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未來錦鯉
-
2 # 魏女先生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道”無“經”不傳,“經”無“師”不明。《三洞眾戒文》曰:“道經不師授,則行之不神”。由此可見“師”的重要性。道教玄門拜師傳統歷史悠久,自黃帝問道於廣成子起,已有5000多年。說到拜師收徒,其繁瑣和慎重程度,非道教莫屬。說其繁瑣,在於道教師父收徒必經諸多程式,焚香奏表、誦經禮懺;另有弟子宣讀拜師帖子表明入道修行之決心,而師父亦需奏表書符,讓入門弟子起誓、焚香,跪拜三清道祖以感恩道祖慈悲、得聞正法,跪拜歷代宗親以不忘祖宗恩德,跪拜師父以承法脈使道門昌隆。
道教信奉長生成仙之術,並以“遣神使鬼”之符籙道術為其最大的特徵,攻于丹道、顯於醫學。因而,道教也是一種神秘的宗教。道教門派眾多,各門派皆有道術傳承,多師徒口傳心授,秘而不宣。因而道教師父收徒必定審慎,須量才授術,且“寧可道術不傳,不願所授非人。”正因為如此,道教師父收徒,必定「以其品德為重,如此方能厚德載物,方能駕馭道術」。至於行善積德之類,原本就是弟子自己的事情,不必贅言。
道教的師父,多以弘揚道法為首要,無論丹道修煉還是法術傳承,皆是傳道。所以:若得品行端正、擁有慧根的弟子,實乃門派之幸事,也是道教之幸事。因而,向這些弟子費心傳授道法,是天經地義的。否則,「道法不傳則難以了道,而若遇可傳之人而不傳,是為私心,則離道而背德,也不可」。
王重陽祖師修道多年,方得全真七子傳承道法而廣大門楣、道濟天下,可見得愛徒之不易。簡言之,道法始創於祖師,師徒代代相傳而香火不決,師父也僅是傳道之使者。通常情況下,道教全真派拜師收徒是嚴肅、隆重的,須有度師、引進師、證盟師三師。
道教自古以來首重師承。龍門律宗王常月祖師《龍門心法》中雲:“道在經中,幽深微妙,非師不能得其理。”師者如父,長養慧命,故道教弟子應恭敬對待師父,當敬師、畏師、不違師教。
若與師同住,則每日早晚須向師請安,參見師父,當叩門三聲,師答應則可進入,若師不答,則可離去;若不在師身邊,則應經常聯絡問候,不使疏遠。
拜見師父,當自備財物,不耗師物;弟子常當供養師父,使師父所需無所乏少;若有疑問請問,則當恭敬長跪師前,以求開示,若師不答,當自懺悔,不應怨咎師父;與師對話,不應高聲,見師有過失,當在隱蔽之處單獨長跪諫師,不得當人面說師父的過錯;弟子不得直呼師父名諱,或呼師為某道士,若人問師父姓名,只稱家師云云,若人一定追問,則輕聲道之。
若師父比自己年齡小,弟子也不能輕慢,當恭敬奉事;師遠來,弟子當迎接;弟子不得與師同坐,師令坐則可坐;與師同行,不得踐踏師父的影子;師有疾病,弟子當為師誦經禮懺,修齋建醮,燃燈放生以作禳謝;師去世,弟子當服喪百日,親為師抬棺送行,常當思念師父教誨之恩德,祝願尊師早得升度。
-
3 # 龍眼先生334
要尊重師傅的教誨,包括他言語上的一點一滴。要付出真實行動。普度眾生,教化世人。給人民的思想有一個很好的提升。社會繁榮遠離戰爭。和諧社會付諸於行。為人類起一個帶頭作用。常言道,救人一命勝七級浮屠。好的思想一定會感化世人。不服的人呢還是少量的。所以要用信心趕走魔杖。把美好留給人間。為全人類留下最美好的典範。你的言行會感動上天。一定會有一個很好的歸宿。所以你也不要停止不前。繼續努力,繼續感動。你的思想將在人群中蔓延。你的成果一定會發揚光大。人們的目標才會明顯。有了你的引導。他們會奮發向前。為全人類的和諧。他們會無私的奉獻自己的力量。到時候全球一片繁榮。沒有戰爭。是全人類的大好明天。繼續努力加油!
回覆列表
道教自古以來首重師承。龍門律宗王常月祖師《龍門心法》中雲:“道在經中,幽深微妙,非師不能得其理。”師者如父,長養慧命,故道教弟子應恭敬對待師父,當敬師、畏師、不違師教。
若與師同住,則每日早晚須向師請安,參見師父,當叩門三聲,師答應則可進入,若師不答,則可離去;若不在師身邊,則應經常聯絡問候,不使疏遠。
拜見師父,當自備財物,不耗師物;弟子常當供養師父,使師父所需無所乏少;若有疑問請問,則當恭敬長跪師前,以求開示,若師不答,當自懺悔,不應怨咎師父;與師對話,不應高聲,見師有過失,當在隱蔽之處單獨長跪諫師,不得當人面說師父的過錯;弟子不得直呼師父名諱,或呼師為某道士,若人問師父姓名,只稱家師云云,若人一定追問,則輕聲道之。
若師父比自己年齡小,弟子也不能輕慢,當恭敬奉事;師遠來,弟子當迎接;弟子不得與師同坐,師令坐則可坐;與師同行,不得踐踏師父的影子;師有疾病,弟子當為師誦經禮懺,修齋建醮,燃燈放生以作禳謝;師去世,弟子當服喪百日,親為師抬棺送行,常當思念師父教誨之恩德,祝願尊師早得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