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欲雲談史論今
-
2 # 立志成蟲
褒姒和妲己多少還有替亡國之君背鍋的成分,比不的“驪姬亂晉”來的實在。驪姬的老公是春秋時代晉國國君晉獻公,晉獻公一代梟雄,可惜老了太寵幸驪姬,而驪姬也一心想讓自己的親生兒子繼承君位,還挑撥離間晉獻公和其他兒子們的關係。導致太子申生含冤自殺,公子重耳(霸主晉文公)和公子夷吾(晉惠公)不得不逃往國外。晉獻公死後,驪姬如願以償讓自己的兒子當上了國君,可惜這母子在晉國勢力淺薄支援度太低,控制不住局面,很快驪姬母子都被殺,晉國陷入內亂
-
3 # 小桔子成長樹
驪姬的老公雖然不是天子,但是春秋時期天子已經沒有什麼號召力了,基本上就是個擺設,吉祥物。驪姬的老公是晉獻公,晉國在春秋時期是大國,這種大的諸侯國的國君,不是天子卻上次天子。這是驪姬出名的原因之一。
其二,驪姬本人也夠壞,真正的蛇蠍心腸。晉獻公一共有五個兒子,其中兩個是驪姬給他生的,是兩個最小的兒子。驪姬一心想讓自己的兒子繼承君位,因此想出了惡毒的計劃陷害太子申生。她對晉獻公說重耳對自己非禮,晉獻公當然不信。驪姬就讓晉獻公第二天躲在花園的角落裡觀察。驪姬要申生陪她散步,驪姬是申生的後媽,後媽要他陪著散步那就陪唄。但是沒想到驪姬之前在頭髮上抹了蜂蜜,一進花園就有蜜蜂圍著驪姬的頭髮轉。驪姬要申生幫她驅趕蜜蜂,於是申生就用袖子在驪姬的頭上揮。驪姬左右擺頭,躲避蜜蜂,申生就左追又趕趕轟蜜蜂。晉獻公這時候已經是個糟老頭子,早就老眼昏花了。他躲在花園的一角,老遠望去,見到的是驪姬左躲右閃,而申生則左撲右撲。類似咋們今天的借位拍攝。這下可把晉獻公氣壞了,回去之後就要廢了申生,而驪姬卻裝出一副良善模樣,堅決不同意。於是晉獻公就讓申生回到了自己的封地。
過了一些日子,驪姬託人告訴申生,說自己夢見申生的母親找她要吃的,要申生祭祀一下他的母親。按照當時的風俗,祭祀之後的酒肉是要分給親族吃的。於是申生就把祭祀之後的酒肉送給了晉獻公。晉獻公見到正要吃,驪姬卻說外面來的東西需要小心。於是晉獻公就把肉扔給了狗,沒想到狗吃了就被毒死了。驪姬則大哭,說申生要謀害他們母子。於是晉獻公大怒,要殺申生。有人給申生通風報信,而申生的做法卻大大出乎人們的意料。申生聽到這個訊息後不但沒有逃走,反而自殺了。申生的二弟三弟——重耳和夷吾聽到訊息後,趕忙逃往別的諸侯國。
第三,就跟申生的二弟重耳有關係了。重耳之後輾轉回到了晉國,當上了國君,並且成為第一任春秋霸主。說到春秋戰國,就不得不提到春秋五霸;而說到春秋五霸,就不得不提到第一任春秋霸主齊桓公;而說到齊桓公是如何當上國君的,就不得不提到驪姬。綜上所述,驪姬就出名了,與妲己褒姒齊名了。
回覆列表
驪姬之所以出名,且與妲己褒姒齊名,是因為她們擁有類似的經歷。
此三女子共同的遭遇,是都是丈夫討伐本國之後,作為贖罪禮物嫁給丈夫的:妲己是商王室討伐蘇國後,蘇國獻給紂王的贖罪禮物;褒姒是周王室討伐褒國後,褒國獻給周幽王的禮物;驪姬是晉獻公討伐驪戎後,驪戎送給晉獻公的贖罪禮物。
此三女子的另一相似之處,就是出嫁後,都對嫁入國造成了巨大傷害:妲己被《封神演義》描述為狐狸精,慫恿商紂王大勢殺戮商王室大臣,混亂了商王室朝綱;褒姒更是被《史記》描述成烽火戲諸侯的罪魁禍首,她迫使周幽王廢了元妃姜氏,引發了周王室與西申國的巨大矛盾,最終促成了犬戎滅西周的悲劇;驪姬嫁入晉國後,誘使晉獻公殺死太子申生,趕走公子重耳與公子夷吾,引發了晉國曆史上的一場大悲劇。
三人遭遇相同,又揹負了同樣罪名,享有同樣的名聲也就不奇怪了。這與驪姬的老公是不是天子無關了。然而,從歷史史實角度而言,三位女子是否應該承受如此嚴重的罪名卻應該有所區別。
妲己之罪,《封神演義》所演繹出來的故事顯然不應該作數。周武王在《牧誓》中說的“牝雞司晨”與“今商王受惟婦言是用”,算是周人對妲己罪行的正式定性。但在這裡,妲己的罪行是否為史實,就只有天知道了。至少有一點,把商滅歸罪於妲己,不過是小說家言。商王朝之所以被周王朝所取代,更多地體現在周人先進的文化和文明程度上,並非因為妲己。
褒姒之罪,《史記》所記載的“烽火戲諸侯”故事並不是史實。因此,由她來承擔西周覆滅之罪也過於誇張。西周覆滅,根因是分封制、宗法制、藉田制三大制度長期運作的弊端造成,這不是褒姒一人所能承擔的罪過。
唯有驪姬,在嫁入晉國後亂政卻是史實。以《國語•晉語》所記,驪姬在陷害太子申生的過程中,簡直是將人性研究得太透徹了。太子申生為人潔身自好,不忍心害人:可是,潔身自好之人就受不得侮辱,不忍心害人就只能害己。這就是驪姬與情人優施二人決心拿太子申生開刀的最大原因。最終,無論太子申生多麼能幹、多麼孝順,晉獻公對他多麼瞭解、多麼信任,都無法阻止驪姬一步步將申生引入死亡的陷阱,再也無法逃脫。
因此,三位女子雖然享有同樣的名聲,但史上所留罪名的可信度是完全不同的。唯有驪姬之罪最為可信——當然,《國語》所記載的驪姬與優施故事,細節過於詳細,反倒是有些讓人懷疑其真實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