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天涯柳隨風
-
2 # 懶啊迪
拉廣告這種營銷模式的確令人反感,從剛開始的新穎創新到廣泛使用,是一個時代過程,小鮮肉的火爆,是因為有市場,有觀眾,有喜歡的就有反感的,(我倒不反感小鮮肉)但是看多了會審美疲勞是有的!所以也不怎麼看,他們的觀眾群更多的是青少年居多,所以可能是年紀大了,看膩了!畢竟15歲的我們誰不愛看“小鮮肉”呢!正常面對就好,不要讓這種人生風景影像人生軌跡。
-
3 # 求位元的箭
感謝邀請,作為一名往日的廣電從業人員,我想要做一番解釋,其實電視臺也不容易,要圍繞收視做文章,小鮮肉們代表著當下的流量,迎合當下市場需求是一種沒有辦法的辦法,至於有些人接受,有些人不接受,甚至是反感,只能建議你做合理的規避和時段、節目的篩選,因為廣告不是電視臺拍攝的,而是廣告方的要求,所以電視臺也很尷尬。
自從廣電系統改制以後,純企業化的運作要求電視臺等單位自負盈虧,廣告是電視臺盈利很大的一塊內容,原本還能依託醫療廣告來賺取收益,但目前來說所有宣傳口不得投放與醫療等專科類醫院及個人的廣告,遂市場份額變的更加緊張,且深受新媒體、自媒體等領域的衝擊,更是夾縫中謀取可能。一線的主流媒體或許相對還比較容易,而二三線地市級的電視臺則舉步維艱。實話說,國內的廣告多數時候以硬廣的方式出現,不反感是假的,現在又依託明星的代言,作為粉絲經濟發展的當下,當紅小生也就是您口中所謂的鮮肉們正是經濟之所在,所以啟用他們只是為了更好的迎合多數人的消費市場,這是更年輕一代們的口味審美,但流行終究是一陣子的事,沒準十年河東,十年河西,很快又流行起老臘肉和德藝雙馨的老一輩藝術家了。縱觀當下國內的影視劇,其實演員們也很不容易,一些有實力有經驗的老演員沒戲可接,而一些毫無演技可言的小鮮肉、小花們卻霸佔熒屏,這並不是人哪裡出現了問題,而是編劇、投拍影視作品的人在選角上的問題,不以實力贏流量,而只是一味迎合審美偏好,不可否認這是實現變現的捷徑,但是也可以看到這條路並不會走太遠,我相信電視機前和你有同感的人還有很多,那麼便只能期許廣告多些走心設計,而非一味的硬廣植入令人生厭。也希望鮮肉們努力,不僅徒有其表,而且內在也能與顏值匹配,不再提供毫無營養的價值給大眾。
-
4 # 藝皇文化
有的,有些廣告商為了吸引流量,不惜讓電視臺每天都要播放由一些白白嫩嫩的明星小鮮肉拍的廣告,第一次看的時候感覺挺有挺新意的,但是如果每天播放的話會讓人產生反感,廣告營銷太過氾濫,有些年輕人還會模仿,這不是一個好的現象,所以我建議電視臺這邊要把控每個廣告每天播放的量,不要提供那種毫無營養的價值給觀眾
回覆列表
我個人的意識:小鮮肉即娘炮,不能稱之他們為男人。
而許多時候,電視節目中播出的,你反感的,他們卻大行其道;把娘炮當成是吸引收視率的法寶。
而恰恰一些娛樂節目以及廣告,把那些男不男女不女,看起來眉清目秀、口抹紅唇、耳打耳釘的娘炮,成為主角。
對於他們而言,收視率與產品銷路更為重要,不管這些娘炮的頻頻露面,起了不良的審美導向,誤導了青年一代。
為什麼會對小鮮肉反感,極度的不適,在我的意象裡,男孩子就像個男孩子,青春、樂觀、陽剛、朝氣、率性,想笑就笑,想哭就哭。而非扭捏作態,誤導眾生。
還記得18年的春節聯歡晚會嗎,小鮮肉扎堆,彷彿就是小鮮肉的天下。
還記得劉德華給小鮮肉頒獎嗎?華仔兩句遞出獎盃,對方卻單手接之。
最基本的社交禮貌都不具備。
這類人能成為國家的棟樑和生力軍,那是可笑之極的。
而娛樂媒體頻頻相邀小鮮肉露面,實則是起了很壞的導向作用。
男人應該就像個男人的樣子,何謂男人,成熟男人是具備重視諾言、心胸寬廣、不以自我為中心、也做敢當、意志堅定、剛強豁達,待人寬容、知足樂觀。
看看那些小鮮肉的言行表現,哪一點像個男人樣子?
說話嬌嬌滴滴,舉止扭捏作態,如此種種,實是男人的恥辱。
有所謂,少年強則國強,電視娛樂節目中,小鮮肉頻頻拋頭露面,作為公眾平臺,這是一個風向標,也是國家青少年思想觀念的走向,僅僅是這樣,導致了現在青年一代的審美觀念的畸形。
對於青少年而言,凡是電視臺播出的節目,必然是正確的,那麼,當頻頻出現這些小鮮肉,他們不良的言行舉止悄然成為典範,這是何其的可怕。
從髮型,容貌,裝飾,服飾打扮上,都以這些小鮮肉為標準,來設計自己的未來,這是何其的可怕。
一個國家真正的強盛,如果靠這些娘炮能完成,實則是可笑之極。
如同著名編劇汪海林猛批小鮮肉,他指出這是審美安全威脅,男演員不僅有他自己的氣質,同時還能體現一個國家的整體意志,如果一個國家的男演員中,硬漢佔主流,那這個國家就會很強勢。
反觀目前國內的很多男明星,最紅的有相當部分都是所謂的娘炮,這會潛移默化對華人的審美安全造成威脅,看的多了人們就會認為娘炮即合理,這不是什麼好現象。
我感覺他的話就是刺中要害,陳說了當今娘們盛行的不良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