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廣州華圖教育

    在編人員是不可能比臨聘人員少的,我沒有看到過哪個單位編外的人員比編內的人員還多的。但是確實最近幾年有臨聘人員增加的一個趨勢。

    那為什麼要招臨時工和合同工呢?

    直接原因只有一個:缺人手!

    現在不僅事業編大量招聘編外人員,而且行政編(公務員)也在大量招聘編外人員,比如法檢。

    我的理解是現在中國正處於深化改革關鍵期,或者說近年來國家發展速度太快,直接衝擊了中國的事業單位和行政單位,迫切要求他們做出改變增加人員、提高效率、改進服務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需要,這就需要有大量的"人民公僕"為人民群眾服務,解決人民群眾日常生活中不能離開的、不能自己解決、必須由政府“幫忙”解決的問題。

    但是編制是個問題,如果給予大量編制,則意味著中央財政要負擔更多的工資及福利。我認為中央還沒有準備好(但是應該是準備好了,正在佈局)究竟是增加編制(增加財政支出),還是如同資本主義國家一樣大量招聘編外人員(服務人員)。

    很多的事業單位,特別包括那些有前臺要直接服務群眾的,可以說僅僅靠編制人員,根本無法完成工作。編外人員是為了彌補人手不足,不增加編制是為了減少財政支出。編外人員工資福利比在編人員少很多。

    很多人或許還會有一個疑惑,編內編外為什麼不同工同酬?因為公平,這個公平是編制需要考,考試是很公平的選拔方式。編外人員都是領導一句話就成了聘用人員,如果這些編外聘用人員和正編一個待遇,大家都去走後門了,誰去考試。

  • 2 # 聞職

    我在上家國企的時候,所在二級公司的臨聘、勞務派遣人員人數一度超過了在編,被總公司要求整改多次。但是,整改的作用一直不大(要首先解決現實的用工需求)。而且,對於整個總公司來說,雖然個別公司超標了,但從總公司整體來看,臨聘、派遣人員數量佔比是遠遠不會超過10%的。

    這道題也差不多是類似情況,很多體制內的答主說這道題目說法不準確,臨聘人員不可能比在編的還多。對於大部分機關單位來說,確實如此。其實人在判斷事務的時候,常見的一種邏輯錯誤就是“倖存者偏差”,即根據某些偶然情況就做出了自以為正確的判斷,未進行全面的資料篩選、分析。

    一、機關單位選拔程式嚴格,而且時間、次數相對固定,過程中無法機動增加在編人員配置

    我們大家都知道,機關單位人才選拔是必須要參加考試的,公務員考試一年也就只有國考、省考兩次機會。可能有人要說遴選,但遴選的物件本來就是公務員,跟體制外的人沒半毛錢關係。

    既然公務員選拔的時間、次數相對固定,那麼問題就來了,如果單位過程中有用人需求,怎麼辦?

    這個時候,臨時聘用、勞務派遣就成了及時雨,既能有效補充單位的用人需求,又能不違反規定。

    二、機關單位限編嚴格,又受財政預算限制,使用臨聘人員可以降低工資支出

    每年年底,各個單位都要做次年的預算,包括工資預算。當年度的預算審定,一般是在當年度的年初。機關單位、國企來說,工資籃子裡的米是固定的、有數的,不是你想發多少就能發多少。有浮動薪酬的一塊,但要有合理的依據作為支撐。

    因此,在工資預算相對固定的情況下,控編又非常嚴格,單位為了工資不超出預算,也會選擇招聘一小部分的非正式編制人員。

    這裡,就產生一個被大家指摘比較多的情況,即聘用人員、勞務人員的工資,比正式編制的少太多了!

    活兒呢,是差不多一樣幹,但工資差距懸殊,很多人說不公平。但是凡事不能只看一面,從另外一個角度看,會發現也不是完全的不公平。因為臨時聘用、勞務派遣的招聘標準,比公務員低多了。如果沒有臨聘這種補充用工形式,很多人是無法進入機關單位工作的。

    說白了,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嫌收入低、不公平,大可以去國企、去民企、去外企,對吧?為啥就偏要去機關單位呢?請看下一條分析。

    三、從勞動者的角度看,很多人對進入機關單位工作有迫切的需求,臨聘崗剛好滿足了這種需求

    先舉個例子,我認識一個朋友,他爸爸是老家機關單位的科級幹部。他畢業後,考了老家那邊機關單位的一個合同編制,工作期間,他努力地參加地方公務員考試,考了三年,終於考上了,編制就是他籤合同編的那個崗位。轉正沒多久,他就被提拔了。當然,他本人也是素質不錯的。

    臨聘這種用工形式,存在即合理。很多人考公務員考不上的,就會千方百計的想辦法進入機關單位,不管是合同工,還是勞務派遣工,都無所謂。因為他們的目標不是工資,而是未來能有編制!

