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象山易學堂
-
2 # 書蟲小墨
讓孩子沉下心來精讀名著其實也不難,每個孩子都有一個好奇的心,關鍵看家長怎麼引導。經常聽有的家長說孩子不愛看書,還要逼著,其實是家長認為讀書好,不用方法直接就塞給孩子,孩子就可能因為逆反心理不看或者應付。其實不要剛開始就讓孩子看,家長用心挑選一些書中有趣有疑問的故事,特別生動的和孩子聊,把好奇心聊出來也不要直接就給孩子書,把書放在顯眼的地方,自己先看一點聊一點,慢慢的孩子不用你說就會主動去看書,當然不能孩子看書你玩手機看電視。
讀書誰不會?
認識字,不就行了嘛?
事實上,真沒那麼簡單!想一想,我們現在能靜下心來讀書的時間是多少?
半天?2小時?1小時?20分鐘?
我的天哪,老孫掐指一算,我今天用來讀書的時間只有15分鐘。
也許你會說,時間沒問題,我是新一代宅男宅女,有的是“2小時”這樣的整塊時間啊。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書萬書”梨花開。
各種各樣的書,電子書、紙質書,撲面而來。更新的速度也快得可以趕上中國高鐵了。面對資訊的海洋,書籍的海洋,我們的閱讀將何去何從?
目前,大家比較認可的讀書方法有以下三種:
拆書法
這是一種致用類的讀書方法。其中所謂的XXX便籤法,強調從書中選擇實用的片段,分析拆解,然後用到實際生活、工作中。其優點顯而易見,學以致用。弊端就是選擇書籍有約束,必須是致用類的圖書。
主題閱讀
這是同時讀一組書籍的方法。按照某個主題,如怎樣有效減肥,根據相關度搜羅一組書籍,然後展開研讀。
好處是,你可以廣泛瞭解到這個領域的知識。同時,也有利於發現同一主題之下不同書本之間的內在聯絡。
3.其他閱讀法
如深度閱讀、快樂閱讀等等。
接下來,聊聊我個人對碎片化時代如何高效閱讀的思考:
一、閱讀環境的變化
一個是外部環境的變化,一個是內部環境的變化。
外部環境,最明顯的就是世界越來越“浮躁”。要找一個安靜的處所很難。來自外界的干擾越來越多,燈紅酒綠、歌舞娛樂、人潮人海、時尚走秀等等,都以各種形式無時不刻在衝擊著我們的生活。
內部環境,就是我們所面對的時空碎片化,引起我們內心的碎片化。
舉例來說,我們前一個小時還在千人會場開會,後一小時就可能在私人會所裡喝茶了,經歷這種劇烈的時空轉換,內心的印象其實是很難連貫的;或者,我們在排隊等候的5分鐘內,讀了200字的文章片段,完整的文章就在我們內心被割裂成碎片。
二、閱讀書籍的選擇
閱讀環境變化的同時,我們面對的知識和資訊載體――書籍、文章、圖片、影片、音訊如同病毒的滋生,一波接一波,源源不斷冒出來。
那麼該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讀物?
要知道我們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一旦決定讀這本書,就失去了讀那本書的機會。因此書籍的選擇,成了我們有效閱讀的首要前提。
我個人的選書方法,分享給大家:
根據讀書目的選書
如我最近想學習設計,那我就集中注意力尋找有關設計的書。如果能進一步明確方向,如平面設計,那就專注於選擇平面設計的書籍。
根據專業知名度選書
每個領域都有大牛、大咖、大V,選書之前,不如先去了解你所要了解的該領域的知名人物是誰。舉例來說,我要學習小說創作方法,那就先搜尋該領域的知名作家或者領軍人物,然後去讀他的著作,可以有效提高學習效率。
根據參考文獻選書
很多寫作態度嚴謹的作者,都會在自己的著作裡面留下參考過的書籍資訊,這就是重要的線索。
根據這條重要線索,能夠順藤摸瓜,讀到更重要的書籍,有效提升閱讀功效。
三、閱讀方法的選擇
選好讀物,接下來閱讀方法的選擇就尤為重要,否則功虧一簣。通常有以下幾個依據:
閱讀目的
如果只是為了休閒,那麼坐著躺著,翹著二郎腿都沒關係,想怎麼讀就怎麼讀。如何是為了解決某個問題而讀,那麼就要選擇功利性很強的讀書方法。
舉例來說,我要想解決“如何提高職場溝通能力”這一問題,那就根據關鍵詞“職場”、“溝通能力”等,搜尋相關書籍。同時,讀書過程,也是直面問題,無關章節統統掠過。
閱讀能力
每個人的知識結構、審美品味、個性氣質和基礎能力都不一樣,即便是讀同一本書,也不可能讀出完全一樣的結果。
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一千個讀者就一千個哈姆雷特。
根據自己的閱讀水平,選擇難易度合適的方法。如果一味追求高大上,每讀一本書都來一通“思維導圖”,就沒必要了,且浪費時間。
例如我最近在讀哲學類的書籍,因為功底不夠,所以選擇了“瀏覽”+“跳讀”的方法。一來可以選擇能讀懂的內容,二來減少不必要資訊的干擾。
全民閱讀時代來了,一起去迎接知識浪潮的挑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