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科技泰坦
-
2 # 科技數碼秀
確實,題主提到的這個問題,是一件非常值得思考的事情。
其實我對於智慧電視的印象,更多的是傳統電視大屏與網際網路技術的融合所誕生的。伴隨著網際網路的快速普及,以智慧電視為主的OTT終端裝置,如今已經成為了大部分使用者享受客廳娛樂的關鍵之所在。
不過,也正是因為如此,在巨大的消費空間面前,以BAT為首的網際網路巨頭也開始將目光放到了OTT行業的身上。
儘管當下,中國的智慧電視市場已經從初具雛形演變成為了行業風口。但其實對於一直在網際網路行業摸爬滾打的BAT來說,佈局智慧電視領域仍需要不小的勇氣。而在這一點上,恰逢樂視集團的衰落,更使得網際網路巨頭對OTT行業的信心大打折扣。
只不過,在OTT終端裝置的推動下,客廳經濟的復甦已經成為了一個必然的趨勢。甚至在終端規模的推動下,有不少業內專家認為,大屏電視甚至將有可能會成為接下來佈局智慧家庭的重要入口。
為此,對於那些看到了樂視的衰落,同時也意識到了OTT行業前景的網際網路企業來說,做不做智慧電視,確實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不過,正如題主所說,目前以百度、阿里、騰訊為首的網際網路巨頭,正在加快尋找“合作伙伴”的步伐。
從我個人的角度上來看,無論是樂視也好,還是小米也罷,網際網路智慧電視對於大屏生態以及產業鏈的佈局,仍然還是比較薄弱的。如果可以透過OTT終端裝置,將內容、系統以及技術植入到大屏系統生態當中,大力佈局使用者流量變現,或許要比“薄利多銷”的模式要好得多。
但是在這一點上,在OTT新媒體營銷上做出的還算出色的酷開網路,確實憑藉著全新的新媒體營銷機會,持續獲得了網際網路巨頭的關注。
雖然硬體盈利時代已經過去,但是伴隨著使用者流量激增,大屏廣告市場確在OTT產業的快速發展中,獲得了長足的發展。當然,雖然廣告市場能為OTT企業以及投資者帶來更多的商業價值,但實際上,廣告主對於創意和策略的要求也變得更為苛刻。
在此基礎上,如果想要透過大屏運營來完善系統生態,還需要OTT企業對大屏營銷模式,進行更多的思考。
不過,有意思的是,現在OTT行業似乎很看好酷開網路的這種"用現金吸引關注,用活動撬動流量"的方式。
當然,這並不是說大屏廣告對於OTT終端的意義有多麼終端。
只不過,商業閉環更加完整的OTT企業,可能更容易受到網際網路巨頭的關注。對於BAT來說,自建OTT電視業務絕對是一個費力不討好的事情。但是投資系統生態已經趨於成熟的酷開網路來說,這完全是一筆超值的買賣。
BAT是中國網際網路的三座大山,涉及的領域很廣,但一直沒有做智慧電視,也不做OTT。不過他們對OTT的投資很多,比如百度騰訊都投資了酷開網路,裡面有啥門道?
回覆列表
其實BAT不做智慧電視以及OTT我個人感覺是分三部分原因,第一部分就是在最開始行業剛有一些苗頭的時候,BAT並沒有及時進入。等他們想做的時候發現,整個行業已經接近於飽和,雖然他們能夠憑藉自身的影響力以及龐大的使用者數量搶佔一些市場份額,不過這樣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做法肯定尺他們想要看到的的最終結果。
這就好比如果現在BAT宣佈進入智慧手機市場,非但不能一下子就把市場份額搶過來,還會受到國內幾大知名手機廠商聯合起來圍攻,因為他們知道一旦把市場份額給丟了,按照BAT的尿性是絕不會給他們太多活路的,所以這個舉例可能有點偏,但是道理就是這麼一個道理。
第二部分原因是與其自己去佈局,不如直接收購來的省事,並且可能還會更加省錢。一個行業最燒錢的時候就是行業剛剛興起佈局的時候,這一點從當初美團外賣和百度外賣以及餓了麼之間的鬥爭就可以看出一二。我記得美團外賣當時公佈了一項資料,他們在與對手進行補貼大戰的時候經常一天就燒進去幾千萬。所以在一個行業初步成型的前期,想要搶佔市場份額幾乎就只有這一條路可以選擇。因此還不如等你們打的差不多彈盡糧絕的時候,我再站出來直接收購你們,或者給予大額投資,這可謂是一箭三雕。
最後一個原因就是,酷開本身的實力,有資料顯示,目前,酷開系統終端啟用數量已經突破3300萬,月活躍終端1700萬臺,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智慧電視OTT平臺。另外2017年,酷開網路營收達到3.42億,內容營收增長255%,其中OTT廣告業務收入達到2億元,同比增長472%,使用者的消費時長平均達到5.5小時。
這麼漂亮的資料我看即便是BAT來了也不過如此吧嗎,面對這麼強大的酷開,如果不能將其擊敗,那就只能做朋友。所以說BAT的選擇決定是明智,即便靠自身的實力跟酷開大戰一場能夠勝利,估計也會元氣大傷,所以還不如直接投資酷開來的省事。
說的我都有些累了,講了這麼多總算是把我心裡想要說的東西都說了出來,其實不僅是OTT行業以及酷開公司,在其他的行業BAT這樣做的例子也比比皆是。只不過對於OTT行業來說,酷開的實力過於強大,聽說他們的市場份額能夠領先第二名2倍之多,如果換做是你肯定也會投資酷開,多一個朋友總比多一個敵人要強。
邏輯上有點小亂,不過仔細看一遍也能明白我想要表達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