    我自己也考過三次公務員,有一次進了面試,我考的那個崗位,總分得第一、被錄用的男生,以前就是機關單位的聘用工。我後來留意了一下當地被錄用的公務員的公示資訊,發現80%被錄用的,要麼是應屆生,要麼是機關單位工作人員(聘用、勞務人員或者是事業單位編制)。

    可以這麼說,如果你很想做公務員,但是一時沒考上,那麼去做機關單位的臨聘工、派遣工幾乎是最佳選擇!為啥呢?因為你一旦能夠進去,只要用心,會掌握很多機關工作的技巧,在面試時候就會非常的有優勢。而且,長期在這種氛圍裡,你想有編制的念頭是很強的,也會督促自己去認真準備筆試,再說了,同事也會傳授你經驗。整體看,你以後考上的概率是非常大的!

    ——END——

  • 3 # 視職場

    題主應該說的這種情況應該不存在吧?而且機關事業單位臨聘人員也不會比在編人員多,畢竟機關事業單位臨聘人員會有一個人數比例限制,並不是可以無限度招聘。

    就以我單位為例,40多名在編人員,臨聘人員也就4人,好多年了都是這樣了。因為我單位臨聘人員需要上級部門稽核報批,並且有一個人員比例限制,然後才能向外釋出招聘,並不是單位隨便去找一個人來就行,它也有一個完整而規範的招聘流程。包括筆試和麵試,以及政審,更重要的是臨聘人員工資才能有財政擔負。

    由於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工資主要是靠財政支付,所以它的臨聘人員在人數比例內,上級財政都是按核定人數劃拔,一旦超編必須報編制、人社和財政部門審批。通常情況下,是很難審批的,特別是象今年這種特殊時期,更是一件不太可能的事情。

    我單位曾經就想超額招聘兩名臨聘人員,經過近兩個月的多方協調,都沒能成功,編辦的理由是不能突破底線,財政局說是經濟緊張,工資只能單位自籌處理。最後無奈之下,便只能放棄。即便這樣上級也會每年對臨聘人員進行統計上報,有時還會來實地調研。

    尤其是前些年,由於機關事業單位裡,違規超額招聘了一些臨聘人員,引發了不少的社會問題,產生了一些不良影響,這更是引起了上級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因此對臨聘人員的管理也力度也將會有所加大。

    但是現在機關事業單位的工作也越來越多,越來越細,可謂雜事繁多,檢查督導也在不斷加碼,在編人員的工作量與壓力也越來越大,疲於應對,客觀上也需要更多的臨聘人員。特別是機關事業單位改革,使得機構人員的精簡,如果不擴大對臨聘人員招聘的比例,這些單位的工作都難以很好的完成到位,因此,擴大機關事業單位招聘臨聘人員的比例,將可能會成為一種發展趨勢。

  • 4 # 自由職路

    政府機關確實有不少臨聘人員,但要說臨聘人員比在編人員多,這是不可能的。之所以有這種看法,大概率是以點看面,被誤導了。

    首先,在政策層面:

    對於機關事業單位招錄臨聘人員,相關部門早有規範性管理檔案,其中關於臨聘人員的數額比例,原則上要求數額不得超過在編崗位的10%。政策有規定,臨聘崗位又不是香饃饃,在目前環境下,沒有哪個單位和領導會冒這個風險,突破政策。

    其次,在實際操作中:

    如果臨聘人員崗位超過在編人員崗位的話,部門內部管理會有很多隱患。某單位有個部門,在某段時間,正式編制人員1名,臨聘人員3人。單位做工資調整,正式編制人員的公積金和崗位工資漲了不少,而臨聘人員一分沒動。那段時間,部門內氣氛很壓抑,正式編人員都不敢談錢,害怕由此聽到同事關於工資的抱怨。

    所以,在重要部門或單位,一定不會讓臨聘人員超過在編人員,出現這種情況,無論是對工作效率、狀態,還是內部管理都有負面影響。

    之所以有人覺得在編人員很少,臨聘人員很多,大概率是隻看到了一個單位的某個部門的情況,是以點看面而推斷出的結論。

    正常情況應該是,一個單位臨聘人員的總量控制在10%以內,但在邊遠或不重要的個別部門,用的臨聘人員超過了在編人員數量,但放在整個單位的大盤子裡,比例不可能超,僅此而己。

