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星下靜思

    謝邀!在一個群雄四起的戰亂年代,要想一統天下,必須有天時地利人和等因素的優勢。司馬徽對諸葛亮的判斷,也是他從社會閱歷中總結出來的,雖不是什麼真知灼見,但大體上符合實際。司馬徽是三國時的社會名士,社會交集多、閱歷廣,也從過政,但一腔報負在亂世中無人能識,讓他心灰意冷,開始了遊歷江湖的日子,當起了“好好先生”。在他遊歷中,看清了亂世中群雄割據的動亂局面,結識了很多有識之士,在遇到符合他道德標準的劉備時,便推薦了諸葛亮。但司馬徽又為什麼說“雖得其主,不得其時”的話呢?

    重要的原因就是,劉備沒有基業,而曹操、孫權已經有了比較穩固的地盤和班底,難以在短時間內撼動。而劉備半生征戰,雖有名聲卻無立錐之地,一切需從頭開始。司馬徽知道,以諸葛亮的智慧,幫助劉備打下一塊地盤不難,但滅魏吳就是不可能實現的任務了!再說,諸葛亮能夠制定出三分天下的戰略計劃,司馬徽未必不能,只是他已看破紅塵,不願再去招惹各路諸侯了!

  • 2 # 才子八怪

    看到司馬徽對諸葛亮一生的預言,倒讓我想起了“善相人”而主動把女兒呂雉嫁給劉邦做長線投資的呂公。

    華夏民族五千年文明,能人輩出!司馬徽精通道學、奇門遁甲、兵法等等,有“水鏡先生”之稱,為劉備推薦了諸葛亮(臥龍)、龐統(鳳雛)兩位當世大才。

    龐統在落鳳坡被張任殺死後,諸葛亮成了劉備集團最重要的謀士,下面,我們從天時、地利、人和三個方面來分析一下諸葛亮一生:

    1、天時:東漢末年,群雄四起。一襲布衣,躬耕於南陽的諸葛亮被劉備三顧茅廬,邀請出山,共同匡扶漢室。劉備力量弱小,雖在諸葛亮輔佐下奪取雲、貴、川大部和陝、甘、桂區域性,建立蜀漢政權。但劉備稱帝后馬上起兵攻打東吳,為義弟關羽復仇,最終落得個慘敗夷陵、白帝城託孤的下場。後主劉禪繼位後,諸葛亮先後五次主持北伐,卻收效甚微(蜀國根基薄弱,第二次和第四次北伐都因糧草不濟退軍)!在第五次北伐中,風燭殘年的諸葛亮病逝於五丈原,享年54歲。與“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相比,蜀漢不佔天時!

    2、地利:蜀國雖佔據天府之地,蜀地易守難攻(李白有詩曰: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但這也恰恰是制約蜀地發展的主要因素,故地利一說被推翻!

    3、人和:蜀國前期“文有諸葛亮,武有五虎將”,但與在江東經營了三代的東吳集團和佔據北方大部、“帶甲百萬,戰將千員”的曹魏集團比,蜀漢集團是處於劣勢的。後期蜀漢五虎將凋零過半,人才梯隊建設不足,這些都是蜀國最早滅亡的關鍵因素!雖人和,但餘力不足!

    盤古有訓:縱橫六界,諸事皆有緣法。諸葛亮雖有知天命、懂陰陽之能,但醫者不能自醫,命數這個東西,懂得再多,攤到自己身上卻無計可施!能遇到明主,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已算修成正果。司馬徽只是把這個道理參透後明說了而已!

  • 3 # 靈魂的感觸

    天時,地利,人和,可以說諸葛臥龍是一個不佔,那麼為何諸葛先生還是堅定的選擇輔佐劉備呢?也許這便是古代儒士的一種信念吧!

    《三國演義》第三十七回:“徽出門仰天大笑曰:‘臥龍雖得其主,不得其時,惜哉!’”

