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孩子愛上閱讀,是每個家長都在思考的問題。
但是,家長群裡經常看到這樣的話題:學校推薦的書、家長們認為的經典讀物,買回來給孩子,他們都不愛看。
孩子們熱衷於看:搞笑、動漫、盜墓、偵探懸疑、魔幻、科幻等型別的書,初中女生愛看網路言情小說。
但是,想一想我們學生時代的時候都在讀什麼?不也都不是什麼正經玩意兒的書嗎。
一個70後家長說“堅決打擊言情仙俠類小說”。我問,你初中時沒看過金庸古龍?你老婆沒看過瓊瑤?老師家長沒收你的書的時候,你恨嗎?為什麼一旦屁股坐到了家長的位置上,就忘了自己是怎麼長大的呢?
我發現一個很有趣的事,無論80後和現在的00後,家長都一個德性:看不得娃高興,娃喜歡看什麼,他們就打壓什麼。而在打擊和反打擊的鬥爭中,得勝的往往是孩子。“還要在他們回來前關電視……還要記住關電視前的頻道、音量,都要復原。”—— 80後當年的鬥爭經驗看得我哈哈大笑。
很多老師和家長認為孩子愛看的那些書和影視劇,都是不正經的東西,玩物喪志,甚至擔心言情小說讓青春期的孩子早戀,他們說要讓孩子看正能量的書。
一對70後父母,女兒是日本動漫迷,為了阻止女兒這個“不正當”的愛好,他們斷了家裡的網路。
他們要求女兒看正能量的書,我問什麼是正能量的書?他們說《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還有嗎?還有……還有,那個……那個《曾國藩家書》。我樂噴了!我問他們,這幾本書你們都看過嗎?愛看嗎?答案當然是:沒看過(《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看過連環畫)。
一位家長,得知《魔戒》《納尼亞傳奇》的作者是兩位牛津教授,是世界奇幻文學的神作後,震驚了。她還以為是網路上胡亂編造的東西呢。
▲ 《納尼亞傳奇》作者C. S. 劉易斯先後在牛津和劍橋任教
我發現:
語文新課標必讀書目是國家教委於2003年推出的,2006年經過修訂。我百度了一下這個書目:
我家孩子剛上預備,語文課要求讀的小說是《海底兩萬裡》《城南舊事》,我還納悶為什麼選這麼舊的兩本書,原來是新課標規定的,義務教育階段都要用。
▲ 《城南舊事》繪本插畫
我還找出了電影《城南舊事》給他們看,他們也沒啥興趣。如果不是完成課業,他們是不會看這兩本書的。
為什麼必讀《海底兩萬裡》?沒有與時俱進的科幻讀物了嗎?00後愛看的是《星球大戰》《星際迷航》。
為什麼不可以推薦阿西莫夫的《銀河帝國》?他的書是電影《星球大戰》的基石,他提出的“機器人學三大法則”是當今機器人學的基本法則。他被讀者成為“神一樣的人”,預言了今天的生物科技、網際網路數字圖書館,預言了人類將進行太空殖民。
還有《格列佛遊記》,此書一向被視為兒童讀物。不得不說,這確實是一本好書,民國就有四個譯本,但是其中對現實的辛辣諷刺不是兒童能夠讀懂的。
那麼,今天的《格列佛遊記》是什麼呢?是《哈利·波特》啊!!!
正義戰勝邪惡,不畏艱險,小夥伴的真摯情誼,老師對學生的關愛啟發和引導,勤奮學習知識面廣,腦洞開啟拓展思維,孩子對父母的愛,親情的偉大……家長想要的正能量,《哈利·波特》全都有!
對今天的孩子來說,《西遊記》的吸引力遠遠比不上《哈利·波特》。
我自己本身也是哈迷,《哈利·波特》系列的書我自己全部都看完了。前年我帶著兒子去大阪環球影視城的哈利波特主題樂園,雖然耳朵裡都是日文,可是他們對每一處如數家珍,喝了黃油啤酒,買了魔法棒魁地奇球回來,成了童年最美好的回憶。
所以,想讓孩子愛閱讀,作為父母,自己得愛閱讀,所謂教育,是在潛移默化中發生的,而不是根據語文新課標必讀書目,把一摞書買回來,命令孩子:你去看(最要命的是還要交讀書報告)。
看書,是一種享受和娛樂。看書,一旦成了教學任務,那些名著一旦成了教科書,必讀書,閱讀的胃口將被徹底敗壞。
你逼過孩子背唐詩嗎?知道為什麼基本沒用嗎?因為你的方法就是交給TA一個學習任務去完成,而唐詩,如果不能領略她的美,味同嚼蠟。
讓孩子喜歡看書的過程,就像發豆芽(你得努力),有的發了,有的沒發。你要有耐心,急不得。
不管從科幻、懸疑、動漫、武俠、言情、世界名著哪個入口進入,都有可能讓孩子愛上閱讀,並沒有高低貴賤之分。
最後,還有一個家長很關心的問題:現在都是在網路上、電子書上看書了,還要買紙質書嗎?家裡還要放書架嗎?放在書架上的那些書,孩子不看,咋辦?
