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地球海洋麵積(約為3.6億平方公里)遠遠大於陸地面積,故有人將地球稱為一個“大水球”。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分別佔地球海洋總面積的46%、24%和20%。重要的邊緣海多分佈於北半球,它們部分為大陸或島嶼包圍。最大的是北冰洋及其近海、歐洲的地中海、加勒比海及紅海其附近水域、白令海、鄂霍次克海、黃海、東海和日本海。
海水溫度是反映海水冷熱狀況的一個物理量。世界海洋的水溫變化一般在-2℃-30℃之間,其中年平均水溫超過20℃的區域佔整個海洋麵積的一半以上。海水溫度有日、月、年、多年等週期性變化和不規則的變化,它主要取決於海洋熱收支狀況及其時間變化。一般來說,影響海洋表層水溫的因素有潮汐、太陽輻射、沿岸地形、氣象、洋流等。經直接觀測表明:海水溫度日變化很小,變化水深範圍從0-30米處,而年變化可到達水深350米左右處。在水深350米左右處,有一個恆溫層。但隨深度增加,水溫逐漸下降(每深1000米,約下降1℃-2℃),在水深3000-4000米處,溫度達到2℃-1℃。海水溫度是海洋水文狀況中最重要的因子之一,常作為研究水團性質,描述水團運動的基本指標。研究海水溫度的時間分佈及變化規律,不僅是海洋學的重要內容,而且對氣象學、航海學、捕撈業和水聲等學科也很重要。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當地時間2013年4月26日公佈的海洋生態調查報告稱,2012年美國東北大陸架的海洋表面溫度(SST)創造了150年來的新高。其高於往年春夏兩季的平均溫度,且有逐漸升高的趨勢,達到了14攝氏度,超過了1951年的資料,而過去三十年的SST通常低於12.4攝氏度。 洋,是海洋的中心部分,是海洋的主體。世界大洋的總面積,約佔海洋麵積的89%。大洋的水深,一般在3000米以上,最深處可達1萬多米。大洋離陸地遙遠,不受陸地的影響。它的水溫和鹽度的變化不大。每個大洋都有自己獨特的洋流和潮汐系統。大洋的水色蔚藍,透明度很大,水中的雜質很少。世界共有4個,即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
南冰洋(Southern Ocean),也叫“南極海”、“南大洋”,是世界第五個被確定的大洋,是世界上唯一完全環繞地球卻沒有被大陸分割的大洋。南冰洋是圍繞南極洲的海洋,是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南部的海域,以前一直認為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一直延伸到南極洲,南冰洋的水域被視為南極海,但因為海洋學上發現南冰洋有重要的不同洋流,於是國際水文地理組織於2000年確定其為一個獨立的大洋,成為五大洋中的第四大洋。但在學術界依舊有人認為依據大洋應有其對應的中洋脊。
海,在洋的邊緣,是大洋的附屬部分。海的面積約佔海洋的11%,海的水深比較淺,平均深度從幾米到2-3千米。海臨近大陸,受大陸、河流、氣候和季節的影響,海水的溫度、鹽度、顏色和透明度,都受陸地影響,有明顯的變化。夏季,海水變暖,冬季水溫降低;有的海域,海水還要結冰。在大河入海的地方,或多雨的季節,海水會變淡。由於受陸地影響,河流夾帶著泥沙入海,近岸海水混濁不清,海水的透明度差。海沒有自己獨立的潮汐與海流。海可以分為邊緣海、內陸海和地中海。邊緣海既是海洋的邊緣,又是臨近大陸前沿;這類海與大洋聯絡廣泛,一般由一群海島把它與大洋分開。中國的東海、南海就是太平洋的邊緣海。內陸海,即位於大陸內部的海,如歐洲的波羅的海等。地中海是幾個大陸之間的海,水深一般比內陸海深些。世界主要的大海接近50個。太平洋最多,大西洋為次之,印度洋和北冰洋差不多,南冰洋最少。
