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長青2020
-
2 # 伍鋅
有些話直白的說別人可能聽不進去,但是用講故事的方式說出來,會容易讓人接受。
為什麼我們要講故事,而不是直接說理?人在大部分情況下,都是主觀、感性的,他們通常會根據自己的經歷,去解讀眼前的事實。要說服他們,就要打動感性思維的部分,取得他們的信任。當你講一個故事的時候,因為傳達了背景、細節、感情,讓平淡的表達變成立體電影,對方的感性思維自然會被打動。
推薦看看安妮特.西蒙斯的《故事思維》,它教你如何用講故事的方式來表達自己想說的話,讓別人認同。
比如:
工作中提醒上級犯錯了、拒絕別人的要求,這些情況,這個時候可以用一個故事來委婉表達。書中提到一個例子,一位日本商人有一位女性合作伙伴來自美國,他想提醒這位女士,到日本要注意衣著,不要穿紅色、緊身的衣服,不要化濃妝、不要穿超過兩寸的高跟鞋,等等。如果這位日本商人直接把這些話說出來,會讓對方感受到了不尊重,造成誤會。換一個方式,他講一個故事:一位美國女士第一次到日本辦公室,穿得很鮮豔性感,引來許多日本男士搭訕,雖然她這副裝扮在美國很正常,但在日本會顯得輕佻、誘惑。講完這個故事以後,他再提出穿著的注意事項,這位美國女士就容易接受了。一個好故事是什麼樣的?安妮特.西蒙斯認為,要講故事,就要講充滿情感、有豐富細節的故事,交代好人物、時間、地點,背景,思想,不要大而化之,泛泛而談。
比如,“有一位國王能點石成金,但是他這個能力卻帶來了災難”,這樣的表達不是一個故事,只是在舉一個例子。如果這樣說,“在古希臘神話中有個邁達斯國王,他很貪婪,向神祈求獲得點石成金的能力。於是,他碰過的東西都能變成金子。起初他很高興,但是,當拿起的食物變成金子,當抱起的女兒也變成金子的時候,他後悔莫及,祈求神收回這個能力,讓一切恢復原狀。“這就是一個故事,在這個故事裡,有背景、有細節,讓人印象深刻。1.“我是誰”的故事你不會輕易相信一個不瞭解的人所說的話,所以,告訴別人更多的背景資訊,告訴別人“我是誰”,是獲得信任,讓對方願意傾聽的第一步。可以講自己的親身經歷,或者講一個能表明你的價值觀、性格的故事。2.“我為何而來”的故事沒有人會相信無事獻殷勤,為了打消別人的疑慮,應該先講出自己的意圖。用對方覺得合情合理的方式,表達出你有什麼利益訴求,這樣,別人會認為你沒有故意隱瞞什麼,才會相信你後面所講的東西。3.”我能為你帶來什麼“的故事當別人知道你是誰,也知道了你的訴求,接下來他們想知道就是你能帶來什麼好處。在講述此類故事時,要找到對方與你的共鳴,找到你們的共同利益,儘量用具體的細節打動他們。4.授人以漁的故事傳授別人技能的時候,不要單純講怎麼做,用故事告訴對方更多背景資訊,比如學這些東西有什麼用,學好之後有什麼效果,這樣,對方就能主動學習,事半功倍。5.講自己經歷的故事當你要表達某個主張,沒有具體的事例支撐,人們會覺得不可信。向對方講述這個主張在實踐的故事,就有說服力了。實踐的故事,可以是親身經歷,也可以講別人的經歷。6.“我知道你們在想什麼”的故事讓別人覺得你懂他們的心思,他們就樂意接受你。提前做好準備工作,瞭解你想要影響的物件,發現他們知道什麼、不知道什麼、在意什麼,然後準備一個故事,來應對這些狀況。當然,好的故事沒有固定的模板,記住它們遵循一個原則就可以:關注人的情感,打動感性思維。講故事的技巧好故事有了,但是也不要忽略表達技巧。《故事思維》裡提到了很多講故事的技巧,總結起來有四個方面:1.關注人性多講一些與大家都切身相關的故事,比如關於家庭或者工作的故事,就會喚起共鳴。還有,表現得很專業、理性和機械,會拉開和聽眾的距離。要展現你個性的一面,不要追求每個細節都清晰、講究邏輯,展示能打動你、吸引你的東西才最重要。2.展現具體細節故事是靠細節打動人的,細節越具體,就越容易產生廣泛的聯絡。不要講無關痛癢、假設性的東西,它們不能在感官或情感層面刺激聽眾。3.學會聆聽聆聽可以讓你瞭解談話物件,知道對方的心理狀態。當你知道了解了談話物件,就能說出對方願意聽的話了。聆聽還是一種學習講故事的方法。看對方說話,可以學習如何控制聲音、語速、語調,觀察他們迴應別人的方式,體會個中的情感反應。4.注意口頭語言之外的表達方式在傳達資訊的時候,口頭語言只能起15%的作用。安妮特.西蒙斯提醒我們,講話時還要注意語氣、手勢、面部表情、身體語言;要調動聽眾的其他感官,描述味道調動味覺,模仿聲音調動聽覺;另外,還可以利用適當的沉默,讓情緒擴散。最重要的是,用真情實感表達自己,在講故事之調節好情緒,情緒好了,一切表達都是自然流暢的,你的故事自然有感染力。
說心裡,說真話。說眼看到,做到(別人)的。
說話算數,別放空炮。說了不算,算了不說那不是人乾的事。誠實丶誠信唯上。整就整乾貨。經的起風雨,經得住考驗、撿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