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墨藍飄香

    中醫~中國傳統醫術,其理論依據是什麼呢?

    中國醫療領域的文化瑰寶~中醫理論來源於對醫療經驗的總結和中國古代的陰陽五行思想,主要包括精、氣、神學說;陰陽五行學說;氣血津液學說;藏象學說;經絡學說以及體質、病因、發病、病機、治則、養生等理論內容。《黃帝內經》在兩千多年前就奠定了中醫學的基礎,以致於現在的中醫院校的教與學都是老祖宗留下來的古典中醫理論。

    中醫認為人是自然界的一個組成部分,其最本質的物質就是“氣”以及氣(陰氣和陽氣)的運動構成。人以天地之氣生,以四時之法成,天人合一,天人相應,陰陽二氣相互對立而又相互依存,並時刻都在運動與變化之中,正常情況下兩者處於一種動態的平衡當中,一旦動態平衡受到破壞就會呈現病理狀態。而中醫治療就是以“恆動觀”和“整體觀”的思想去修復動態平衡,在診治修復中又因時、因地、因人制宜,並非千遍一律。

    陰為“體”,陰為有形之體;陽為“用”,陽為無形之用。陰陽交感,對立制約,互根互用,消長平衡,相互轉化。

    感知“金、木、水、火、土”的五行屬性,使其相生、相剋、制化、勝復、相侮、相乘,通過中藥調理、按摩、鍼灸、甚至心理作用去調節人體各系統之間的平衡,以此來保持身體健康。

    捻熟藏象學說~“藏”是指人體的五臟六腑;“象”是指形象:五臟六腑的解剖形態、徵象:表現於外的生理病理、應象:五臟六腑相應於四時的陰陽之象。通過視其外應以知其內臟,五臟(肝、心、脾、肺、腎)是化生和儲藏精氣;六腑(膽、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功能是腐熟水穀、分清泌濁、轉化糟粕。腦、髓、骨、脈、女子胞乃人體根基。

    氣血津液是構成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

    經絡是人體執行氣血、聯絡臟腑、形體官竅、溝通上下內外的通道。

    中醫理論認為的病因分為外感病因、內傷病因、繼發病因和其他病因。外感病因是指六淫(風、寒、暑、溼、燥、火)和癘氣;內傷病因是指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以及飲食失宜,勞逸失度。

    以上就是中國中醫理論的主要依據,運用這些中醫理論來豐富~望、聞、問、切的診治手段,在歷史長河中不斷總結經驗,推陳出新,優化理論依據,甄別大自然中的各種藥材及其理療特性,對症下藥,做到標本兼治。

  • 2 # 混沌大世界

    中醫就是中國文化,中國文化就是中醫。

    中國文化立據只有四個字,就是‘’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 就是 天道 和 人道 合一,我們既承認大環境,宇宙,我們稱為天,又承認小環境,心,心就是人。天和人的因素都考慮在內,即為天人合一。

    當然,你也可以說西方思維也是天人合一,但是東西方側重點不同,東方的重點在人上,西方的重點在天上。

    怎麼理解天人合一在中醫中的作用?古中醫的所有藥材都來自於自然,來自於天,作用於人,而人與自然又是和諧統一的,人來自於自然,人體是自然進化的結果,人體的道跟自然的道也是和諧統一的。人吃自然的東西來維持生命的執行,和吃自然的東西來調理生命的狀態,本質上都是一樣的。這是從器的層面來看。

    不管是自然還是人,都是有意志的,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和人的意志是同向而行的,兩輛同向的車,即使發生一點碰撞,也不會太嚴重,如果是對向而行的兩輛車,一丁點的剮蹭都會造成很大的衝擊。

    東方也有物理,而且東方的物理出現的更早,在商周時期已經形成,東亞社會也是從人口密度低的社會發展而來,人口密度低的時候就肯定是天道社會,這時候人與人的關係不那麼密切,主要思考的是人和自然,而自然是理性的,邏輯的,所以古中國也有物理學,就是陰陽八卦周易那些東西,後來我們進入了人的社會,又有了孔子,來研究人道理論。東方的物理在進入人道社會以後,就沒有再繼續發展,我們主要研究人,所以中醫的理論框架就建立在東方古物理學上,西方人從古到今都沒有進入到人道社會,他們幾乎不研究人道,一直研究自然,在他們獲得財富大爆炸之後,才開啟了現代科學社會,但是不管是古物理還是現代物理,都是相通的,只是現代物理更具體,更細化,更深入,中醫也肯定會隨著科學的發展而發展,絕對不會在人為限定的中醫範圍內毫無發展,那些認為運用了現代科學的中醫就不是中醫,這是很不對的。

  • 3 # 流淚的話劇

    古語有“十道九醫”!

