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自由吃瓜鵝
-
2 # 柳柳的日常
我是90後,我是聽周杰倫的歌長大的,特別是初中時期最瘋狂,那時候學校條件不太好一個禮拜只有一節微機課,那節課就是我的最愛,從上課起偷偷的聽他的歌到下課……很多歌詞我也不懂,但為什麼覺得好聽我也不知道就是喜歡……
剛好周杰倫現在出了新歌,是我聽不清的歌詞,我的青春好像又回來了……
我身邊的90後朋友大多數也是喜歡周杰倫,至於80後應該也有屬於自己青春記憶裡那些不可替代的歌及歌手……
也許我不是喜歡他的歌,只是懷戀我的青春年華……
-
3 # 只是太紈美
周杰倫的歌90後大部分都知道,代表作太多了,最近剛出的新歌也非常好聽,免費分享周董的歌
https://quqi.gblhgk.com/s/3613122/DSqUqa0ftBoF7YCl
-
4 # 美尚super霖
不對,絕對是80後
本人就是80後,周杰倫的歌,貫穿了大部分80 後的青春,因為那個沒有網路資訊爆炸,有的只有磁帶隨聲聽和mp3的年代,都是默默的聽歌,默默的喜歡。歌單裡有個“周杰倫”裡面有66首歌,每聽一首歌我都能回憶起過去的一段歲月。
那種買CD的感覺很不一樣,放進vcd裡,可以聽整整一年
我對周杰倫其實沒什麼情懷。我沒把他的專輯買齊,沒去過他的演唱會,現在回想起來,我對周董的記憶片段也都是高一之前的事情了。
我小學的時候大概5、6年級吧,當時班裡有一男一女兩個”popular kids”,我因為聽話成績好是那個女的,那個男孩子要機靈有趣得多了。當年閉塞小城的小學生只知道“老鼠愛大米”“求佛”,他拿來一盒周杰倫的磁帶之後,不到一週我們全班都會唱“七里香”了。一時間他被追捧為“班級音樂教父”級人物,我當年清高的小眼睛因為這首歌的緣故仔細看了他幾眼,於是有了後來因為一塊牛肉乾引發的短暫“戀愛”。此乃後話。
但是“七里香”的故事還沒完。我有個朋友,初中那會兒QQ名就叫“秋刀魚”,我們那時候圈子裡有個大家公認的“貓系“女生,後來他倆成了真我們才反應過來,哦,“秋刀魚的滋味,貓跟你都想了解”。
現在看來這個封面真的土得可以了
我小時候土,第一次正兒八經去電影院看電影,是初中的時候跟同學去看“滿城盡帶黃金甲”。當年我爸還不會上豆瓣,不知道這片子裡有很多乳溝,我和小夥伴才得以看到那麼多金子和美女。到今天我看過不少片子,還記得李曼修長的脖子,恰到好處的酥胸,勾在太子身上嫣然一笑,我的天哪!咳咳,話題偏了……這片子裡周董演了一個挺正直的王子,但是關鍵不在這,關鍵是結尾他在滿地菊花中輕輕唱“菊花臺”,這首歌成為了我那段時間的最愛,從來不開口唱歌的我也沒事哼哼兩句,還被我後座的男生委婉提示“要不開原唱吧”。
我們那時候音樂課常常被語文數學化學老師佔用,有一次難得沒被佔用的時候,一個從來沒有當眾唱過歌的同學唱了一首周杰倫的“軌跡”。我當時覺得唱得太TM好了!這男孩兒後來同我左前方的男孩兒、後座的男孩兒一起,晉級為“班級三大麥霸”,有趣的是“三大麥霸”都鍾愛周杰倫的歌,最後的畢業告別儀式上一起唱了一首“東風破”,全班淚目。
我從沒追過周杰倫,也沒買過貼畫海報和周邊。我對他歌的興趣遠大於人,我覺得那個年代好多都是這樣的,不像現在追小鮮肉,還真是“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我一直嘗試理解這幫子00後是因為什麼喜歡上屏幕後面高度磨皮的人臉的——大概,這就是代溝?