    歷史上司馬徽先生這話到底有沒有說我們不得而知,不過從蜀漢後來的發展卻印證了諸葛亮其實天時,地利,人和是一個不佔。

    無天時

    臥龍出山時,劉備尚無基業,不過依附於劉表,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而曹操當時卻已完成了統一北方的大業,滅二袁,平呂布,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外族,挾天子以令不臣,掌握著半壁江山,要想擊敗這樣一個強大的對手,完成恢復漢室的宏圖偉業,談何容易?曹操畢竟不是庸人,所以說蜀漢不佔天時。

    無地利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天府之地易守難攻,若是沒有吞併天下的偉志,偏安一隅,確實是一塊寶地。但有利亦有弊,蜀地道路險阻,易守難攻,外人雖不易進入但同時自己也很難走出,這正是制約蜀地發展的一個主要因素。像當年諸葛亮出師北伐,就經常因為後補不足(糧食,物資等)而只得撤兵,為什麼經常會有這種情況呢?且不說是否有人阻擾,首先他這糧道就是不通的!古代行軍打仗講究:“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後方補給對於行軍打仗是非常重要的,在這一點上,就大大制約了蜀國的外擴,所以蜀國不佔地利。

    無人和

    蜀國內部在我們看來不是很和諧嗎?難道還沒有“人和”嗎?確實,魏,吳兩國在後期都曾出現過內亂,唯獨蜀國不曾出現,話說真是君臣一心嗎?其實不然,不過這個平衡制約做得比較好罷了。自劉備攻佔西川之地,建立“漢”政權以來,蜀漢內部就一直存在兩大派系勢力,以諸葛亮為代表的荊州派和以李嚴,譙周為首的益州本地士族。當然這兩大派系並非是那種水火不容啦,不過在政治主張上經常會出現分歧,都有維護自己一方利益的私心,做不到一致對外!像諸葛亮北伐時就常遭李嚴阻擾,所以蜀國不佔人和!

    蜀國不能成為最終贏家其實也是歷史必然!三分歸晉也許也是上天給曹操開的一個“玩笑”吧!

  • 4 # 鄺生24

    這是司馬徽令人討厭的一句話,既然這樣了,為什麼不說什麼時候才是得其時?說明司馬徽是無能的賴皮,並不是什麼高人。其實司馬微在劉表時工作了一段時間,沒什麼建樹,後來不做了,緒葛亮工作前就病死,不超過三十六歲,短命得很,並不是什麼髙人,鶴骨仙顏老者,是被人稱之為好好先生的吹牛之人。再看,他說得一人可得天下,劉備同時得二人了,為什麼沒得天下?可見此人的吹牛了。

  • 5 # 關雲長10086

    高人嘛!就和高僧一樣,說話不能錯,影響高人形象,要前後接得上,得其主說明劉備可以重用諸葛亮,諸葛亮也可以人盡其才,事實證明了前半句沒錯,鞠躬盡瘁 死而後已。不得其時,也就是說劉備起步晚,大器晚成,時間有點趕,劉備前半生漂泊不定,後半生才實現自己夢想,不像曹操孫權有積累。成就有限

  • 6 # 咖啡不解酒醉162

    說點我自己的看法。不是我對諸葛亮有成見,其實諸葛亮並非定國安邦之才。演義神話了而已。終其一生,也直落了一個偏安一隅的結果。就算劉備沒有失誤,諸葛亮也玩不過人才輩出的大魏。就是曹操本人就夠他吃一壺的,更別說後來的司馬懿了。

  • 7 # 一壺濁酒喜相逢

    一個新的王朝的建立,往往離不了天時,地利,人和這三個條件,但是天時讓曹魏佔了,地利讓孫吳佔了,蜀漢只佔人和,地盤小,人口少,經濟落後,嚴重限制了諸葛亮才能的發揮。況且曹魏也是人才濟濟。司馬徽分析的滿到位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宅男一天在家幹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