我認為書架和紙質書還是必須要有的,目的就是讓孩子隨手可拿。這些年為了讓孩子看書,我花了很多心思,有些書我買給他們,翻了幾頁就擱在書架上了。有的時候不知道被什麼事情觸動,他們又會拿起來看看。
對於孩子讀書,最重要的是引導,而不是打壓。
如何讓孩子愛上閱讀,是每個家長都在思考的問題。
但是,家長群裡經常看到這樣的話題:學校推薦的書、家長們認為的經典讀物,買回來給孩子,他們都不愛看。
孩子們熱衷於看:搞笑、動漫、盜墓、偵探懸疑、魔幻、科幻等型別的書,初中女生愛看網路言情小說。
但是,想一想我們學生時代的時候都在讀什麼?不也都不是什麼正經玩意兒的書嗎。
一個70後家長說“堅決打擊言情仙俠類小說”。我問,你初中時沒看過金庸古龍?你老婆沒看過瓊瑤?老師家長沒收你的書的時候,你恨嗎?為什麼一旦屁股坐到了家長的位置上,就忘了自己是怎麼長大的呢?
我發現一個很有趣的事,無論80後和現在的00後,家長都一個德性:看不得娃高興,娃喜歡看什麼,他們就打壓什麼。而在打擊和反打擊的鬥爭中,得勝的往往是孩子。“還要在他們回來前關電視……還要記住關電視前的頻道、音量,都要復原。”—— 80後當年的鬥爭經驗看得我哈哈大笑。
很多老師和家長認為孩子愛看的那些書和影視劇,都是不正經的東西,玩物喪志,甚至擔心言情小說讓青春期的孩子早戀,他們說要讓孩子看正能量的書。
一對70後父母,女兒是日本動漫迷,為了阻止女兒這個“不正當”的愛好,他們斷了家裡的網路。
他們要求女兒看正能量的書,我問什麼是正能量的書?他們說《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還有嗎?還有……還有,那個……那個《曾國藩家書》。我樂噴了!我問他們,這幾本書你們都看過嗎?愛看嗎?答案當然是:沒看過(《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看過連環畫)。
一位家長,得知《魔戒》《納尼亞傳奇》的作者是兩位牛津教授,是世界奇幻文學的神作後,震驚了。她還以為是網路上胡亂編造的東西呢。
▲ 《納尼亞傳奇》作者C. S. 劉易斯先後在牛津和劍橋任教
我發現:
1. 很多家長自己壓根不看書,只刷朋友圈。他們根本列不出一個靠譜的“正能量”書單。2. 現在很多語文老師也不看書,他們給學生的“正能量”推薦書單來自語文新課標必讀書目。語文新課標必讀書目是國家教委於2003年推出的,2006年經過修訂。我百度了一下這個書目:
我家孩子剛上預備,語文課要求讀的小說是《海底兩萬裡》《城南舊事》,我還納悶為什麼選這麼舊的兩本書,原來是新課標規定的,義務教育階段都要用。
▲ 《城南舊事》繪本插畫
我還找出了電影《城南舊事》給他們看,他們也沒啥興趣。如果不是完成課業,他們是不會看這兩本書的。
為什麼必讀《海底兩萬裡》?沒有與時俱進的科幻讀物了嗎?00後愛看的是《星球大戰》《星際迷航》。
為什麼不可以推薦阿西莫夫的《銀河帝國》?他的書是電影《星球大戰》的基石,他提出的“機器人學三大法則”是當今機器人學的基本法則。他被讀者成為“神一樣的人”,預言了今天的生物科技、網際網路數字圖書館,預言了人類將進行太空殖民。
還有《格列佛遊記》,此書一向被視為兒童讀物。不得不說,這確實是一本好書,民國就有四個譯本,但是其中對現實的辛辣諷刺不是兒童能夠讀懂的。
那麼,今天的《格列佛遊記》是什麼呢?是《哈利·波特》啊!!!
正義戰勝邪惡,不畏艱險,小夥伴的真摯情誼,老師對學生的關愛啟發和引導,勤奮學習知識面廣,腦洞開啟拓展思維,孩子對父母的愛,親情的偉大……家長想要的正能量,《哈利·波特》全都有!
對今天的孩子來說,《西遊記》的吸引力遠遠比不上《哈利·波特》。
我自己本身也是哈迷,《哈利·波特》系列的書我自己全部都看完了。前年我帶著兒子去大阪環球影視城的哈利波特主題樂園,雖然耳朵裡都是日文,可是他們對每一處如數家珍,喝了黃油啤酒,買了魔法棒魁地奇球回來,成了童年最美好的回憶。
所以,想讓孩子愛閱讀,作為父母,自己得愛閱讀,所謂教育,是在潛移默化中發生的,而不是根據語文新課標必讀書目,把一摞書買回來,命令孩子:你去看(最要命的是還要交讀書報告)。
看書,是一種享受和娛樂。看書,一旦成了教學任務,那些名著一旦成了教科書,必讀書,閱讀的胃口將被徹底敗壞。
你逼過孩子背唐詩嗎?知道為什麼基本沒用嗎?因為你的方法就是交給TA一個學習任務去完成,而唐詩,如果不能領略她的美,味同嚼蠟。
讓孩子喜歡看書的過程,就像發豆芽(你得努力),有的發了,有的沒發。你要有耐心,急不得。
不管從科幻、懸疑、動漫、武俠、言情、世界名著哪個入口進入,都有可能讓孩子愛上閱讀,並沒有高低貴賤之分。
最後,還有一個家長很關心的問題:現在都是在網路上、電子書上看書了,還要買紙質書嗎?家裡還要放書架嗎?放在書架上的那些書,孩子不看,咋辦?
我認為書架和紙質書還是必須要有的,目的就是讓孩子隨手可拿。這些年為了讓孩子看書,我花了很多心思,有些書我買給他們,翻了幾頁就擱在書架上了。有的時候不知道被什麼事情觸動,他們又會拿起來看看。
對於孩子讀書,最重要的是引導,而不是打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