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啃書的小三七
-
2 # 崑崙之柏
文學語言,又稱作標準語,是現代漢民族語言中經過高度加工,符合規範化的語言,是民族共同語的高階形式。
概念
現代漢語的文學語言不僅包括文藝作品語言,也包括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著作的語言。文學語言的形成依賴於書面語的產生,而文學語言也具有口頭形式,如科學報告、答記者問、口頭宣告以及詩歌朗誦,新聞廣播和課堂上老師用語等等,凡事合乎文學語言規範的,都是口頭形式的文學語言。文學語言主要在書面上,也在口頭上為民族文化生活和社會各方面服務,它對民族語言的健康發展有極大的推動作用。
性質
文學語言的基本性貭有兩個,一是象徵性,克服了一般語言的抽象性;二是超越性,具有隱喻性,能夠表達審美意義。
文學語言還具有能指與所指的統一性,認知和意向的統一性,審美幻想性等特徵。
......(略)
-
3 # 李老根2017
關於文學語言的幾句話
天下雨了。這是理論語文的規範語言,因為它有主語,謂語,賓語和助詞。但是它不能成為文學語言。
而同是一句話,在文學的文法上,下雨了,就行。不用主語,讀者也會明白是天要下雨,地是不會下雨的。於是同一句話,前者教條死板,後者簡潔活潑。文學語言就是要留點想頭,給讀者去聯想,補充。而不是你講話總怕別人聽不懂,事事非講透不可。
還有,上弦月的月亮是彎的,這是語文語言,而文學語言是,上弦月的月牙兒彎彎的。這就是文學語言。
-
4 # 文子心語
文學語言有兩個含義:一是指經過提煉和規範化了的書面語言,二是指文學作品中的語言。我們習慣上說的文學語言指的是後者。文學語言亦稱“藝術語言”或者“文學作品的語言”。指詩歌、散文、小說、戲等文學作品的語言。文學語言是語言藝術塑造形象、表達主題的工具。
文學語言以人民大眾的口頭語言為基礎,經過作者的加工、提煉,具有準確、鮮明、生動、富有形象性和藝術感染力的特點。
文學語言大體包括敘述人語言和人物語言兩類:
一、敘述人語言:是指作者敘述故事、介紹人物、背景,以及議論和抒情穿插等所使用的語言,也稱“作者語言”或“敘述語言”。敘述人的傾向往往流露在語言裡,敘述人的語言往往表現出作者和性格特徵。而且大都會形成自己獨有的風格,比如,有的作者語言幽默犀利,有的作者語言精練含蓄。在表現方式中有第一人稱和第三人稱。
二、人物語言,是指作品中的人物所說的話。包括獨白和對話等。個性化是對人物語言的基本要求。換個說法,人物語言一定要符合作品人物的個性(性格、年齡、受教程度、身份等獨有特質。)舉個簡單的例子:張飛和諸葛亮的對話語言,二者肯定會有差異。什麼人說什麼話,忌諱作品中所有人物都是一個腔調,都是敘述人(作者)的語言。
在小說和戲劇創作中,敘述人語言和人物語言常常結合運用,藉以充分地描寫人物。
弄清了文學語言的類別後,再講一下文學語言的特點。
一是形象性。作家要透過語言的媒介來塑造形象,描繪事物,展現場景,使讀者憑藉自己的想象,宛如親眼看到,親耳聽到一般。所以形象性是文學語言最基本的特徵。比如:一個吝嗇的有錢人,給乞丐一個銅錢。可以這樣寫:他把一文錢遞給了乞丐。也可以這樣寫:他把一文錢扔給了乞丐,錢掉在地上,叮叮噹噹地滾到了乞丐的腳邊……兩句話雖然是同一個意思,但一句平常的敘述就變成了一句有意味的文學語言,一幅鮮明而又具體的富豪擲小錢的圖景就浮現在讀者面前了。這就是文學語言的魅力所在。
二是含蓄性。語言的形象性並非是囉嗦繁瑣,而是要求用經濟的筆墨表達豐富的內容。語言同繪畫相同,不但忌諱過於直白,而且需要留白,要留給讀者一定的想象和品悟的空間。比如《紅樓夢》中,林黛玉臨經終只說了句“寶玉,你要一一”就嚥了氣。此處乃是“此時無聲勝有聲”的範例。這種“以一當十”的手法,為讀者提供了廣闊的想象空間。
此外,文學語言還有“多樣性”,也就是用豐富多樣的語言,去反映千姿百態的社會面貌,使人有新鮮感。另外還有“音樂性”,要使語言節奏鮮明,音調和諧,族後使人有音樂感。語言也需要注意“抒情性”,無論寫人敘事,還是狀物寫景,作家都會帶有或隱或顯的主觀色彩,使人有愛憎感等等。
“語言是文學的第一要素。”儘管不同的文學樣式對於文學語言的要求不盡相同,但一切優秀的作家都是語言藝術家,因此精通並熟練地駕馭文學語言,是作家最重的基本功。
回覆列表
文學語言是內指性的,指向作品內部的藝術世界。它不必符合現實生活的邏輯,只要與整個藝術世界氛圍相統一、能真實傳達作家的審美感悟就可以了。杜甫筆下的“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月是故鄉明”等詩句也明顯違背了生活邏輯(因為花不能流淚,鳥也不會驚心。月亮都是一個,家鄉的也不會更明亮),但由於真實傳達了詩人的審美情感(賦予花鳥人的情感,抒發自己的悲傷之感,透過更明亮的月傳達對故鄉及親人的思念),同樣成為膾炙人口的佳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