    意思是是個道士就有九個會醫術!

    足可見道教與中醫的關係!

    歷史上著名的藥王孫思邈醫聖張仲景,李時珍,華佗,扁鵲等都與道教有千絲萬摟的關係!陰陽,是誰提出來的,老子啊!(這句話怎麼看著這麼彆扭)。

    五行相生相剋,是道士煉丹總結出來的啊。《參同契五相類祕要》是一部重要的煉丹理論書籍,它的開端便有下列一個表:

    陽 一 二 三 四 五

    水 火 木 金 土

    陰 六 七 八 九,可見理、氣、數的原理和煉丹術有密切的關係。

    爐子裡一煉,各種化學反應。硃砂(硫化汞)練出汞之後,似金似水,怎麼也解釋不通,然後就徹底凌亂了。於是乎歸咎於命運,而命運就是數的另一面。因此,一個人必須命中註定與仙有緣才能煉成金丹。

    人家成仙的手段,老百姓就拿來治病,你長生不死、點石成金,我就拿來治病乎!人有男女,那是陰陽!心肝脾肺腎,剛好湊上五行,搞定!

    瘧疾最典型,一會冷,一會兒熱,絕對的陰陽不調,黃帝內經“瘧論篇”看看,屠呦呦絕對能活活氣死。《素問》三十二方,青蒿基本就是其中可憐的一個方子裡面,還是打醬油的。

    經驗學科的最大問題,就是越總結越亂,五行生剋,一醫一法,一人一個理解方式,你不明白,噫籲嚱!那是你木有仙緣,命中註定該有此劫啊!

  • 4 # 善普妙

    中醫學認為。精氣是生命的本源物質。這種精氣先身而生,具有遺傳性。生命是父母之精氣相合。形成胚胎髮育而成。人生下來之後。先天之精又要靠後天之精的培養和補充。才能使生命活動生生不息。

    氣是維持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氣化運動是生命的基本特徵。沒有氣化就沒有生命。氣化運動的本質就是有機體內部陰陽消長轉化的矛盾運動。

    形神學說是中醫學基礎理論之一。

    形與神俱。不可分離。中醫理論的神有三個含義。一是指自然界的變化功能。二是指人體生命的一切活動。三是指人的精神意識。“形乃神之宅。神乃形之主”。中醫學的形神統一觀。是養生防病,延年益壽。以及診斷治療的重要理論根據。

    陰陽五行。

    陰陽五行。是陰陽學說和五行學說的合稱。是古人用以認識自然和解釋自然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中國古代的唯物論和辯證法。陰陽學說認為世界是物質的,物質世界是在陰陽二氣相互作用下孳生著、發展著和變化著的。五行學說認為。木火土金水是構成物質世界所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物質。是由於這五種最基本物質之間的相互滋生相互制約的運動變化而構成的物質世界。陰陽五行學說是中醫理論的一個大框架。

  • 5 # 九彩錦鯉

    中醫理論來源於古人對宇宙自然萬物的觀察,尤其是萬物與人的互相作用和影響的觀察,反映的是客觀規律,講的是人體內的客觀現象,與其說是中醫理論,不如說中醫講的客觀事實。假的東西能糊弄的了人,但糊弄不了病,能治好就是能治好,治不好就是治不好。

    中醫並不玄,是對事物客觀規律的運用,中國文化也不玄,儒釋道也不玄,世界各個宗教也不玄。中醫也好,傳統文化也好,宗教也罷,同根同源,都是建立在前人的對萬物客觀觀察、認知、總結,這些才更接近世界的真相,這都是實實在在的學問。不要搞得一堆大道理,更不要弄的神祕兮兮,那些都是假的、偏頗的、故弄玄虛的。

    也不要打著科學的旗號來標榜中醫、傳統文化和宗教,動不動就貼上迷信的標籤。科學發展不過幾百年,幾千年以後科學一定比現在強大,那時再看現代的科學,不過是個小兒科,很多問題它都解釋不了的!

