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美臨汾
-
2 # 那年在水一方
在開口說話之前,想清楚利弊,儘量謹慎謹慎再謹慎,抱著不傷害他人,也不違背自己心意的原則;禍從口出,自己要對自己說過的每句話負責,讓每句話都有價值;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多成全別人,不去詆譭他人。做到這三點,感覺修的口德就不會太差。。
-
3 # 梓寧小蘑菇
大概大家也說的差不多了,我就歸納補充下吧。
1.多看書
看書毋庸置疑是個好方法,它不僅能提升你的口才,也能補充你的知識,讓你不論和誰都能有話題,並且不低俗。
2.多交流
3.自制
自己平時一定注意說話,尤其一些口語化的東西,和朋友之間可能口無遮攔的髒話就出來了,這個能理解,但是出門在外,和其他人接觸,如果一口一句髒話,誰也不願意和你接觸。第一印象差,以後會讓人很難改觀。
-
4 # 啞者或已成翁
我一直以來也想說幾句,卻因為想到了自己也會於一怒之下,出口傷人的,所以就又覺得說點什麼,都是很自愧的。
我曾經在“佳緣”裡呆過兩年時間;莫名其妙的惡語傷人,見過很多次,後來可說是見慣不怪了;依我看來,其實佳緣裡的吵罵,多數只是由性格的衝突所致,並無什麼極端的大事。
衝突發展到嚴重的地步,有些女士還會公佈出來往文字的截圖,意在要求大眾評理;然而,爭端總是不能平息,男人以繼續惡罵為多見,而女人,越來越增強了嘲笑的尖刻程度。
是與非,有時還真的很難判定呢;兩人都會先是自己生了氣,而又傷了他人,卻是可以肯定的。
有一回,使我忍不住發笑的,是看到了一個男人,於一番惡罵之後,未尾卻忽然來了一句“阿彌陀佛”。
這使得我也忽然聯想起佛經;佛經上有過一段修口德的勸喻,在方式上卻是極其高明的,因為借用了關於動物爭鬥的一段描寫。
《佛說野雞經》這首偈頌,說的是一個野貓,見到了樹上漂亮的一個野雞,心裡想著害她的命,於是彼此有了一番對話。
即使對企圖害命這樣的極端事件,佛陀卻作了詩化的講述,並未見到他老人家口吐惡言。
世間本苦,動物間的爭鬥亦屬必然;如果總是見之大怒,而作一個憤憤然的故事講述,他老人家也就早已生氣得吐血,也就不能再講經勸導世人了。
偈頌原文如下: (先寫野貓所說:)
意寂相異殊,食魚若好服。
從樹來下地,當為汝作妻。
(野雞的回答如下:)
仁者有四腳,我身有四足。
計鳥與野貓,不宜為夫妻。
野貓說得多麼動聽啊,他想用動聽的語言來哄誘,“你我都孤單,你下到地面來吧,有魚吃,還給你好衣服穿;我要娶你做老婆呢。”
野雞看透了他的心思,慢悠悠地,又不失優雅地回答:
這樣的說話,值得女士們仿效。
一個男人被老婆逼得躲到了床底。
老婆說:“你出來!”
男人答:“大丈夫一言既出、駟馬難追,我就是不出來!”
顯示了弱勢一方的善良與幽默。
小和尚甲來訴委屈,老和尚安慰他:“你受了委屈呵。”
小和尚乙,隨後也趕過來,對他們之間的爭執要作個辯白。
老和尚說:“你也有理啊。”
站在身後的小和尚丁輕聲問:“難道兩人都對嗎?”
老和尚回過頭來說:“你也對。”
這是智者的善良與幽默。
再來說說,開頭所述的那個惡罵事例。
相互辱罵的起因,是女人說了不肯嫁給這個男人,理由便是他的經濟條件不合要求;但她還覺得,居然被這樣的男人屢次追求,簡直受到了一種侮辱。
這女人表明了自己的擇偶條件,本來也是一個正確的態度,還應該是一件好事啊,因為反過來也說明,她也是不合適於這個男人的——兩人之間,又何必多浪費時間呢?可是這男人卻也是覺得受了侮辱。
既然是兩方不合適,再假設,如果先由這個男人拒絕她,也傷感情呢,說不定還得動動腦筋,考慮個怎麼婉轉的說法才好呢;現在由女人先作拒絕,何嘗不是一件痛痛快快的好事呢——這個男人就是沒能想到這一點。
從裁圖裡可以看到,那個女士多次說了: “你的收入只夠養活自已,你要頭腦清楚。”
拒絕的原因已經說得這麼明確了,而且還是說了多次的,這男人應該是聽明白了,怎麼還可以生氣呢?
世間有許許多多的事,最怕的就是自己不明白其中的原因;許多的衝突、許多的口出惡言,就是由這個不明白而起的。
金庸小說寫過一個江湖豪客,他陷入窘境之時,長嘆道: “這裡如果有個女人在,多好呵!也可從她那裡,問知盈盈的心思。”
不明白才會很苦惱呢。
假如明白了對方心理,也明白了其中的事理,我以為,是可以減少些口出惡言的。
-
5 # 戶外運動旅遊
多聽,多看,多想。少說,
話只說三分,七分爛肚子。
要說只說好聽的,做到聆聽。
別像機關槍一樣,直接就打一連串。
其實一把單發手槍的威力,還更猛
-
6 # 郭亞如520
出言以美和善言行,不要傷人,嘴傷人很疼痛,在說話前先思考,也就是過,過腦子,多為他人著想,換位思考,自己站在對方的角位,或處在對方的家庭或環境就知道該怎麼做了。
-
7 # 使用者4093856946369
修口德,要做到兩點:首先要少說。俗話說言多必失;禍從口入。只要能表達出所說意思,簡言意駭。其次要多做。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多幹比說的強。這樣就不會惹人煩!
-
8 # 貝貝的茶生活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呢。
所謂禍從口出嘛,我們用一年學會了說話,但是需要用一輩子來學習閉嘴
1:先學著少說話
2:修我們的心性,心性平和了,發言相對就中正了。這個是需要慢慢來的......
回覆列表
提高自身綜合素質,不以語言去傷害他人,即為口德,包括辱罵,欺騙,挑逗,誹謗,挑撥是非,宣揚人的隱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