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久月十三
-
2 # 大肚男讀書觀影
餘華的《活著》在悲苦中傳達著堅忍!傳達生命的真諦在於怎樣勇敢的活著。
餘華的《活著》一次次被加印,在海內外盛行,被讀者喜歡。一方面,是因為故事傳達的悲天憫人能深深打動讀者,具有深厚的讀者基礎。另一方面,相似的人間悲劇時刻在上演,苦難不會輕易放棄任意一個人,大都數人都不同程度受著苦難的折磨。
福貴經歷的苦遠遠超出常人的忍受,但也一次次磨練他的心境和心智。在那個大悲大苦的社會背景下,福貴不是個別現象,他代表了部分人的生活狀態,除了正常的生死離別,意外的悲苦也常常不期而遇。
年輕時嬌生慣養、放浪不羈、被人唾棄的敗家子,最後把僅有的祖業敗光迴歸家庭。
在經歷了戰爭的洗禮後,父母相繼離世後成長為一個真正的男人,肩負起家庭的重擔,和家珍相濡以沫。不幸再次光顧他,喪子之痛給這個沒落的地主家庭籠罩上悲劇的陰影。
縱然這樣,惡魔還是一次次找上了他,喪婿、喪女、喪妻、喪孫,讓老年的福貴傷痕累累,孤苦伶仃。似乎是對他年輕的放浪生活無情的報復。好在這個老人默默承受住了一切,活成了一道豐碑。
-
3 # 正文說
因為這本書讀後你會心裡很堵,感到憤怒,悲傷,甚至絕望痛苦,但也正是因為這樣,你的思想境界才會得到提升,你會嘗試去思考,去想那個時代的背景,那段不堪回首的歷史往事,以及那些人物所做所為的內心點評。
書中情節也與歷史背景結合緊密,體現社會變革對人性的摧殘,我們可以看到大時代下最真實的環境。作者用最樸實的語言像我們展示了生命的真諦,活著充滿挑戰、悲喜交加,卻也不會有真正的絕望;活著就有希望,就需要樂觀頑強的精神和麵對生死的勇氣。
小說的最後寫到“我看到廣闊的土地袒露著結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就像女人召喚著她們的兒女,土地召喚著黑夜的到來。“令人反思活著的內涵。看似悲劇化的情節實則也飽含希望,生活不容易所以更要好好活著。
透過這些出乎意料的死亡重複,更加彰顯了活著的意義和難能可貴。
-
4 # 生命的追問
餘華《活著》,主線是福貴,寫其悲慘人生,但寫的更多的是“死去”,他的親人一個個死去,剩下他一個人孤苦伶仃但還得活著。那麼,這些死去的人,是偶然還是必然?他們是為福貴的悲涼人生陪葬的,還是他們本不該活著、不配活著?這一個個死去的人,比活著的人包括福貴更可憐,還是他們的死去便是解脫?活著、和死去,哪一個更悲慘、哪一個更可憐?這一系列的疑問,讓我們感受到餘華《活著》的深度:活著,無奈;死去,無奈。這一切,都是不得已!不得已,但還得活著——這便是人活著的全部意義。儘管作者寫的是那樣一個年代,但從這個意義來說,《活著》便超越時代具有了普遍的意義。因此,被翻譯成多國文字也就不奇怪了。何況,生與死本來就是人生的永恆命題,當然也是小說等文學作品中的永恆話題,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總之,小說對生與死的極端描寫,喚起了讀者每一個人潛意識中關於生與死這個人生命中矛盾的糾纏與追索,而不只是關於社會的揭示,所以才打動了中外的所有讀者。
-
5 # 君言君語
《活著》之所以震撼人心,就是把我們人世間所有平凡卻珍貴的東西,一一打碎給我們看。
有人說餘華太極端,把所有的不幸都強加在了福貴一個人的身上,但我覺得,愈是如此,苦難到了極致,才愈能凸顯“活著”這一主題。
在福貴的身上,其實是底層人民幾千年的苦難史的一個縮影。當身邊的人一個個離去,當所有的不幸都壓在肩頭,活著就成為了生命最本真最原始的意義所在了。
可以這麼說,在那些灰暗的生命時刻,在褪去了社會或者時代賦予我們的生命的意義之後,活著,並且堅忍地活著,或許才是對生命最高的禮讚。
書中的福貴,在最後,跟那隻也取名福貴的老黃牛喃喃自語,看的讓人熱淚盈眶。
它是一部打動人心的作品,是一部剖析和叩問生命的作品,經久不衰,並且暢銷海內外,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
6 # 牛哥談人生
紈絝子弟風流荒唐,
嗜賭欠債變賣祖產,
家道中落氣死父親,
妻女離家恨其不爭,
本是主子卻成佃戶,
被抓壯丁隨軍離鄉,
空留家中老弱病殘,
幸得被俘得回家鄉,
母亡妻病女啞兒夭,
身旁至親相繼離世,
僅餘老漢孤老終生。
隆重推薦:餘華的《活著》,一部偉大的作品,值得品讀。
回覆列表
知識改變命運,態度決定未來。
無知就去學習,學習就有知識,有知識就有想法,有想法就去行動,有行動就得堅持,有堅持就有習慣,有習慣就有人格,有人格,或許能改變命運。
人生重要的不是結果,而是過程。
當你的過程有意義的時候,老來回顧,你就不覺得白活了。
你沒必要同情一個富有故事且充滿滄桑的老人,因為他懂的你不懂,你有的他有過!而你還不一定知道自己有什麼。
受苦受難是不可避免的,最可怕的是受苦受難沒有一點意義。
活在當下!
對自己負責。
才是自我意識明確的正確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