那會子網路正在打破以往的音樂壁壘,128mb的MP3到處都是。你知道128mb是個什麼概念麼?就是音質特差那種歌,大概能存個十來首吧,所以就要不斷地刪除舊的才能加入新的。那時候說“這首一直躺在我歌單裡”,那妥妥的是真愛。我還記得我在操場紅跑道上練800米的時候耳機裡反反覆覆的“你隨風飄揚的笑,是迷迭香的味道”,那首《迷迭香》我一直覺得是周董冷門歌裡的遺珠,至今還愛不釋手。
我現在已經很少聽周董了,但是他的確是我的音樂啟蒙。我在百度音樂盒和千千靜聽(都是非常古早的音樂平臺)上面翻找周杰倫的歌時候,也順便知道了艾薇兒,布蘭妮,邁克爾傑克遜這些歐美金曲榜上的常客。我聽的第一首獨立音樂人的作品,是愛爾蘭女歌手Sinead O"Connor 的a perfect Indian,第一首搖滾樂隊的作品,是muse的“unintended”,第一首金屬樂隊的作品是一個芬蘭樂隊stratovarius的“forever”。這些歌都是百度音樂盒裡別人做的歌單推薦的,我那時什麼都不懂,但是上網最大的樂趣就是在這些歌單裡面尋找旋律抓耳的音樂。
回頭看自然明白當年這樣免費下載人家的東西是不對的,但是今天我已經會給我喜愛的音樂人付費。我感激百度音樂盒帶給我的樂趣,也是從那開始,聽音樂成了我最大的業餘愛好。我後來才漸漸理解了專輯不是簡單的合集、記住音樂人名字的重要性、現場的震撼力和音樂的流派之類的基本常識。我覺得自己像一個木頭小人兒,折騰了好久才剛剛入門,但是我一點兒也不會看不起當年買十塊錢耳機聽盜版MP3的我自己,那種不得其門而入之下對音樂的嚮往,才是一切的開端啊。
我媽媽對周杰倫也很熟。她時不時還開我的玩笑——哎那個唱歌唱不清楚的,叫什麼周杰倫的,你現在怎麼不聽了?她的看法基本代表了上一輩對周董的看法。我們當年聽周董是叛逆,現在80/90後進入社會有了話語權,於是周董成了正統。這讓我想起60年代的時候披頭士和滾石也曾經是年輕人壓在床單底下的狂歡,如今早已被捧上聖壇。
我想周杰倫是不會被捧上聖壇的,他的歌屬於年輕人。我雖然只是個音樂小白,但是我知道音樂作為一種藝術表達,有很多高階的審美。周董的歌像沙子炒花生,火候到了,開了口兒,滿屋子都是香味。品嚐紅酒需要門檻,但是吃花生不用。人們不一定需要紅酒,卻一定留戀年味裡花生爆裂開來的豐足熱鬧。那些浮在半空中的輕柔旋律,纏繞了一代人的整個青春期。那些哼哼哈嘿的打鬧和“走過的走過的生命”,真是童年心愛過得玩具,偶爾看到了,還是滿心溫柔啊。
周董的才華,不是藝術家的曲折幽微,而是一種美國rap明星式的流暢明亮,信手拈來。它或許不深刻也不“高階”,不痛苦也不夠“震撼人心”,它始終帶著一種青春期的輕浮,桀驁,苦悶,溫柔。但是這種信手拈來本身,就是無可爭議的才華。
前兩天網上開始了一場周杰倫和蔡徐坤粉絲的“打榜”競賽,說實話我對這種無聊的粉圈遊戲沒有興趣,但是我覺得這件事的結果挺有意思的。我身邊真正追星的傑迷很少,但是幾乎所有人都對周董有好感。用你們粉圈的話,可以說我們這一代人,幾乎人人都是周董的“路人粉”。為周董投票的,很多都是第一次打榜。這已經絕不僅僅是兩家粉絲的一場競賽,甚至不是90後和00後兩代人的角力戰,而是圈外的我們對新興的、不太熟悉的粉圈文化的反抗。
我們各自堅持著各自的陣地,60/70後們以過來人的姿態看我們的笑話。本來啊,大家站在自己的立場上,喜歡就喜歡,討厭就討厭。也讓喜歡的去喜歡,討厭的去討厭吧。
我看到微博上一段話,寫得很好,是這樣說的:
“杰倫的的初代粉大多已經成家立業,後來的粉絲也基本上考入大學,或參加工作。即使上網,似乎也沒有更多時間參與超話的打榜任務。
我覺得這次打榜,充滿了樂觀主義和英雄主義精神,像極了《功夫》這部電影裡隱藏於市井的各路大俠,雖為生活所累,但為俠為義,到關鍵時刻一呼百應,撐起一方場面,震得氣消雲散。
而事情過去之後,大家忽然就重回舊崗,如同無事發生,天邊飛鳥,日落萬物懸,月照大地真乾淨。
我喜歡這次打榜。真的如滄海一聲笑,浮沉隨浪記今朝。
老粉不散,只是神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