    有人說科學的盡頭就是神學!神學不過是更高深的科學,現代看不透,先貼上了迷信的標籤!搞不懂就不要瞎搞,更不要輕易相信,科學對待,保留質疑,實事求是,等到有足夠的依據推翻它的時候,再說它是迷信,這才是科學該有的態度!如果用現代尚在不斷髮展成長的科學,給解釋不了甚至反科學的事物隨隨便便扣上不科學的帽子,那要遭到真正科學家鄙視的。科學講究實事求是的,用否定別人需要充足的依據的,科學不代表真理,科學也會跑偏甚至犯錯,科學發展尚淺,科學不是萬能,這才是現代科學最真實的面目!不要提到科學就認為是對的,不要給弄不明白的事情貼上迷信的標籤,反科學現象的存在就是證明當下科學研究是有錯誤的,總之,要相信科學,不要迷信科學!

  • 6 # 陰陽人

    解讀中醫科學 創新中醫理論李振寬一場要求廢除中醫的鬧劇正在漸漸平息,但它給人們帶來的思考卻遠遠沒有平息。自從一百年前有人對中醫提出質疑後,要求廢除中醫的呼聲,曾經在上個世紀上半葉甚囂塵上,新中國成立後一度尖滅。然而時至今日,又有人挑起中醫存廢的紛爭,這其中原因何在?不得不令人深思。看來尋找它的癥結所在,給出正確的回答勢在必行。為了這個目的,就不能僅僅從感性出發,只是訴諸個人觀點就事論事。應該從這次紛爭中所暴露出來的那些有代表性的傾向出發,進行必要的理性探討。這次關於中醫存廢的紛爭,從形式上看,是人們對中醫有不同的看法,而本質的問題是對科學概念的錯誤理解。由於概念的模糊,觀念的糊塗,相關知識的貧乏,存廢雙方各執一詞,從自我定式的偏見出發,只會指責,乃至中傷之能事,表現著焦躁的非理性的衝動。那些廢除中醫派,他們混淆科學與技術,把部分科學方法論當作科學本質;他們偷換科學概念的內涵,把科學的個別特徵作為科學的特有屬性,以此來說明中醫是偽科學,置中醫於死地而後快。可悲的是,有些力挺中醫的人士,他們對科學耳熟卻不能詳,還不求甚解,不辨真偽,聽任假“科學主義者”的忽悠,盲目認同被偷換了概念的科學定義。於是乎,有人急忙宣稱中醫是與西醫性質不同的另類形態的科學,說西醫是還原性科學,中醫則是複雜性科學,就是最典型的一例;更有甚者,乾脆與科學劃清界限,宣稱中醫是諸如“玄學”之類的哲學社會學。這些表現了個別人對科學概念無知的怯懦,他們不明白中醫能夠傳承幾千年,是由於它建立了一套獨具特色科學知識體系,而如今的衰落,又是因為中醫在科技方面落後於西醫。總而言之,無論在廢除派還是在力挺派中的個別人,有些無聊的爭吵,其根源是他們忘記了概念是事物特有屬性的抽象,在不清楚科學概念的前提下,沒有擺正中醫與科學的關係。那麼,如何解讀中醫與科學呢?為了能夠回答這個問題,有必要對中醫產生與發展的特點作一個大概的陳述,對中醫學中的“陰陽五行”和假說成分進行一些分析,同時,還要對科學概念和科技發展的階段性規律有一個基本的瞭解。一、中醫產生與發展的特點[中醫從巫醫脫胎後,從人的自然性出發,與人的社會性相結合,致力於生理病因的探討,致力於醫療技術和中藥的研發,運用“陰陽五行”進行理論闡述,具有豐富的科學內涵和辯證哲理,同時含有假說成分。]中醫學大約形成於先秦到西漢這一時期。和其它事物一樣,有一個發生發展完善的過程。 在這一過程中又有它自身的特點。1、中醫的產生在中國遠古時代,醫術和巫術是混雜在一起的。從事醫療活動的是巫醫,在驅病過程中,醫術和巫術不分。表現出人類社會那種原始愚昧的宗教迷信狀態。隨著生產力的發展,醫療技術的進步,到春秋時期,醫術與巫術分離,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這一時期,醫療學術思想非常活躍,名醫不斷湧現,他們身懷精湛的醫術,在為民治病的同時,研討病因,解說生理,著書立說,為中醫學的形成打下了基礎。名醫醫和,第一個把五行說運用於中醫理論的闡述,“天有六氣,將生五味,發為五色,微為五聲,淫生六疾”,將氣味聲色與病患聯絡起來;並說六氣“分為四時,序為五節”,人的生理和病因在於五行生剋。開闢了“陰陽五行”解說中醫理論的先河。名醫扁鵲,著有《難經》。在病症病因的診斷上,對切脈進行了深入研究,奠定了中醫脈學的基礎,“望色”、“聽聲”、“寫形”,初步形成了中醫診斷學的“望”、“聞”、“問”、“切”。戰國時期,中醫已具備解剖學基本常識,認為人有三百六十節、九竅、五臟、六腑,對人體組織器官的基本功能有了初步瞭解。各器官的協調運營,經脈通,氣血流,是人身健康和防病治病的根本途徑。並用“流水不腐,戶樞不螻”形象說明運動對生命的意義。這一時期,一些生理病因的探索發現,醫療技術的發明和進步,為中醫理論體系的形成提供了必要條件。

