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和看到的區別 首先,眼睛所能接觸到的事物可以分為具體和抽象兩種形式,在具體的層面上,看見和看到都是物體映入眼簾的一種光學映像過程。在這一點上兩者確實沒有什麼分別,完全可以自由互換。 但是,在抽象層面的時候,看見和看到就不能自由地互換了。在這一層面上,“看到”的使用頻率要比“看見”大得多。 如: 小光是個年輕幹部,總是看不到事情的本質。 小光是個年輕幹部,總是看不見事情的本質。? 看到事情的表象很容易,但是這往往會誤導別人。 看見事情的表象很容易,但是這往往會誤導別人。? 魔術都是假的,只要你能看到這其中的玄機。 魔術都是假的,只要你能看見這其中的玄機。? 這需要看到矛盾中的主要矛盾。 這需要看見矛盾中的主要矛盾。? 上面選擇的例子中,能看到的東西實際上是看不見的。比如說問題,本質,矛盾,現象,玄機,當然這還包括一些表面上看不出來的,深層次的心理活動。也就是說,在看到的這一層面上,看到這個詞已經從一個眼部的動作深化到了一個有邏輯思維的心理推理過程。 從這些例子可以看出 ,“ 看到”的具體內容在不同的上下文不同的語境中有不同的情況 。為了說明這種現象 , 我們想應用詞義的“ 孳生特徵 ”的概念。 這個概念是德國學者裡普加( Lipka ) 提出來的。 他說明 , 詞義的“孳生特徵 ”是 由上下文和非語言的環境產生的特徵 , 它們是補充性的 , 非固有的 裡普加用它來說明詞義的共時的、 歷史的變化。他說明詞義的革生特徵在發展中可能變為固有特徵 , 某些固有特徵在語言運用 、發展中可能消失。 用孳生特徵我們可以看出你看到作為一個由眼部發出的動作,透過“到”這個語素的擴充套件,顯然具有了洞察的意思。所以總體上說這就是“看見”和“看到”在語用層面上的唯一區別。 如果要從語義上分析,看到的意思要比看見的意思多,當然它們不是基於看這個動作層面上的。 比如說: 前天借給你的那本小說,你看到多少頁了? 前天借給的那本小說,你看到多少頁了 那本書我想看到20號再還。 這本書我看到第六十八頁才知道這個故事的意思。 當然,還有一些同形詞,與看到這個詞是同形的,但讀音卻不一樣,比如看(kān)到,有看孩子看到的意思。 比如說: 這孩子我們看到12歲,我們就把她送走了。 請採納!!
看見和看到的區別 首先,眼睛所能接觸到的事物可以分為具體和抽象兩種形式,在具體的層面上,看見和看到都是物體映入眼簾的一種光學映像過程。在這一點上兩者確實沒有什麼分別,完全可以自由互換。 但是,在抽象層面的時候,看見和看到就不能自由地互換了。在這一層面上,“看到”的使用頻率要比“看見”大得多。 如: 小光是個年輕幹部,總是看不到事情的本質。 小光是個年輕幹部,總是看不見事情的本質。? 看到事情的表象很容易,但是這往往會誤導別人。 看見事情的表象很容易,但是這往往會誤導別人。? 魔術都是假的,只要你能看到這其中的玄機。 魔術都是假的,只要你能看見這其中的玄機。? 這需要看到矛盾中的主要矛盾。 這需要看見矛盾中的主要矛盾。? 上面選擇的例子中,能看到的東西實際上是看不見的。比如說問題,本質,矛盾,現象,玄機,當然這還包括一些表面上看不出來的,深層次的心理活動。也就是說,在看到的這一層面上,看到這個詞已經從一個眼部的動作深化到了一個有邏輯思維的心理推理過程。 從這些例子可以看出 ,“ 看到”的具體內容在不同的上下文不同的語境中有不同的情況 。為了說明這種現象 , 我們想應用詞義的“ 孳生特徵 ”的概念。 這個概念是德國學者裡普加( Lipka ) 提出來的。 他說明 , 詞義的“孳生特徵 ”是 由上下文和非語言的環境產生的特徵 , 它們是補充性的 , 非固有的 裡普加用它來說明詞義的共時的、 歷史的變化。他說明詞義的革生特徵在發展中可能變為固有特徵 , 某些固有特徵在語言運用 、發展中可能消失。 用孳生特徵我們可以看出你看到作為一個由眼部發出的動作,透過“到”這個語素的擴充套件,顯然具有了洞察的意思。所以總體上說這就是“看見”和“看到”在語用層面上的唯一區別。 如果要從語義上分析,看到的意思要比看見的意思多,當然它們不是基於看這個動作層面上的。 比如說: 前天借給你的那本小說,你看到多少頁了? 前天借給的那本小說,你看到多少頁了 那本書我想看到20號再還。 這本書我看到第六十八頁才知道這個故事的意思。 當然,還有一些同形詞,與看到這個詞是同形的,但讀音卻不一樣,比如看(kān)到,有看孩子看到的意思。 比如說: 這孩子我們看到12歲,我們就把她送走了。 請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