一階段的自我評價通常不涉及個人的內心世界和人格特徵。

    (三)心理自我

    心理自我的實現大約需要十年左右的時間,即從青春期一直到成年。

    父母經常會把注意力都放到要孩子大膽,讓孩子自信,幫助他們設定目標上,卻忽略了最重要的第一步,就是幫助孩子正確地認識他自己。

    告訴孩子,我就是我告訴孩子他小時候自己的故事鼓勵孩子進行自我反省和自我評價 睡覺前和孩子一起回憶一天中的活動,總結滿意和不滿意的地方等。幫孩子認識自己的心裡感受 當跟孩子聊天時,問孩子自己最喜歡,最討厭或是最煩惱的事情是什麼。

  • 3 # 簡愛心理

    成為自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定義,自己的願望。所以,成為自己,第一步是讓孩子知道自己想成為怎樣的人。而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榜樣,那作為父母我們知道要成為怎樣的人嗎?自己在努力成為想要的樣子嗎?

    讓孩子明白“成為自己”的第二步是生活中的鍛鍊。比如,從孩子能表達開始,就尊重孩子的意見,小到穿什麼衣服,穿什麼鞋,再到去哪裡玩,怎麼去。隨著這樣的練習,孩子慢慢會懂得自己想法的重要性,而且父母尊重的態度也會讓孩子明白,自己的意見可以表達,但是需要好好表達。

    任性的打滾是沒有用的,成為自己的方式要被別人接受,至少不能影響別人。

    讓孩子明白“成為自己”,作為家長還要了解孩子的生理發育過程、心理發育過程。不同的階段,孩子成為的自己內容不同。家長按規律引導孩子。幼兒園的孩子成為自己是能獨自吃飯、獨自穿衣,能表達自己的需要,能知道有時候要等會兒才能得到想要的東西,能知道有些東西不會有。

    小學階段,讓孩子明白“成為自己”是在規則範圍內,有些事可以做,有些事不能做。家長做錯了事,也要向孩子道歉,讓孩子明白家長有缺點,孩子自己也有優點有缺點。即使被批評了,自己好的一面還在,缺點也可以改正。中學階段,要知道凡事努力才會有好結果。大學了,要明白自己有侷限性,任何人都有侷限性。人是複雜的,這個世界並不是非黑即白,人也不只有一面。

    我們一生都走在成為自己的路上,讓孩子明白“成為自己”的過程,也是我們自己真正心理成熟起來的過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7歲的孩子怎麼才能讓他知道如何尊重人,如何懂禮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