  • 5 # 職場新人王小明

    雖然國家一直下文,規定在編和編外人員不得超過1:1的比例,但還是有很多單位違規用人,尤其是在服務單位。

    比如交警,在我們市裡街頭上,基本都是一個路口一個在編的交警,3,5個臨時工在指揮交通。要說我怎麼知道,看他們胸前的警號就知道了。

    當然也有人說,在編的都在辦公室坐著,臨時工才會上街出來指揮交通,如果這樣的話那就太可怕了,因為街上的臨時工交警非常多,如果他們和正式工是1:1的比例,那麼無法想象有多少個有編制的閒人。

    按我的理解,這些執法單位應該不止1:1的比例,畢竟這些工作比較多,有又特殊性,比如一個路口,肯定需要2到3個人在指揮交通。

    這個點是固定的,不可能我這個小時在這個路口,下個小時又到下一個路口。尤其是上下班時間,一個片區就有上百個路口,正式編制不可能有幾百個吧。

    這樣的結果就是需要大量的人力,而一個在編的工資,大約可以養活2到3個臨時工,那麼這種需要大量人力的單位,臨時工的人數肯定會超過在編。

    我認為這個現象並沒有什麼奇怪,以最少的成本做最大的事情,也算是一個開源節流的方式,如果每個臨時工都給一個編制,那我們的財政要支出多少,我覺得這才是一種浪費。

    羨慕有編制就去報考,考不上的就做臨時工,不要犯眼紅病。

  • 6 # 職場李論

    題主這個說法是不準確的,沒有哪個政府機關會出現臨聘人員比正式編人員還多的情況,因為政策規定根本不允許這麼幹。根據我10多年黨政機關幹部人事工作經驗,機關臨聘人員越來越多是客觀事實,但也有數額限制,不然政府財政怎麼負擔得起。

    機關出現臨聘人員的原因有兩個:一個是高層對行政編制、事業編制和工勤編制控制越來越嚴,為了防止機構膨脹、人員臃腫,這三類編制數是不增反降,特別是工勤編制,原則上只出不進,退休一人,便自然消化一個工勤編制。

    第二個是機關工勤編制大量減少,但工作任務卻是一年比一年重,為了解決工勤人員減少帶來的人手不足問題,不得不採取政府購買服務的辦法,因此才會出現臨聘人員越來越多的現象。

    從現實情況來看,機關臨聘人員分為兩類:

    一是通過勞務派遣方式購買社會服務。

    例如機關所需要的司機、前臺文員、清潔工等,多喜歡用勞務派遣人員,只需要支付人力資源公司費用,按約定使用勞務派遣人員就可以了,不用承擔勞資糾紛,不滿意還可以換人,相對來說比較省事。同時,採取政府購買服務方式的成本要比招聘工勤編制人員低很多,可以有效緩解政府財政壓力。

    當然,機關購買社會服務事項也不是單位就能說了算的,還得根據需求報業務主管部門審批,購買服務的數量和開支都要相關部門審批同意後才能實施,實際上控制得也挺嚴格的。

    二是招聘政府僱員充實工作力量。

    各級政府根據工作需要,核定不同單位招聘政府僱員的人數,全部由政府財政全額保障。因此,也是需要履行審批手續,並在人數限額內招聘政府僱員,否則機關單位也不敢擅自招聘的,因為沒有這筆經費預算,又如何發工資呢?

    政府僱員分為視窗服務崗、行政輔助崗、執法輔助崗、專業技術崗等類別,一般要求具有大專以上學歷,工作性質多為輔助性,招聘後先簽三年聘用合同,以後還可轉為無固定期限合同,工資待遇包含五險一金,一般能拿到同單位新錄用已轉正本科學歷公務員的五成左右,總的算下來,對政府財政來說還是有壓力的,必然需要嚴格控制人數。

    所以題主所說的情況在現實中是不存在的。

  • 7 # 創業短暫

    編制工也好,臨聘工也好,都是為了維繫公司或部門的基本運作,以及完成一定的突發工作量,這兩層需要去服務的。

    換句話說,如果三個人維繫不了公司或部門的基本運作,那就考慮要四個人,如果四個人維繫不了公司或部門的基本運作,或者無法完成一定的突需工作量,那就考慮五個人或六個人。

    可是,開支怎麼辦?

    正是因為開支不是無限制的,所以才有了這麼一個規矩,那就是“編內編外”。

    在“猶抱琵琶半遮面”地零零星星的採用編外人員的年代,編內編外的數量比,當然是編內人比編外人要多。而且,他們當中的很多人趕上了好時代,在1993年《公務員暫行條例》生效的時候,轉正了一批之前是臨聘人員的工作人員。

    到了2006年《公務員法》生效的時候,又轉正了一批。

    再後來,就基本上關閉了臨聘人員轉正的渠道。

    現在30多年過去了,臨聘人員的數量已經大大的增加,在一部分行業部門甚至超過了在編員工,這不得不讓用人單位將主營業務進行重新拆分。

    如果你是管理者,你是願意聘用幹活賣力的員工,還是願意聘用那一些面試時努力,進來後陽奉陰違不幹活的懶漢?

