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康康愛生活
-
2 # 小李子情懷2O19036
筆者的提問有個人傾向,什麼問題不是一概而論的。
不論是農村還是城市,在九O年之前,一對夫婦四五個子女多的是,無論哪一家,生個頭胎就喜歡的不得了(有重男輕女的不喜歡女兒丿,可謂掌上明珠了。以後生了老二,再生了老三老四,可能再有老五老六,父母既得勞動掙錢(工分或工資)養家護口,又得照顧孩子,老大大了,吃苦在前,父母照看了老二還有老三老四,說不疼不愛是有點過分:不是不疼不愛,而是顧不上,老大離腳手了,省事了,疼愛的少罷了。
農村有兩句俗話,值得大家深思:一,“手背手掌都是肉"(意思是不管兒女,老大或是老六,都是父母的親骨肉。)。二,“大的親,小的嬌,就是不親二槓腰(那意思是說第一個兒子(或女兒)就象稀世珍寶,有了自然親的無法形答了,第二個自然不以稀為貴了,因為還有三個四個或可能五個六個,最後的老小不但有兄姐照看寵愛,父親更是寵愛小的了。)。
在我身邊很多父母中都是寵愛老小,同情老小,偏向老小,老大多吃苦、多付出。我是老小(上有兄姐四個),母親亦是特別偏愛我(你們都比他大,不能和小的比:多吃多偏愛是理所當然的,你們都要關愛他才配得上兄姐。)。
如今的父母身邊多是一兩個子女,情況就大逆轉了:即是二胎三胎也是姊妹平起平坐,他(她)們之間從小就和父母爭論平等對待,父母可別過分對待,到老出現子女互相推諉不養的後果嘍。
-
3 # 希成
並不是這樣的,只能說在一般家庭裡父母都比較偏袒最小的那個孩子,這一點,相對於來說也比較正常。
但是在我們家我父母就相對於偏袒我哥哥,首先說下我也是個男孩,我總結了一下,還是因為哥哥性格比較內向,且體弱多病,而我在他們眼裡是屬於那種活潑開朗,堅強不屈,且身體健康的,所以他們在我身上並沒有付出多大的精力,也為我很少操心,其實我個人覺得父母對孩子的確有偏袒,但大多數都會偏袒比較弱的哪一方,和你是老大老二沒有什麼必要的關係,這一點好像每個人都有這樣的心裡,比如說兩個人打架,我們肯定比較可憐戰敗的那一個人,電影裡好人一般都是屬於文弱書生這一類,而壞人一般都是屬於惡貫滿盈這樣一累,從文字上都能看出,我們喜歡的偏袒的肯定是文弱書生這一類的人。
-
4 # 相思梧葉影視情感說
這個問題我很有發言權,因為我就是家裡的老大。
誠然,在我們家,老二讀了大學,老三買房是父母一直在幫忙,而且我們哥仨的孩子,老小的孩子,爸媽幫帶得最多,但是我卻從不認為爸媽對我不公平。
首先,作為家裡最大的孩子,在老二還沒出生那幾年,我一個人獨佔了父母所有的寵愛,每次上街的時候,父母都會給我買各種零食,後來的老二老三就再也沒有這種幸運了,作為80初期的一代人,一件衣服通常是老大穿完老二穿,老二穿不了的時候,老三接著穿。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父母給我的那份專寵,老二老三從來沒有機會得到。
其次,雖然老二唸書比我念得多(我只讀了箇中專,老二是正宗的大學畢業),但是那是時代的原因,在我讀書的時候,成績好的都讀中專了,只有成績稍差的才會讀高中考大學,等到老二初中畢業的時候,正好趕上教育改革,中專已經不分配工作了,現在我和老二同樣有一份穩定的工作。而且,從教育投入來看,我讀中專時父母花的錢確實比老二少,但是我上學那幾年,是家裡經濟最困難的時候,等到老二上大學的時候,經濟條件要好得多。
其三,我和老二都有一份相對穩定的工作,可是老三沒有,在老輩人傳統的觀念中,自然會認為老三條件差一些,自然會對老三多幫襯一點。另外就是,我和老二的家都沒在本地,父母就算有心帶孩子也幫不上忙,而老三就在老家的小鎮上,父母一邊幫忙帶孩子,一邊還能做好家裡的農活,自然就能幫帶一些。而且,每每家裡有事,我和老二經常趕不到,在父母身邊盡孝最多的,其實也是老三。
仔細想來,大多數父母(不排除例外)無論家裡有幾個孩子,其實他們都是公平的,給每個孩子的愛,其實都是一樣的。
(圖片轉自網路)
回覆列表
看來提問者可能就是老大了吧!呵呵!無論男女,老大可能要付出多一些,但這不能一概而論,至於佔多大比例,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了,筆者不敢妄下定論。
拿我做列子,我兄弟姐妹五個,老大老二都是姐姐,老三是大哥。那時候我爸在縣城上班,還有一定的人脈,大姐初中畢業以後就讓我爸託關係去服裝城上班了,後來轉正了,一直到現在,小日子過得挺好的。大哥更不用說了,家中長子啊!17歲頂了我爸的班,後來又參軍,一直到蓋房子,娶老婆,都是我父母在操持,可以說把一大部分的精力都給了大哥。而到我身上,高中沒有畢業就輟學了,因為家裡連學費都交不上了!苦啊!到我該結婚的年齡,父母年齡大了,哪裡還有能力啊!都是自己給自己操辦的。其中的滋味可想而知了!
不能抱怨,不管老幾,父母都想讓我們過好,但他們自己如果沒有能力了!心有餘而力不足了!只能靠我們自己了。他們給了我們生命,把我們拉扯大,這份恩情就一輩子也報不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