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K李日華
-
2 # 土木運營
建築師在設計院的工作:
1、研究、瞭解和跟蹤國內外同類建築在規劃、設計方面的發展趨勢,定期提供研究成果報告;
2、參與專案的招標以及合同談判等工作;
3、參與對初步方案、擴初設計、施工圖設計階段建築及室內設計專業設計圖紙會審,整理圖紙會審記錄;
4、分析和設計具體專案工程,組織運作前期規劃設計,監督與管理開發過程中的設計問題設計指導、準備並繪製建築設計圖和效果圖;
5、檢查進度彙報、圖表或計算機設計,建立監督進度的程式;
6、協助規劃專案方案,進行專案協調,明確有關具體工程專案的資訊指標;
7、在專案進行期間現場指導,確保專案符合建築設計計劃書;
8.對公司建成專案的建築及室內設計設計進行跟蹤評價,參與評價報告的編寫;
9.完成上級安排的其他工作。
設計人不可能一輩子高效畫圖的,40歲之後要想保持住甚至超越一個成熟設計人的收入,甚至說的嚇人點保住工作不失業,只有做上領導。要麼身處在大院發展超越老員工和同事,熬到老前輩退休自己上位;要麼在大院中鍛鍊到技術成熟,去小型設計院做個領導。我發現目前一些民營或者小型掛靠或分院的前輩大體走的是第二條路,但他們那個年代可是行業的黃金期,小型設計院遍地開花,所以第二條路行得通,但現在看來這條路在未來會很難,新人在設計院發展大體會走第一條路線了
考證,證是在一定程度增加了自身的價值,可以起到短時間增加收入的作用,本質上與提升技術水平等價,證明自身一定的技術水平,但對職業軌跡起不到本質的決定性作用。實際上是國家政策法規造成了這個證的核心價值,並且現在可以看到隨著市場變化,政府政策也在變化,證有是最好的,可能未來會變成必須的,但絕對不是有了就高枕無憂,也許在未來這個證變成了從業證,屆時考試難度降低,結果可想而知。
如果不是國家對企業的規定,有證對於找工作大概等於四六級,少數骨幹加上廉價勞動力,降低成本增加利潤,才是老闆最需要的。不過,目前來看,在這行混是一定要盡力拿證的,至少在未來應該可以保住飯碗,而且當下還可以靠這個賺一筆不小的收入,你懂得。在工程行業裡,設計院的人習慣把技術至上,確實畫的多賺得多,但即使在設計院,賺的多的人,大部分雖然是技術出身,卻不是因為專業技術而邁入賺的多的行列
如今進設計院的學歷門檻越來越高,很多一般的單位招應屆生都要研究生起步,在我看來只是因為行業不行用這個去強行篩選掉一部分人,讀過研究生的同學去了設計院大概能體會研究生對於設計院工作的用處大不大,尤其是某些專業。一線工作的前輩們在短短二十年間把我們的大中國建立如此繁華也沒有幾個是碩士出身。
碩士本職研究和創造跟設計院的實用科學完全兩個路子。家裡有關係一樣普本上路。設計院工作三年出來一般比一個剛畢業的研究生水平要強得多。未來這行競爭加劇,保持自身先進性的同時最好鍛鍊和掌握一些其他技術或者能力,我覺得這是必要的,而這點很多設計院的同胞可能因為太忙容易忽略,貌似也是傳統行業從業者的通病,對新技術新產業的關心不足,就像20多年前老國企裡的員工對市場經濟的到來茫然不知。想想萬一哪天不行,除了畫圖,自己還能做什麼。
國家已經延遲退休,剛入這行距離退休還有30多年呢,未來會有多大變化,it對各個傳統行業的滲透和衝擊目前已經很顯著了,這真是個既讓人震驚又不得不承認的事實,智慧化自動化大概是未來趨勢,只不過現在對土木行業影響還不多,不過5年,10年,15年後呢,總之在這個行業內生存,得有一定危機感,在設計院裡靠畫圖賺的缽滿盆盈的日子大概不會再來了
但專業水平高的人,也就是高層管理者
一般都在15年+的工作經驗。只能說根據我的一些要好的做過大外資這個級別的朋友,以及某獵頭閨蜜透露,從低的70萬,到高得180萬我都有知道。以及專案分紅和獎金
到了這個級別,設計在你日常工作中的比重大概只有1/3了吧,你的大把時間是貢獻給商務和管理運營的,借用我某任領導的一句話,“對我而言,每天還能坐在桌子前認真琢磨一個設計,是多麼奢侈的一件事”鬥爭當然更激烈,從利益分配到辦公室權利,到和總公司的權利分配和掣肘
因此,最終選擇權在自己手裡,適合自己最重要,如果你不喜歡設計院的工作內容,流程,我建議你轉行,畢竟年輕就是治本,當然你也可以投身設計院,專精這一行,還是非常有挑戰性和前景的
我是小布,一個愛折騰的90後~
-
3 # BossLee1
有幹設計的身體和魄力,乾點啥不行!現在這個行業已經徹底變態!說是技術行業,自己都不信;說是服務行業,“失足婦女”都不如。風險最大的人不是收益最大的人!
回覆列表
建築結構設計的路過,95成人大專畢業熬到47歲,現在從事與建築相關的邊緣工作,不再從事一線的結構設計但收入少了,壓力變小了人也舒服些,但上有老下有小(本人響應國家政策晚婚晚育小的小孩才5歲)我已50歲,我還得幹啊,要不5歲的小孩怎麼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