  • 7 # 古之善

    中醫的醫療模式是哲學的醫療模式,西醫的醫療模式是科學實驗的醫療模式,該兩種醫療模式沒有對錯之分,都是人類的財富。中醫理論思想採用當下的語言表達,是具有哲學性,中醫理論體系的立論就是陰陽學說與五行學說。陰陽概念歸屬於哲學概念,哲學研究是針對普遍性客觀規律而言的,哲學所給出的概念範疇具有普遍性。那麼,陰陽是宇宙萬物的屬性,而陰陽五行是宇宙萬物的生命機制,或者說是宇宙本體的生命機制,當然就包括人體的生命機制。宇宙本體遵循陰陽五行生命機制生化萬物,那麼萬物的生命機制就服從於陰陽五行的客觀規律。因此說,陰陽的概念與陰陽五行的概念具有最大的普遍性和極高的抽象性。這就像,宇宙本體生化萬物的規律中僅從狹義的作用力而言存在F=ma,那麼人類才有物理學的概念"力、質量、加速度”三者的關係之規律,進而需要人們去遵從。F=ma之規律不是牛頓發明的,是牛頓發現了宇宙生命機制中客觀存在"力、質量、加速度”三者的關係,就是人類不存在,這三者的關係依然存在。

    “陰陽五行”生命機制醫學框架的哲理醫學,是中國古哲人醫家解釋“宇宙生命機制與人體生命機制”辯證統一,或者說,是道之性之中的“精、氣、神”與人之性之中的“精、氣、神”相統一的哲理生命學說。

    這裡特別指出:陰陽與五行的概念範疇在當下歸屬於哲學概念範疇,其原因是,中國古哲人給出的陰陽與五行的概念具有絕對性、普遍性。也就是說,我們不要狹義的用不同學科(物理、化學、數學、生物等學科)中針對不同學科領域的科學概念(即科學概念範疇具有學科領域的針對性、相對性)來理解哲學概念範疇,或者說,科學領域有眾多的學科領域,而只學習掌握一門專業科學的人,要加強哲學觀的認識,否則就無法理解大千世界。

    我為什麼說中國古哲人給出的陰陽與五行的概念具有絕對性、普遍性呢?

