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新創農人
-
2 # 樂活三農
一線農民搞科普,可行,理由如下:
2.科學技求是第一生產力。
3.理論要服務於實踐,脫離實踐的理論都是空談
4.一線農民的科普知識都是自己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寶貴經驗。
5,專家所言也不是關門造車,只是具有普遍性,但各地方氣候,水土等自然因素差異,在實踐中要知道普遍性與特殊性的關係。
-
3 # 大桃新農人
現在的新型農民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科學知識,一線農民搞起科普來比那些坐在實驗室裡的專家要實際一些,理論來源於實踐,農民掌握非常豐富的實踐經驗。現在的農業已經不能在像傳統農業那樣來耕作了,科技才是第一生產力。我覺得如果專家和農民聯合來搞開發那將是無敵的力量。
-
4 # 普洱茶老頭
農作物生長的前提就是有適宜的溼度,溫度和土壤!
作為專家,對農作物生長條件有很深的研究,也有很好的理論基礎!為我們種植作物提供了很好的環境目標!
但我們不可以忘記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而作為一線農民,他們有很多的實用種植經驗,在種植過程中摸索出了簡潔有效的方法來達到專家提出的作物生長環境的目標!
我們應該學習專家的理論知識時也應該多聽聽一線農民的種植經驗和方法!從而少走彎路,降低種植成本!更好更快的種植出作物!
-
5 # 岩石松7
農業生產一線人員搞科普,當然靠譜。那些種了一輩子地的老農,雖然他沒有什麼文化,更沒有任何理論知識,但是他的實踐經驗相當豐富。老農的這些實踐經驗都是親手從長期的勞動中得出的,非常管用,而且具體有針對性,在他的指導下去做,一些疑難問題會得到有效解決。就拿種水稻來說,水稻對水的要求十分嚴格,什麼時候要水,什麼時候不需要水,要根據不同的情況,各方面不同的因素確定。這一點書本知識,農業專家的科普也不可能講得那麼詳細具體,他們只是給你提供幾條粗略的指導和實施辦法。而有經驗的種田老手對此爛熟於心,你去請教他比你從書本上找理論知識,從專家哪裡找答案更靠譜更管用。
科普專家只是給你提供理論知識,是指導性的,農業生產上遇到的很多具體問題科普專家的理論知識是很難幫上忙的。這時候你還得去問有經驗的老農才對,他能給你最具體最有針對性的解決辦法。
再說那些科普專家的理論知識也是從實踐當中得來的。從實踐到理論,中間隔著一道坎,而很多專家是沒有經過實踐的,他所掌握的知識是教條,沒有自己的體驗,傳授給別人也只是照本宣科而已。
-
6 # 已來則安
一線農民與科普專家都是以提高農產品為最終目的。
作為一線農民,他們的實踐經驗非常豐富,在實踐過程中總結出許多行之有效的辦法,針對性非常強,由農產品的初始、成長、一直到最後的收穫階段都貢獻了不可言喻的力量。
而科普專家呢?顧名思義,專家;專業領域就包括了由最初的研發、到中期的防護、及最後的創收,一系列的理論結合實際的操作,就如某媒體上經常看到某農業專家到基地視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某農場主邀請某農業專家到場地解決應急難題等等…。由此而見,農業專家們也是經常深入到一線傳授農技,努力為農民解決生產過程中遇到的難題。
一線農民在農產品生產過程中的方法、經驗是肯定的。科普專家呢?在專業知識上結合一線實踐操作,理論結合實際,就科普而言本人傾向於科普專家。
-
7 # 鑫甜7889
這個問題其實又有什麼嚴格意義上的專家和農民之分,專家有專家的理論,而農民有農民的實踐!搞科普還是因地制宜吧!例如作物的種植收穫以及時間這個問題還是一線的農民有實踐的經驗,而照本宣科的話還會貽誤時機!一線專家注重的是時間節點。有著豐富的理論知識!
而在作物病蟲害的防治上還是專家好一些,可惜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專家和一線農民互相探討一下,理論結合實踐這才更能很好的服務三農,保障三農,為三農生產打下堅實的基礎和保障!
作物的收穫時間這個有專家依據理論知識,結合每種作物的生長特點、成熟期、生長期、收穫期等和一線的農民深入探討後進行廣泛的推廣和普及。
總之吧,農業專家注重的是理論研究和創新,但是缺乏實際的操作實踐,而一線的農民注重的是按照以往的經驗和做法以及民間的遺留方法,缺少的是科學的理論支撐。像毛澤東主席說過的一句名言“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只有專家的理論和一線農民的實際操作經驗相互補充,相互借鑑才能形成更加貼合實際操作的系統的三農生產體系!相互補充,相互借鑑,更好的為農業生產搞好服務!
回覆列表
這兩種人群比起來,我認為一線農民搞科普更靠譜一些。
農業生產一線農民雖然不是搞科研工作,但長期的的經驗積累和生產常識的掌握加起來,不輸常年坐在辦公室的專家們。
反之,常年坐在辦公室的專家們研究的只是紙上的東西,普遍的現象,具體到一個特定的地區去科普當地的農業知識還不一定靠譜。
如果把專家們放到農業生產一線工作幾年,那肯定就如虎添翼了,理論知識有了,生產經驗掌握了,那才是真正的農業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