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三生有畫
-
2 # 欲語難休
眾所周知,太監原本是皇帝身邊的勤雜員。因此,在傳宗接代觀念極其嚴重的中國去做太監本是不得已為之,是為混口飯吃而選擇的職業。象這種人一般都是沒有多少文化的。
在明朝之前,皇帝之下有承相作為最高的行政官僚輔理朝政,朱元璋為了集權,廢除了承相,承相原有的職能由自已一個人包攬來。因此,所有奏章自己審批,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從朱元璋到朱棣都是精力充沛人,自能應付,待傳位至明宣宗之後,明宣宗自覺得吃不消了,就想到把部分看不完的奏章交由既易控制又能信任的太監代勞。
宣德元年(1642)年明宣宗突然下令設定內書堂,教導宦官讀書,為太監掃盲。太監有了文化,明宣宗便開始有意識的把一些抄抄寫寫的工作交由寵信的太監去完成,一些未能及時看完的奏章也交司禮監按照內閣的內容抄下來代理自己行使批紅,自己只履行監督過目。於是天下唯一可以壓制內閣的票擬權的批紅權就逐漸的落在了太監手中。
明宣宗在位時,這種改變只是開了太監專權的制度缺口,在他嚴格監督下,太監起初是勤勉的,也不敢胡作非為,但它給明朝的滅亡埋下了伏筆。
宣德十年(1435)明宣宗雖然死了,但是他制定的規矩卻在明朝世代繼承了下來,他死後不到二十年,在他兒子朱祁鎮的統治下,宦官王振首先成為了一位禍國殃民的死太監,因為這個宦官的直接原因,發生了土木堡之變,明朝由強盛開始變得衰弱,從此宦官之亂伴隨著明朝一直到明朝滅亡。
-
3 # 歷史課課代表
在中國歷史上,宦官作為一個極為特殊的群體,始終伴隨著君主專制制度而發展,東漢時期的宦官能控制朝廷、排擠外戚、鬥垮文臣,唐朝宦官掌皇帝廢立,控制禁軍,甚至鴆殺皇帝。到了明朝,宦官之禍再次興起,明朝宦官之禍與東漢和唐朝時期的宦官之禍既有相同,又有自身獨特的特點。同時,明朝也成為中國封建時期最後一個宦官活躍的時期。
明朝宦官發展經歷六個階段:
一、明太祖時期:明太祖有感於歷代王朝的宦官之禍,於是禁止宦官讀書認字,並且製作鐵牌放置在宮門之上,規定“內監不得干預政事,違者斬!”由於朱元璋對宦官防範極其嚴密,所以終洪武一朝,宦官始終無機可乘。
二、明成祖時期:朱棣因靖難之役奪了侄兒建文帝的皇位,在即位之前,朱棣曾在建文帝身邊安插了很多眼線,由於宦官的特殊身份,這些眼線就都由宦官充當,很多宦官都為朱棣即位立過功勞,從此朱棣將宦官視為親信,並設立了專門機構--東廠,並讓宦官負責東廠事物,宦官由此獲得權利。
三、明英宗時期:明朝真正的宦官專權始於明英宗朱祁鎮時期,宦官王振因為英宗的寵信而為所欲為,甚至鼓動英宗親政瓦剌,最終導致土木之變,明朝幾十萬大軍全軍覆沒,英宗被俘,明朝險些滅亡,王振也被亂兵打死。
四、明憲宗時期:明憲宗成化年間出現了宦官汪直專權。汪直自幼入宮,侍奉的正是大名鼎鼎的後宮一號紅人萬貴妃。因為侍奉萬貴妃有功,汪直升任御馬監太監,後來憲宗建立西廠,交由汪直統領,西廠人數是東廠一倍,後來汪直又因為監軍遼東有功,被賦予統領京城十二團營。汪直也開了明代宦官掌管禁軍的先河。
五、明武宗時期:明武宗時期,宦官劉瑾跋扈專權,甚至大臣們上奏皇帝的奏章都要寫成兩份,一份給武宗皇帝,一份給劉瑾。當時北京城內都流傳朝廷有兩個皇帝,一個朱皇帝,一個劉皇帝。後來劉瑾因為被人告發謀逆而被武宗凌遲處死。
六、明熹宗時期:此時已經是明朝末年,明熹宗朱由校荒淫無道,不理朝政,每天只專心做木匠活,朝政大權由宦官魏忠賢把持,魏忠賢號稱“九千歲”,他勾結皇帝乳母客氏,殘害東林黨人,殺戮正直大臣,明朝朝廷烏煙瘴氣,閹黨遍佈全國,明朝宦官之禍達到頂峰。
以上就是明朝宦官集團的發展過程,明朝宦官不僅在政治上弄權,在經濟上則貪汙受賄,明朝宦官專權,加劇了明朝政治上的腐敗,加重了人民的負擔,也加速了明朝的滅亡。
另外明朝宦官集團有個不同於漢、唐宦官的特點:那就是明朝的宦官們不管多看起來有多麼強大,掌握多麼大的權利,擁有多麼大的官職,只要皇帝翻翻手,他們就會陷入萬劫不復,就會頃刻土崩瓦解,那是因為,明朝的宦官說到底是皇帝們的家奴!
回覆列表
明朝的閹宦之禍,其源點,就是東廠,而最終燎原的,就是司禮監的設立。
朱棣奪權之後,為了能夠打擊異己,保住自己的皇位,對百官都不信任,因此加強了特務統治,設立了東廠,由信任的太監負責,抽調錦衣衛組成。東廠的權力,非常的大,如果說錦衣衛主要是刺探軍情和保衛皇帝安全,那麼東廠就是主要對內監控和獨立抓捕刑法的軍統。
太監們有了大權,作惡也就愈演愈烈了。
而讓太監正大光明干預朝政,則是從朱棣孫子明宣宗朱瞻基開始。這傢伙為了抽出時間玩蛐蛐,開始設立內閣大學士,專門處理奏章,提供解決方案,也就是票擬,然後讓太監負責的司禮監負責幫他批紅,也即是批奏摺,簽字蓋章。
太監們不僅掌握了東廠特勤機關,還有了簽字權,實際上已經凌駕於內閣之上。如此架構設計,閹黨權勢日益強大,成為必然。
大明朝的太監,是中國歷史上,人數最多,權力最大,日子最舒服的朝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