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爾朱大魔王
-
2 # 老郭雜談
他沒有自己的班底。他老爹曹操的班底就是青州軍。屬於黃巾軍的殘部。戰鬥力驚人,但是隻認曹操一個人。曹操死了以後,這支軍隊居然譁變了。曹丕不得已解散這支軍隊。這樣他就沒有自己的依靠了。只能和當時的士族進行合作。
-
3 # 毛劍傑
士族制度是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特有的歷史現象,它的特點是按門第等級區別士族同庶族在政治、經濟、文化上的不同地位。但是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西漢。
秦漢時期,中國由封邦建國分封制度轉變為郡縣制,漢朝大地主們擁有阡陌交通的廣袤土地,為他們及其後代提供了良好的經濟基礎。這些大地主的子弟有錢有閒,便能讀書做官。漢初的“任子”、“貲選”,之後實行的察舉制度和太學制度,使地主階級入仕門徑也比過去寬廣多了。
這樣,一部分地主富室與儒術禮法結合起來,“經明行修”,就可以累世做官,從而形成門閥地主。世襲為官的門閥,到東漢中葉開始更加普遍。除了親族關係,舉薦與被舉薦人之間也形成了牢固的政治利益聯盟。東漢後期計程車大夫中,形成了一些累世公卿的家族。這些人都是最大的地主,而且世居高位,門生、故吏遍於天下,因而又是士大夫的領袖。當政的外戚、宦官都要同他們聯結、周旋。
此外,始於東漢初年追隨劉秀起家的豪強地主群體,在經歷東漢200年,也成了擁有巨量財力和獨立武裝的超級家族。東漢末年戰亂頻仍,皇權衰落。許多底層百姓為了生存也不得不依附這些世家大族。這些大族在本州、本郡的勢力更具有壟斷性,實際上統治了這些州郡。可見世家大族的政治力量。
所以曹丕稱帝之前,不得不接受陳群等人的建議,九品中正制,以籠絡士族,獲得他們的支援。更因曹氏出身寒微,在士族前面天然弱勢,曹操之殺楊修、孔融,未嘗沒有挑戰士族權威的意思,又比如他邀請司馬懿出山,出身士族的司馬懿就很不情願侍奉寒族出身的曹操。
曹魏的九品中正制又進一步加劇了門閥政治。曹魏時期,士人品定之權掌握在政府的中正手裡,中正採擇輿論,按人才優劣評定品第高低。最後曹魏皇權被的司馬氏取代,在社會群體認知中,士族群體未嘗沒有奉司馬氏為天下士族首領的意思。但當司馬氏成為皇族時,依然面臨與士族權力的鬥爭,成為西晉政治動盪不安的根源之一。
-
4 # 蝸牛老四
在當時,士族影響力巨大,士族就是門閥,古人錢財多了多用於買地,所以就是一群大地主。
這種門閥的統治大概到蒙元才被終結。即使是已有科舉的隋唐宋也是士族佔據了名額的大部分,唐朝創立者李淵更是當時關隴集團的掌門人,更不要提提出九品中正法的西晉的前身北魏了。
我們現在介紹自己時會說,我姓吳,口天吳,而那時候這些高層人士互相見面我猜想大概都是這麼說比如說一崔姓才子吧,會說:小生姓崔,清河崔式,這一說,譁,那可了不得了,簡直就是遇上了超級富二代
這些大地主影響了整個國家的經濟,政治,上品無寒族,下品無世家,雖然這是南北朝時才有的等級森嚴的制度,但是在北魏時早就展露苗頭了。
綜上所述,曹丕上位條件之一為士族,倒不如說主要條件就是拉攏士族。
回覆列表
首先說明原因,因為士族的政治力量已經非常強大,曹丕想要取代漢朝,就不得不與這股政治力量妥協,而妥協的方式最主要的就是由“九品中正制”取代之前的“唯才是舉”。
那麼,為什麼士族的力量能夠如此強大,以至於作為曹氏這樣的軍閥武人集團都不得不妥協,這就要一直追溯到東漢初期士族階級制度的萌芽了。
曹丕
士族是在東漢開始作為一股政治力量登上了歷史舞臺,此時士族制度開始萌芽,為什麼能夠在此時發展,一個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東漢政權與當時士族之間的密切聯絡,其次就是在東漢後期,接連出現權臣幼主的局面,政治腐敗黑暗,致使察舉徵辟選拔人才完全成為世家大族相互勾結的工具。
首先是東漢光武帝劉秀從建立功業開始,他背後的政治力量就從父族擴充到了母族、妻族,比較知名的就是妻族陰氏和鄧氏,三族相互扶持,因此,光武帝就是世家大族的代言人。其次為光武帝建立功勳的雲臺二十八將,主要由當時的士人組成,如馮異:
“潁川父城人也,好讀書,通左氏春秋,孫子兵法。”,後上書亦自雲:“臣本諸生。”其為士人無疑也。這僅僅是一部分,實際上當時的大宗族已經遍佈東漢朝內外,透過一系列封爵、封蔭之後背後往往附著著母妻氏族、門生故吏,在此基礎上,由於國家建立過程中這些宗族武裝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也因此換取了很多政治、經方面的權益。
士族
除此之外,東漢從和帝開始,權臣幼主的局面開始出現,皇權旁落,政治黑暗,本來就已經出現“舉秀才不知書,察孝廉父別居”的察舉徵辟制在這種政治大環境下更是成為了士族同門勾結的工具,自此形成政治上的集團,開始影響歷史的走向,其中,以弘農楊氏,汝南袁氏,潁川荀氏等等為標誌,士族開始攫取政治上的特權,統治階級無法再將他們忽略。
最後回到問題本身,此時已經形成政治影響力計程車族階級背後是一個關係錯綜複雜不可忽視的大集團,曹氏作為武人軍閥集團就不得不與其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