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4
回覆列表
  • 1 # 鐵面人解讀歷史人物

    周劍萍先生,評彈名家、有名彈詞演員、張派傳人。

    周劍萍的書說得很有趣,用他自己的話說,他愛在書裡放噱頭,吸引聽眾耳朵的注意力,在這個世界上, 笑可能是最普通不過的事,不過,也是最奧妙不過的學問,周劍萍在嬉笑怒罵當中,把自己對大千世界的千番情意,特別是對評彈的鐘愛全都灑向聽眾的心坎裡,有一句老話說,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當年,周劍萍在綢緞莊上學生意,和朋友們彈彈三絃、唱唱開篇丶做做票友的時候,才十六七歲。

    周劍萍很早,十五六歲,他就會彈彈唱唱,當時他在綢莊學生意,綢莊幾位先生都會彈彈唱唱的,因而他就旁邊學了,會唱了,實在喜歡評彈,對張鑑庭老師、張雙檔,張鑑庭、張鑑國佩服得五體投地,所以他決定學說書,20歲,他就拜張鑑庭先生為師了,因為他聽張老師的演出,他們兩個人珠聯璧合,感染力實在太深,印象著實太深了,各個地方客滿了,甚至有一個小的市鎮丶一點點地方,等到他們上臺了,可以講,四面八方的農民,小車子,坐船,聽夜場來不及回去,情願開棧房。於是他要聽書、學習,只好在書場外面,窗外看看,他一看,一嚇,因為裡面聽眾太多,其中有四個,因為沒有座位,像在樑上上吊、自殺一樣,他心想聽書,聽到自殺,好像第一次看見。其實是四個泥水匠,用竹筐筐,像畚箕一樣,畚泥的,四根繩子,上面的鉤子,紮在短樑上,老說書場,兩隻腳蕩著像盪鞦韆一樣,這種說書倒蠻快樂的,他遠望過去,當他上吊。說明,張雙檔紅得不得了,當時周劍萍就想拜他做先生,周劍萍想能夠學到六七成藝術,大概有飯吃了,所以決定拜先生。

    於是他離開綢莊,拜張先生,到上海,但是他說起來,最最快了,應該說是速成班,不滿半年,他就離開他先生,拿著弦子走了,農村去鍛鍊去,年輕人反應敏捷,頭腦靈活,不過缺少處事經驗和舞臺實踐,剛剛學了六個月的書,周劍萍就去跑碼頭,別人不要小碼頭,可是周劍萍偏偏要做一條水塘裡的大魚,他到農村三年,全部要小碼頭,一點點地方,大地方不去的。三年當中怎麼樣呢?早上起來到田埂去跑,一路走,一路說書。好在鄉下也沒啥人,要是在南京路上,一路說書,一路起腳色,人家會當成是痴呆症了。於是大概跑六里路,一個來回下來,一回書基本上完成了,那麼上去說,下來後,請教聽眾們提意見。夜裡演出呢,再準備明天的書,就這樣辛辛苦苦三年,三年下來,拼雙檔了,因為張雙檔是雙檔書,那麼沒琵琶,談不上。談不到唱張調,一定要琵琶,於是拼雙檔,好像覺得有點把握了,於是大一點的碼頭也能夠勉強滿座了,再鍛鍊一個時期,關鍵了到蘇州,蘇州就像個考場,不得了,因為評彈發源地就是蘇州,聽眾一個字眼說錯,馬上提出。那麼同行中很多聽書的,新來的腳色叫周劍萍,沒看見過,聽見說還不錯了,全來聽一聽,那麼他上臺實在緊張,喝了大半瓶水,上臺前嘴巴幹了,吃了兩包止痛粉,上臺說書了,神經緊張,不過他說下來,看下面的聽眾反應了,聽眾的頭,上下上下在點,周劍萍想沒關係,如果兩面搖就完了,橫點頭就討厭了,於是到明天,還是想不到的,客滿,第三天,日夜拉鐵門,這副書場是最大的,靜園書場,這種情況也比較少的,還要警察維持秩序,那麼聽眾,捧捧他,說他像張鑑庭先生,還叫他小張鑑庭,一股風吹到上海,那麼上海書場全趕下來了,十多家人家全趕下來了,那麼陸續全要唱了,所以一到上海,他唱了基本上五副書場,再加一個電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樣才能和帥哥成為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