    有的員工價效比極低,只在基層呆過一年半載,不能像基層那樣消化客戶需求,只是應付內部形式主義的一些閒人懶人,這種人就是典型的“肥蟲”,任何一個做領導的心下都是雪亮的,虧本的事真的不可能做,就是要針對這種現象去引進一些價效比高能賣力幹活的員工。

  • 8 # 80後小公

    毫無根據的話最好不要亂說,要負責任的。機關事業單位現在的確通過購買服務等方式,招錄了大量合同工、臨時聘用人員和勞務派遣人員,分流到各個崗位協助工作,比如交通協警、政務服務視窗、辦公室文員、後勤崗位等,很多一線辦事的都是臨時聘用人員,這個不假。但是要說機關事業在編人員比臨聘人員少,就是典型的睜眼說瞎話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

    關於機關事業單位招錄臨時聘用人員,各地編制、人社和財政部門應該都聯合下發過相關的管理規範性檔案,對招錄臨聘人員的經費來源、使用方式等都有明確的限定,其中關於臨時聘用人員的崗位設定,原則上要求名額不得超過在編實際崗位的10%。也就是說,一個50人的行政機關如果要招錄臨時聘用人員協助工作,最多不能超過5個。一旦超過,必須報編制、人社和財政部門審批,同意後才能對外公開招錄。而以現在的財政狀況和編制限額管理的形勢,幾乎可以確定相關部門不會允許哪個單位突破常規來招錄聘用人員,這是與當下機構精簡、節約開支是相背離的。除非是一些視窗服務單位,可能會有突破的情況,但名額在總盤內調劑,一般也不會超過總盤的10%。

    機關事業單位招錄臨時聘用人員的情況每年都要接受上級檢查,一旦發現存在違規行為,相關單位和人員是要被問責的。在當下執紀趨嚴的大環境下,一般沒人敢冒這個風險。但是實際上,受機構編制整體限額管理的影響,區域性還可能壓縮編制,而另一方面工作要求越來越高,也越來越細,對人員的需求反而比以前更多。一方面在壓縮編制,限編限人,另一方面工作又有實際需要,未來對臨聘人員的需求缺口會越來越大,客觀上需要招更多的臨聘人員,如何解決這種供需矛盾,下一步是有關部門急需仔細斟酌考慮並予以解決的問題。

  • 9 # 荒井胡桃

    一、行政編制(公務員)增加需要中央核准,以至全國只800多萬公務員。

    二、事業編制:幾千萬事業編制縣級政府即可決定增減。以至很多行政機關的二級事業編在行政機關工作,做著公務員的事拿著事業編的待遇。

    三、事業編也不能無限制增加,不然當地財政受不了。

    但事要人做,便宜的第三方臨聘人員成了最好的選擇。

  • 10 # 職場問答達人

    最近比較火的就是政府機關出了什麼事都是臨時工乾的,這就給大家造成一個印象就是政府機關有很多臨時工,甚至有些人認為幹活的都是臨時工,正式編制人員只負責指揮,更有些別有用心人造謠活臨時工幹,鍋臨時工背,正式編制人員只負責喝茶看報紙。

    其實大家細心觀察,臨時工比較多的單位恰恰是平時業務量較大單位,而這些單位編制有限,不得不聘用大量臨聘人員完成不斷增加的業務工作。比如交警和城管這兩個單位就是大量聘用臨時工,這也是不得已而為之。一個設區市交警支隊和城管執法局正式編制人員是不能完成現有工作量的,他們除了正常工作之外扶貧,文明單位建設,黨建,掃黑除惡等其他工作一樣也不能落下。

  • 11 # 揮灑綠的世界001

    老員工有編制但是還沒到退休年齡,但是現在基本上什麼都是電腦辦公,他們這些年紀大的員工打字都不會,根本不能滿足業務需求,只能通過外聘來幫他們幹事。

  • 12 # 政經觀察

    一、行政編制(公務員)增加需要中央核准,以至全國只800多萬公務員。

    二、事業編制:幾千萬事業編制縣級政府即可決定增減。以至很多行政機關的二級事業編在行政機關工作,做著公務員的事拿著事業編的待遇。

    三、事業編也不能無限制增加,不然當地財政受不了。

    但事要人做,便宜的第三方臨聘人員成了最好的選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活著就會有喜怒哀樂,如何說服自己Sunny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