因為地球海洋麵積(約為3.6億平方公里)遠遠大於陸地面積,故有人將地球稱為一個“大水球”。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分別佔地球海洋總面積的46%、24%和20%。重要的邊緣海多分佈於北半球,它們部分為大陸或島嶼包圍。最大的是北冰洋及其近海、歐洲的地中海、加勒比海及紅海其附近水域、白令海、鄂霍次克海、黃海、東海和日本海。
海水溫度是反映海水冷熱狀況的一個物理量。世界海洋的水溫變化一般在-2℃-30℃之間,其中年平均水溫超過20℃的區域佔整個海洋麵積的一半以上。海水溫度有日、月、年、多年等週期性變化和不規則的變化,它主要取決於海洋熱收支狀況及其時間變化。一般來說,影響海洋表層水溫的因素有潮汐、太陽輻射、沿岸地形、氣象、洋流等。經直接觀測表明:海水溫度日變化很小,變化水深範圍從0-30米處,而年變化可到達水深350米左右處。在水深350米左右處,有一個恆溫層。但隨深度增加,水溫逐漸下降(每深1000米,約下降1℃-2℃),在水深3000-4000米處,溫度達到2℃-1℃。海水溫度是海洋水文狀況中最重要的因子之一,常作為研究水團性質,描述水團運動的基本指標。研究海水溫度的時間分佈及變化規律,不僅是海洋學的重要內容,而且對氣象學、航海學、捕撈業和水聲等學科也很重要。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當地時間2013年4月26日公佈的海洋生態調查報告稱,2012年美國東北大陸架的海洋表面溫度(SST)創造了150年來的新高。其高於往年春夏兩季的平均溫度,且有逐漸升高的趨勢,達到了14攝氏度,超過了1951年的資料,而過去三十年的SST通常低於12.4攝氏度。 洋,是海洋的中心部分,是海洋的主體。世界大洋的總面積,約佔海洋麵積的89%。大洋的水深,一般在3000米以上,最深處可達1萬多米。大洋離陸地遙遠,不受陸地的影響。它的水溫和鹽度的變化不大。每個大洋都有自己獨特的洋流和潮汐系統。大洋的水色蔚藍,透明度很大,水中的雜質很少。世界共有4個,即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
南冰洋(Southern Ocean),也叫“南極海”、“南大洋”,是世界第五個被確定的大洋,是世界上唯一完全環繞地球卻沒有被大陸分割的大洋。南冰洋是圍繞南極洲的海洋,是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南部的海域,以前一直認為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一直延伸到南極洲,南冰洋的水域被視為南極海,但因為海洋學上發現南冰洋有重要的不同洋流,於是國際水文地理組織於2000年確定其為一個獨立的大洋,成為五大洋中的第四大洋。但在學術界依舊有人認為依據大洋應有其對應的中洋脊。
海,在洋的邊緣,是大洋的附屬部分。海的面積約佔海洋的11%,海的水深比較淺,平均深度從幾米到2-3千米。海臨近大陸,受大陸、河流、氣候和季節的影響,海水的溫度、鹽度、顏色和透明度,都受陸地影響,有明顯的變化。夏季,海水變暖,冬季水溫降低;有的海域,海水還要結冰。在大河入海的地方,或多雨的季節,海水會變淡。由於受陸地影響,河流夾帶著泥沙入海,近岸海水混濁不清,海水的透明度差。海沒有自己獨立的潮汐與海流。海可以分為邊緣海、內陸海和地中海。邊緣海既是海洋的邊緣,又是臨近大陸前沿;這類海與大洋聯絡廣泛,一般由一群海島把它與大洋分開。中國的東海、南海就是太平洋的邊緣海。內陸海,即位於大陸內部的海,如歐洲的波羅的海等。地中海是幾個大陸之間的海,水深一般比內陸海深些。世界主要的大海接近50個。太平洋最多,大西洋為次之,印度洋和北冰洋差不多,南冰洋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