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xrh鴻雁
-
2 # 景陽鍾
孔子生平做了什麼事?有什麼貢獻?
孔子(生於公元前551年―卒於公元前479年)祖籍宋國慄邑,生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編了一部史書名叫《春秋》。這部史書中記載的時間跨度與當時歷史階段的時代﹙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大體相當,所以後人就將這一歷史階段稱為春秋時期。當時周朝平王被迫遷都, 史稱東周。
孔子生活的春秋時期是中國文化大發展的時期。中國在古代創造了燦爛的文化藝術,具有鮮明的特色。孔子生活的時代,是一個“百家爭鳴,百花齊放”, 思想解放的時代,以孔子、老子、墨子思想為代表的三大哲學體系為主流,形成“諸子百家”學術流派,形成百家爭鳴繁榮的局面。 當時思想文化中流傳最為廣泛的是法家、道家、墨家、儒家、陰陽家、名家、雜家、農家、小說家、縱橫家、兵家、醫家的各種思想。其中孔子儒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孔子生活在春秋時代後期,親自參加了社會實踐並致力授業,親傳弟子三千人,賢者七十二位。孔子青年時代開始做“委吏”、“乘田”小官,到五十歲知天命以後,逐步被任命為中都宰、司空、大司寇、代理宰相,攝行相事,兼管外交事務。孔子攝行相事三個月,史稱“路不拾遺,夜不閉戶”, 但也傳說他曾以“五惡”的罪名,以言論定罪,誅殺少正卯。孔子當政失寵後,致力於教育,離開魯國,與弟子周遊列國輾轉於衛、曹、宋、鄭、陳、蔡、葉、楚等地十四年,歷經過宋之危、喪家之犬、受困陳蔡之困,遊走四方積極勸善,但百家爭鳴局面, 五色令人盲,五聲致人聾,到處傳播的是法家之言。失望至極的孔子所用無果, 返回魯國養老,修訂《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傳世。孔子是儒家學說的創始人,被後世尊為“孔聖人”。
孔子是中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是中華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之一。
-
3 # 老塊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在魯國任官吏,自辦學校,是中國古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
一、孔子生平事蹟
孔子先世是宋國貴族,因政治鬥爭失敗,逃到魯國。由於“貧且賤”,求知考自學。
孔子學無常師。相傳曾問禮於老聃,學樂於萇弘,學琴於師襄。
孔子曾做過“乘田”(管畜牧)、“委吏”(司會計)等官。他對自己的工作無論大小事都一絲不苟。當管理牛羊的小官時,他說:“叫我管牛羊,我就得把牛羊養得肥胖強壯。”後來管理倉庫,他又說:“我要把倉庫的賬目計算得一清二楚。”
五十多歲時,孔子由魯國中都宰(主管中等都城行政長官)升任司寇(掌管刑獄與糾察)。
孔子為宣傳其政治主張,先後周遊宋、衛、陳、蔡、齊、楚等國,聚徒講學,前後達十三年,自稱:“如有用我者,吾其為東周乎?”但均未被採用。六十八歲時返回魯國,晚年致力於教育。
二、孔子主要貢獻
1、孔子提出“仁”、“禮”學說
他主張尊崇堯、舜、文、周公,希望當政者有所興革。他認為大至國家,小至家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都要以一定的倫理來維繫。因此,人們都要加強個人修養,各守其位,各司其事,各盡其職。他把這些行為規範概況為八個字,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再進一步昇華為一個字,那就是“仁”,“仁”即“愛人”。為實現“仁”而制定的制度和行為準則為“禮”。孔子主張“仁政”,反對暴政,反對慘酷剝削,反對“非禮”,都是他的思想觀點的體現。
孔子有關“仁”和“禮”的學說把中國古代的政治和社會倫理思想推進到一個新的階段,此學說是中國封建時代政治和社會理論的精華。其學說後來被封建統治者利用和改造,成為中國兩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統思想,對後世影響極大。
2、孔子是中國古代私人辦學的先驅
孔子以六科教育學生。六科也稱六藝,就是禮、樂、射、御(駕駛馬車)、書、數。他的教育思想進步,主張“因材施教”、“有教無類”;要求學生“溫故而知”;教育學生“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孔子熟悉古代經典,相傳曾經刪定“六經”作為教材。“六經”即《詩》《書》《易》《禮》《樂》《春秋》。《樂》已佚失,其他五經尚存。
這樣,孔子對中國古代文化傳承也做出了重大貢獻。孔子言行由他第子整理成《論語》一書。
-
4 # 使用者王者孝
其一,他創辦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所私學。“有教無類",受教育不分貴賤。用現代人的話,受教育不分高低貴賤,窮人和富人。實際上在私有制社會條件下,是不可能實現的,有多少錢,受多少錢的教育。沒有錢,上學、考上什麼學校都是望洋興嘆。
孔子辦教育出於透過教育宣傳他的儒家主張。
其二,創立了儒家學說,他的整個學說帶有保守性質。他反對古代中國生活中一切新東西,而主張恢復過時的舊社會制度,企圖使舊的傳統制度的宗教儀式永世長存,他把人分為“君子”和“小人”。孔子認為“小人"應俯首聽命於“君子”。為此目的,他制定了一種以“仁”即“人道”的概念為基礎的倫理學說,由於孔做過"儒”(古代辦喪事的)稱為儒家。
其三,信天命,創立天命說。自然界及人都是天創造的,人應聽命於天;皇帝、奴隸主貴族代表天意,人應聽命於天子皇帝。
-
5 # 柔石204117591
第一,孔子為中華文化的傳承作出了巨大貢獻,作《易傳》,寫《春秋》,繼往開來。孔子之前的中華文化因孔子得以傳承,孔子以後為中華文明的傳承,成為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的文明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為。
第二,孔子的教育思想,因材施教,有教無類,悔人不倦……成為萬世師表,為中華教育從思想到技術提供了模板。
第三,孔子的人格魅力,以仁為核心的儒家思想,對歷代統治者提出了一定的精神約束。
回覆列表
孔子:興辦私學,不論貧貴,有教無類等,主張尊師重道。弟子三千,身通六藝者有七十二人。他曾帶領部分弟子周遊列國。晚年整理典籍:《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去世後,其弟子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論語》。
他建立了完整的道德思想體系,也就是,仁、禮。天下沒有欺詐,沒有盜賊,路不拾遺,夜不閉戶,人人講信修睦,選賢舉能,大道之行及天下為公也。後來不同歷史時期,不同階段的思想家提出不同內容的憧憬藍圖和奮鬥目標,這種思想對進步思想家、改革家也有一定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