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生物教師
-
2 # 葉紹某
印像最深的口頭語是:回去跟你爸,媽說,就說你把學費扔掉河裡去了,獎品也同樣找你爸,媽要。哪時我剛上一年級。這話是在禮堂開總結表彰會說的。當時有很多學生受到老師的表彰和發給他們的獎品。這時我想,為什麼我沒有呢?就壯著膽子去問老師,他回答我的話也正是他的口頭語我已寫在前頭。回家後我將老師的話告訴了爸,媽。我爸,媽笑著對我說,你來年努力學習,學費就再也不會扔到河裡去,獎品老師也同樣會發給你。老師的話語我慢慢地理解了,後來我確實認真學習,也印證了爸,媽的話,學費再也沒往河裡扔了。在結業升初中時,我看到了存案推薦表老師寫的評語,該生勤奮好學,有拼博上進精神,應此錄取,特此推薦等字樣。記憶老師的口頭語回覆就此完畢。謝謝呈邀!
-
3 # 曉曉和你聊教育
我居於鄉村,每年教師節過得很平談,也沒有什麼口頭語。
記得教師節的設立是在1984年,那時我還是初中生。那時鄉村老師對於教師節也沒有什麼特別的慶賀方式,除了聚在一起,吃上一餐,學校或當地村委發些留念品給老師。作為學生,也自發地給些留念品老師。
我出來參加工作後很長一段時間,教師節這天,在職教師和退休教師歡聚一堂,聚在一起吃上一頓飯,村委及鎮教育組給我們每人發上一條面巾或一個鋁桶。那時的教師節“吃”是一個主題,雖然過得好像庸俗,但是氣氛卻也十分熱鬧。
近十年來,教師節的氛圍越來越淡了。除了超市搞些小活動,如拿教師資格證去,有一點小禮品外,在鄉村,社會各屆對教師節的慶祝活動一年淡過一年。而學校本身,因為遵循例行節約的指示,聚一起,“吃”一頓沒有了,學校及上級給教師發的小禮品,如面巾、浴巾都沒有了,教師節變得靜悄悄了。1
現在,我們鄉下的很多老師對教師節無感,只是把它當平常日子一樣對待,該幹啥就幹啥,不理會它,不去想什麼慶祝活動。
-
4 # 劉老師開課啦
每個階段的老師的口頭語不一樣,對高中老師的口頭禪記憶最深最深。
其中的數學老師常說兩句話:“同學們,看好了,我馬上要開始變形!”
另外一句是:“同學們,注意了,我要開始設了!"
同學們不好好聽課的時候,生物老師常說:“你們情不好學習了,將來都去上華信上學”(華信是我們當地的一所民辦學校)!
每個老師想必都會說:“我是為你們好啊!”這個應該是所有老師的通用語了吧
-
5 # 記錄生活的豬
“你們是我帶過最差的一屆學生!”
這是我初中和高中老師說的最多的一句。那恨鐵不成的語氣,我至今歷歷在目。
轉眼畢業好多年了,我們又都成為老師眼裡最有出息的學生。
當年的老師們也陸陸續續退休了,那些有出息的學生又成了他的談資,每每說起也是一臉的幸福。
教師節快到了,祝老師們節日快樂!
回覆列表
隨著第35個教師節的越來越近,往日老師們的神情在眼前閃現地越來越清晰,尤其是一些老師的口頭語。
初一的語文薛老師,長方臉,高高的鼻樑,花白的頭髮。聽說因為家庭成分不好,“文革”中受到迫害,剛剛人到中年的他,就佝僂了背脊。
但我們都喜歡他的課,每次都是聽得入迷,直到下課的鐘聲響起,總是能聽到他一聲“哎”的嘆息。
久而久之,只要聽到下課鐘響,全班同學便齊聲“哎”。那聲音因為是大家對時間短的感慨,所以格外顯得有氣勢,就像百川匯聚,渾厚激越,氛圍感人。
每當這時,老師便先笑了,滿臉的燦爛,是說不盡的幸福和歡欣。
初二時的語文劉老師,卻是個說普通話一臉絡腮鬍的青年。那時我們農村的孩子,和外面接觸的不多,聽普通話總感覺很新鮮。
每節課的開始,我總是聽到“幾堂課”怎麼怎麼,若干年後,才知道劉老師說地是“這堂課”。
和其他同學談起這段過往,也都是聽到的“幾堂課”,不過上學時都不敢說老師的壞話。現在長大了,肆無忌憚起來,“幾堂課”成了劉老師的代名詞。
前幾天我還向其他同學打聽“幾堂課”劉老師,但什麼有用的訊息也沒有得到。只知道劉老師是外地人,後來調走了,那些年通訊不便,起初還有聯絡,以後便沒有了訊息。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高中時歷史王老師。王老師臉頰上窄下寬,一雙鼓突的眼睛大而明亮。王老師上課經常是提問,提問的兩個人一成不變的是“閆路”和“路福”,可能是這兩個名字很特別吧。
其實那個時候,我已經決定到高二文理分科時學理科。我知道自己喜歡文科,但高考錄取文科和理科1:9,我不得不選擇理科。那些年,一旦透過高考的跳板考入大學,絕對的鯉魚跳龍門,徹底改變生命的軌跡。
王老師的每課必問,逼著我必須背會上節課佈置的問題,然後像表演一樣對答如流,受到老師表揚,心裡偷偷歡喜。
後來的許多經歷中,那些背過的歷史知識,說不清什麼時候就蹦了出來,讓不明真相的人對我有小崇拜,誤認為我是個有很深底蘊的文化人。
教師節臨近了,老師們,您們,還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