    依據古哲人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道常無為而無不為”;“歸根曰靜,靜曰覆命,覆命曰常,知常曰明”等,這些哲理思想。在當下哲學範疇,我可以採用最為普遍性的一句哲理的話,給出道的定義與德的定義:道的定義:“萬物之本之一”生化“萬物之體之多”的生命機制中,“有”與“無”共同存在,“無”依存在“有”之中,並且“無以勢之行”之形式,依存在“有”的目的之中,稱之為道。或者說:宇宙生化之道,是道中的“有”與“無”共同存在,“無”依存在“有”之中,並且“無以勢之行”之形式,依存在“有”的目的之中,稱之為道。(即,道可道)德的定義:道之性中“有與無”共同存在,並且是由“有”中的陰陽雙方產生“無”,則“無以勢之行”之形式,推動“有”中的陰陽雙方之“和”之目的,稱之為道之德。據德的定義,德就是道之性中的“陰陽行為原則”;“陰陽行為原則”之德,也就是道之性中的能動性和規定性。特別指出,老子稱謂的德,是包括人在內的宇宙萬物而言的。即,德就是宇宙萬物“第一推動者”內在的陰陽行為原則。宇宙萬物“第一推動者”內在的“陰陽行為原則”的規定性和能動性,推動“第一推動者”生化宇宙萬物。進而生化的宇宙萬物的生命機制都遵循服從於陰陽行為原則的規定性和能動性。道與德的定義中:“有”在“道之本之一”中,反映的是無限無體的陰陽者之“精”的象或“第一推動者”;“無”在“道之本之一”中,反映的是無限無體的陰陽者之間的“氣”之“神”的抽象;“有”是“無”的本原,“無”依存在“有”之中而共同的存在。“有”在“道之體之多”中,反映的是宇宙物質世界的抽象;“無”在“道之體之多”中,反映的是宇宙精神世界的抽象;即,“有”是“無”的本體,“無”依存在“有”之中而共同的存在;或物質世界是精神世界的本體,精神世界依存在物質世界之中而共同的存在。也就是說,客觀不存在“是先有物質,還是先有精神”的偽命題。

    人類哲學之林中,唯一地只有《老子》的核心哲理思想及學說,能回答人類哲學“第一哲學命題”。也就是說,《老子》或《道德經》中“道”與“德”的核心哲理學說就是在解釋回答“第一哲學命題”。回答“第一哲學命題”,就是要回答“誰”是宇宙萬物的“第一推動者”?“第一推動者的行為原則”是什麼?或者說,回答宇宙的本體是什麼?宇宙本體的行為原則是什麼?而且“第一哲學命題”是統攝一切學術的基本問題及規定性。摘自《老子的智慧之學》南京出版社,2015

  • 8 # 小太極猴劉永明

    傳統中醫理論體系的立論依據可以從《黃帝內經》上古天真論篇中較清晰的看見:【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合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而去。】知道者是有德的人,簡稱德。而德道是道家思想的核心,所以:道家思想是中醫理論立論的基礎。這也是古代著名中醫師絕大部分是道家思想實踐者的重要原因。而由於道具有真理性和普遍性,也就有了【師,傳道,授業,解惑。】的言論。

  • 9 # 老頭和你隨便聊聊

    中醫理論的基礎,個人觀點,來自於對自然和世界的樸素認識,陰陽理論和五行理論。

    所謂陰陽,意思很明確,世界上所有的東西都存在相對的兩個方面,比如冷熱,大小,。現代科學也能證明這一點,比如正電子相對於電子、正離子相對於負離子、物質相對於反物質。

    但是,最重要的是,這種普遍性的理論需要具體化才能被人認可,才能得到驗證,就像正負電子正負離子那樣。如果泛泛地說陰氣陽氣這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而且又是無法用人的感覺器官感知,老頭糊塗。

    對於五行理論,老頭覺得可以考慮放棄吧,那只是古人對於世界認識不夠全面的時候,對於世界的一種籠統認識。我們對於世界已經有了科學的清楚的解釋,為什麼非要用這種原始的解釋呢?

  • 10 # 冰峰驛站

    中醫理論體系的立論基礎是古代醫家在長期的與各種疾病作鬥爭的臨床過程中,慢慢實踐和驗證中得出的。他們通過取類比象的方法,觀外而揣內的思維,逐步而形成。其中有古人對天文、地理、人事的觀察,即所謂的:仰觀天文,俯察地理,中知人事的觀點。但也有古代哲學的思想和理論的滲透,如陰陽五行理論。而且陰陽五行理論也幾乎貫穿整個中醫學,《黃帝內經》曰:“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天地萬物,生生不息,無不是在陰陽的運動變化中。但最根本的立論基礎還是臨床的實踐積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如今的古風詩詞連平仄都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