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中國河東文化
-
2 # 勇戰王聊歷史
題主還少說了一個,天文學家!在《三國演義》裡,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不僅會看星象,還會測天氣算命。
諸葛亮確實很有才,但是,他真的被神化了。為人津津樂道的“六出祁山”,取得的戰果也是有限(我可沒說完全沒有啊)。而他之所以被神話,很大程度上在於他的“忠”。試想下,要是諸葛亮篡位了,那後面歷朝歷代也不會去捧他。更不會讓他入武廟十哲。
其實,題主所說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發明家”的稱號,並不代表獲得稱號的人在這個領域內成就很高。張學良也是政治家,軍事家。我們不能說他跟諸葛亮比,只差文學家、發明家。前一位可是入武廟十哲,後一個飽受爭議。
諸葛亮不自成霸業,主要是以下三點。第一,諸葛亮受儒家忠君思想的影響,想扛起“興復漢室”的大旗。儒家忠君思想,是很多文人世子逃不出的思想禁地。諸葛亮也不例外,他鄙視那些犯上作亂的人和事,認為他們是亂臣賊子,不屑與之為伍。這種思想,就決定諸葛亮不恥於“謀逆”。
第二,諸葛亮要是篡位,蜀國就散了。蜀漢本來就有荊州派,東州派,益州派等。這些勢力都不會跟著諸葛亮推翻阿斗。諸葛亮沒有自己的嫡系勢力支援,怎麼謀逆自立?
第三,在遇到劉備之前,諸葛亮是跟著叔父諸葛玄從山東逃難到荊州的。他在當地雖然有岳父黃承彥的人脈,能攀上劉表和蔡氏。但是,他與那些人志向不同。也是因此,在劉備請他之前,他一直隱居隆中。
-
3 # 大拇哥剪輯
成立霸業是需要代價的,哪怕是諸葛亮集於一身的本領,自己沒有足夠的財物,沒有軍事集團,沒有擁護者,要想成立霸業,幾乎沒有可能。
在古代要想成立霸業,得擁有兩個最重要的基本條件,要麼,你本身是將領,有兵將,振臂一呼有眾多的擁護者。要麼,戰山為王,有眾多追隨著,發展自己的勢利,成就霸業。這兩個條件諸葛亮是都不存在的。
放在《三國演義》當時條件下,擁護“漢室”的人比較多,即使一代“梟雄”曹操也是“挾天子以令諸侯”。曹操雖成就了霸業,但也贏得了“漢賊”的罵名。在當時的條件下更講的是名正言順,成就霸業得出師有名。這些是很多人所不具備的。
諸葛亮唯一成就霸業的機會是劉備死後取而代之。但諸葛亮選擇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輔佐“阿斗”——劉禪。最終贏得生前身後名。
諸葛亮沒成就自己的霸業綜合條件太多,但諸葛亮透過輔佐劉備、劉禪。“千里馬遇到伯樂。”共同成就一番霸業,也贏得了一生的美談,很明顯諸葛亮是贏家。
-
4 # 綺閣書生
諸葛亮(181至234),字孔明,徐州瑯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忻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發明家,天文學家,被封為武鄉侯,死後諡忠武侯。
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是漢宗室劉備“三顧茅廬”請出來的軍師。為了先主劉備匤復漢室,諸葛亮用盡心機,有聯為證:“初對策,再出徵,一心只為酬三顧;東連吳,北拒魏,水上偏能用火攻”。他的“空城計”、“草船借箭”、把東吳玩弄於鼓掌之中,讓孫權“賠了夫人又折兵”,周瑜也喟然長嘆“既生瑜何生亮”,曹操更是雄心勃勃,殺氣騰騰,最終卻落得個“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這個孔明真是奇人,一代梟雄也無可奈何。
但是,諸葛亮為何不自成霸業?中國的傳統是講究正統的,劉備是漢室後裔,他提出“匤復漢室”受到大多數人的擁戴,首先也是劉備來找諸葛亮共商國是的。曹操再囂張也被稱為“纂漢”他也只能“挾天子以令諸侯”,直至曹丕稱帝后才封曹操為魏武帝,且歷來都稱之“奸雄”。
為了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諸葛亮早就作出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承諾。既使劉備遺詔曰,若劉禪無用,彼可取而代之。但諸葛亮保持善始善終,以丞相之身享譽千秋。足矣!足矣!前有姜太公,後有劉伯溫,明君賢相,共傳百世。
-
5 # 臨風聽雨-369白色
也就一個眼高手低之人,南陽自我推銷梁父吟,太難堪又掉價,於是又編個託水鏡,所謂以水為鏡本是虛,就是其真意,同賈語樹言,真名士從無自吹自擂者,如果一直沒人請他,說不定會放南陽一把大火。
沒有後來統治階級的需要,一個跪降過的關羽,一個虛禮皇實帝相的權臣孔明,都成不了神,可憐三國所謂正統最渣最弱,其他真正的牛人全是逆臣。
總不能誇曹孫司馬吧,只能誇劉某人了,總不能只誇劉一個光桿司令吧,必須要天命有賢者助,才算正宗吧,只好又誇大臣了,總不能只誇的大臣庸庸碌碌吧,必須要突出,所以只能吹了,總不能吹的沒內容吧,於是只能移花接木、假想臆造了,反正沒人投訴又無版權,怕毛線對吧。
神就是這麼練成的,棍也是這麼打出的遍地開花。
回覆列表
時代問題,當時很多人都是一心向漢,比如曹操身邊的荀彧。再者他的名望不足,厲害是厲害,不代表名正言順,曹操一直不是也沒有稱帝嗎,後來曹丕才稱帝了,還是要讓漢獻帝讓位走這個過場,劉備死後他沒有篡位,有一個原因就是其他的大臣沒有服他,尤其是益州本地的大臣,掙權掙得很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