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國是中國歷史上三大主要分裂時期之一。
中國歷史上延續時間最長的分裂時期是春秋戰國,其次是魏晉南北朝(五胡十六國),再次是五代十國時期。
魏晉南北朝這個大分裂時期被隋文帝楊堅統一天下建立隋朝。隋王朝經過短暫的和平又迅速被唐高祖李淵所滅,李淵建立唐朝之後,吸取隋朝的教訓,加強了中央集權,調整了中央和地方的權力劃分,重建了國家的軍事制度,形成了一個新的大一統政權,維持了較長時期的穩定。
但大一統局面在安史之亂後就被打破了,各地的藩鎮在安史之亂中崛起,全國各地都設定了擁有轄區內的人事、行政、財政和軍事權力的藩鎮制度,實際上這個時期就已經進入了半分裂半統一狀態。只是當時的藩鎮數量比較多,每個藩鎮的軍事實力都還有限,不足以吞併其它藩鎮,而且表面上還屬於中央唐朝的管轄。
公元878年黃巢起義,起義的戰火燒遍大半個唐王朝,最終起義軍攻陷了長安,當時的唐僖宗(873-888在位)逃到四川,起義軍在長安建立了大齊國。
為了撲滅起義,也為挽救大唐命運,唐僖宗啟用了二個人,一個是招降過來的黃巢義軍軍頭之一朱溫,另外一個是曾經同樣反叛過大唐,流亡在韃靼國的沙陀族首領朱邪克用(賜姓李,故名李克用)。此二人合力鎮壓了黃巢起義,唐僖宗得以返回長安,但這二個人又是決定未來歷史走向的重要人物。
功臣自然要受到重用,朱溫拜宣武軍節度史,封梁王。李克用拜河東節度使,封晉王。李克用死後,其子李存勖繼晉王爵位。
當然,除了這個,還有一系列人物在對黃巢起義有功而受封的重要人物,也有因起義後割據一方,接受唐王朝封爵的風雲人物,都與後來五代十國的形成有關。
等到黃巢起義之後,雖然起義最終被撲滅了,但在安史之亂後形成的藩鎮和中央相互維持的微妙平衡就被打破了,進入了藩鎮軍閥割據混戰的時期,其實五代十國就是藩鎮割據的延續和擴大。
五代:是指在公元907年,梁王朱溫篡唐稱帝開始,依次定都於中原地區的五個朝代,即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和後周這個五個政權。
十國:是指在南方及北方圍繞中原地區,在中原周邊所建立的十個割據政權,分別是前蜀、後蜀、南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荊南)、北漢。
五代十國是中國歷史上三大主要分裂時期之一。
中國歷史上延續時間最長的分裂時期是春秋戰國,其次是魏晉南北朝(五胡十六國),再次是五代十國時期。
魏晉南北朝這個大分裂時期被隋文帝楊堅統一天下建立隋朝。隋王朝經過短暫的和平又迅速被唐高祖李淵所滅,李淵建立唐朝之後,吸取隋朝的教訓,加強了中央集權,調整了中央和地方的權力劃分,重建了國家的軍事制度,形成了一個新的大一統政權,維持了較長時期的穩定。
但大一統局面在安史之亂後就被打破了,各地的藩鎮在安史之亂中崛起,全國各地都設定了擁有轄區內的人事、行政、財政和軍事權力的藩鎮制度,實際上這個時期就已經進入了半分裂半統一狀態。只是當時的藩鎮數量比較多,每個藩鎮的軍事實力都還有限,不足以吞併其它藩鎮,而且表面上還屬於中央唐朝的管轄。
公元878年黃巢起義,起義的戰火燒遍大半個唐王朝,最終起義軍攻陷了長安,當時的唐僖宗(873-888在位)逃到四川,起義軍在長安建立了大齊國。
為了撲滅起義,也為挽救大唐命運,唐僖宗啟用了二個人,一個是招降過來的黃巢義軍軍頭之一朱溫,另外一個是曾經同樣反叛過大唐,流亡在韃靼國的沙陀族首領朱邪克用(賜姓李,故名李克用)。此二人合力鎮壓了黃巢起義,唐僖宗得以返回長安,但這二個人又是決定未來歷史走向的重要人物。
功臣自然要受到重用,朱溫拜宣武軍節度史,封梁王。李克用拜河東節度使,封晉王。李克用死後,其子李存勖繼晉王爵位。
當然,除了這個,還有一系列人物在對黃巢起義有功而受封的重要人物,也有因起義後割據一方,接受唐王朝封爵的風雲人物,都與後來五代十國的形成有關。
等到黃巢起義之後,雖然起義最終被撲滅了,但在安史之亂後形成的藩鎮和中央相互維持的微妙平衡就被打破了,進入了藩鎮軍閥割據混戰的時期,其實五代十國就是藩鎮割據的延續和擴大。
五代:是指在公元907年,梁王朱溫篡唐稱帝開始,依次定都於中原地區的五個朝代,即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和後周這個五個政權。
十國:是指在南方及北方圍繞中原地區,在中原周邊所建立的十個割據政權,分別是前蜀、後蜀、南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荊南)、北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