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空谷財譚
-
2 # 春申君張老師
經開區購地160畝,民間融資負債3500萬。證明企業從正常的銀行渠道已經融不到資了。
經營企業其實就是開源節流,保證有充足持續的(正)現金流。
除了生產好的產品創造價值。回到融資層面,主要有以下幾種:
1-風險投資。根據題主的描述基本上過了這個階段。
2-股權融資。這個根據垂直行業類似公司的價值評估可以得到一個公允的價值。
3-政府補貼。如果是國家鼓勵行業比如人工智慧AI、生物醫藥研發生產、智慧製造等。
4-傳統銀行貸款。銀行會根據企業的資質及內部風控決定。
5-企業發債。此種情況對企業資質要求較高,比如一般是上市知名企業且資產負債比嚴格控制在一個標準之內。
前2中主要還是看行業及創始人(團隊)展現出來的願景、目標、執行力等。比如,雖然現在公司有很多負債甚至資不抵債,但是公司前期研發投入過大,忽略了市場推廣,雖然目前銷售收入很少。不過經過簡單的運作在增長。而且累積專利很多。我想從商業邏輯層面上,一定有相關機構下注的。這類似於2008年的京東。
最後,經開區的160畝地也抵不上民間融資3500萬。另外還有13000平標準化廠房。證明企業曾經做到過一定的規模。解決了相當的就業及上繳納稅。這個如果跟當地政府溝通好。從社會影響層面去努力。只要創始人團隊有擔當。我想從大的層面盤活資產也是有可能的。一如當年的尚德、LDK太陽能,如果當時創始人更有擔待,可能現在的歷史會改寫。
迴歸到開源節流,剝離非主營業務,以老王壯士斷腕的決心,該賣的賣。該分拆的分拆…聚焦在主營業務…迴歸商業本質。
巴頓將軍有句名言,衡量一個人成功,不是看他(她)現在的人生高度,而是看他(她)跌到谷底反彈的高度。寫在這裡與君共勉。
-
3 # 老羅說雜七雜八
謝邀!目前的情況來看,指望銀行已幾乎不可能。目前有這麼幾條路可走,一是地方政府,這需要足夠好的題材(如智慧製造等)和政府關係;二是如果還能持續生產,可考慮以土地、地面建物、產能等作價引入供應鏈上下游股權投資人;三是在資產不低於債務的前提下,出讓資產,保留經營權。
因為具體地價、土地性質、區位、生產銷售情況均不清楚,只能大致給您提供這些通常的思路,具體解決方案可結合這些具體情況設定,同時上述三種方案亦可組合使用。
-
4 # 七步知財
首先現在的3500萬屬於民間融資負債,可見一開始如果銀行可以貸款的話,是不會選擇民間借貸的,所以銀行貸款度過難關可能已經行不通。這一項是屬於比較致命的,很多經營優良的企業因為民間借貸,高額的利息,如果一旦遇到經營上的困難,瀕臨破產的局面就會第一時間到來。
雖然這家企業現在還沒有走到這一步,但是想要自救算是比較難的,本身沒有大額現金流,一時間很難週轉,加上外商撤資,民間借貸肯定會主動上門討債,因為這家企業已經不能保證資金回籠。
自救方面
一是考慮這家企業的前景,未來是否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例如是否是政府極力支援的產業,這樣的話可以尋求政府幫助或補貼。
二是招商引資,引進新的戰略伙伴,轉讓部分股權的方式。
三是已經無法自救的情況下,出讓價值較大的土地和廠房來償還借貸,以免惹上難纏的官司和日漸高額的利息。
-
5 # 市場蝦米
打工仔並沒有接觸過如此高層次的事業!
但看到說明中有挺過信任危機,還有地和廠房!如果只是缺大額現金流,除了透過銀行抵押套款之外,還是隻能進行融資了吧!
沒有接觸到具體的情況,就不累贅誤人了!
-
6 # 賀飛新
不知您工業用地價每畝多少元?有建築物嗎?有多少平車間?什麼結構?3500萬元也不算多!可把土地抵押給銀行!和政府協調、找合夥人把地利用開發起來、靠出租也能維持!能做別的更好!
-
7 # 趙文彬769
要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了,再融資、再貸款,買地、買裝置擴大生產規模,再融資再貸款建新的公司,迴圈發展。
外商撤資,民間逼債,企業主賣車賣房賣子公司還債,挺過信任危機!可除了地和標準化廠房13000平,再無大額現金流,現在如何自救?
回覆列表
難!非常難!這個問題基本無解。
其他好辦,最關鍵的問題是你有那麼多民間融資。民間融資往往是逼死企業,逼走企業主的最主要原因。民間融資的訴求比較複雜,協商起來很難,尤其是高利貸可不會管法制,即使你有心分期籌款還,人家也不會答應。
資金鍊斷裂對人們信心是殺傷力最大的,所以你即便償還了部分,也很難挽回其他人的信心。如今之計,首先是與剩下債權人商量延長還款期限,如果他們不同意,那就不用考慮下一步了;如果債權人同意,接下來有三步可走:一是與政府協商,爭取政府支援,如幫忙招商,甚至考慮收回廠房土地;二是加緊尋找土地和廠房的買家;三是尋找可能的融資。
插句話,這時想要銀行融資已基本不可能。第一你名聲已壞,第二你沒有別的現金流,所以指望銀行沒有意義。
我是空谷寒潭,與您分享我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