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紫竹玄冰
-
2 # 財富匯評
從 【剛性兌付】(無論怎樣都會得到本息);
到 【剛性對付】 (規模大問題多、風險聚集,礙於多方因素,機構也得想法子對付,支付本息);
再到 【剛性“對”付】(機構做對的事,投資者做對的選擇。投資者具備專業分析能力,或選對購買渠道。賣者盡責、買者自負,獲得應有收益)。這是一個過程,也是一種趨勢。
-
3 # 錢de小科普
但就從不得以任何形式剛性兌付這點來說的話,其實可以分成兩個層面來看。
首先,黃金理財是以黃金現貨或者期貨作為基礎的一種理財產品,他的收益獲取來源於黃金價格的波動。大家應該知道,黃金的價格是有波動的,並非一直上漲的。以紐約黃金期貨CFD為例,已經從2012年的1798美元,跌倒了今天1241美元。因此可以理性的看到,黃金理財並非是包賺不賠的,也就不具有剛性兌付的基礎。
其次,由於這種理財的基礎並不具有剛性兌付的條件,卻強行進行剛性兌付的話,就只能從其他的地方挪取資金,進行用來彌補可能出現的虧損缺口。簡單說就是不賺錢還要給別人錢,那麼錢從哪裡來?這樣的行為會助長挪用客戶資金,甚至是融資騙局的出現。
-
4 # 中國心0000000001
其實,這三個檔案的本質是:黃金資產管理業務的分三大類別嚴格界限,不可賬戶變通,並歸口統計管理。關鍵是黃金實物的兌付問題,而最主要的關注點並不是通常所說的“剛性兌付”問題。
通知檔案明確了黃金資產管理業務的定義內涵,並分為兩大類:實物黃金、黃金產品。而黃金產品主要分為:賬戶黃金、黃金衍生品。我的理解是:金融機構託管的實物黃金都要開戶並託管在上海黃金交易所,賬戶黃金根據不同的賬戶情況而定,黃金衍生品不能交割實物黃金。
總之,中國的黃金市場將主要是基於實物黃金,而不是西方的虛擬黃金交易。這應該是為年初中俄商定的建立東方的實物黃金的定價體系而提前做的基礎構架鋪墊。
建立完畢之後,很可能首先會在金磚國家和上合組織國家之間,各國之間進行雙邊實物黃金定價,其實也就是雙邊基於實物黃金的匯率形成機制。是不是有類似於金本位的味道,各位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
5 # 陸燕青
“人民銀行 ”連發三文規範黃金理財,是繼銀行存款50萬保險、銀行取消“保本型理財產品”之後的又一舉措。旨在全面完善金融監管,打破傳統的“剛性兌付”。
相比較其它金融產品,黃金交易則更加複雜。其中有實物黃金和期貨黃金之分,這兩項都是高風險產品。2012年國際黃金市場博弈“中~國大~媽”敗走麥城,就是源於對虛擬黃金交易的知識空白。
很多大媽現在手裡一堆實物黃金,真是後悔莫及。因為她們不知道黃金交易可以動用槓桿,不熟悉黃金的期貨交易規則。
12月14日,“ 人民銀行”連發三份檔案中,不僅維持高門檻,而且進一步細化要求,此乃規避風險之舉。如果聽任境網路站接入內地黃金交易,則風險係數陡然上升。投資者在打破“剛性兌付”之後,才會對黃金市場規避三尺。
-
6 # 國志
三文規定不得以任何剛性兌付,黃金也是我們一直關注的焦點,其他的先不說,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剛性兌付。
一般在資本市場上。很多人都認為有多大的收益,就有多大的風險。我認為收益和風險都是相對的。中國已經成立的信託計劃之中。很少出現違約。信託公司都堅持著,剛性兌付的行規。信託似乎並不遵循收益越大風險越大的規律,看你這麼看待剛性兌付,信託產品到期後,信託公司必須分配給下面的投資者,本金和收益,若出現不能如期兌付,或者兌付困難時,必須要兜底處理,其實中國並沒有任何的法律條文和監管政策規定。
所以信託公司必須執行剛性兌付。這是很多人都會說的。這是信託裡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在行業內,為了維護聲譽,規模和名譽,金融機構會預先設定彙報的承諾,金融機構實行剛性兌付有幾種方法!借新還舊或者找第三方接盤,處置抵押物,找其他信託公司,還有其它金融機構接盤,自由資金墊付,長期以來,使我們產生了金融機構理應的剛性兌付,五部委聯合出臺的指導性意見明確指出。出現兌付困難時。機構不得以任何形式墊付。
剛性兌付。會使很多的投資者。追求高利率的專案,守信的公司,無法享受較低的融資成本。因此打破剛性兌付,有著重要的意義,向代理人理財的本源迴歸,庒制道德風險和市場亂象,想投資收益的迴歸。避免為追求高收益,而網購風險,是無風險利率,向合理水平迴歸。起初剛性兌付。資金成本中,注入水分。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所以很多金融機構,也將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有序的打破剛性兌付,增強投資者對於理財產品的風險意識,賣者盡責,買者自負,要跟上理財市場的風雲變化,只有不斷的學習理財,不斷的提升理財的專業水平,我覺得我們投資者理性看待就好了。
12月14日,人民銀行辦公廳連發三份檔案,分別為《金融機構網際網路黃金業務管理暫行辦法》、《黃金資產管理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黃金積存業務管理暫行辦法》。221號文正式出臺後,不僅維持高門檻標準,而且更一步細化要求:網際網路機構必須:1)網站在中國境內接入;2)近三年未受到過重大行政處罰;3)未開展非法金融業務活動;4)明確投資者風險自擔原則,不得提供剛性兌付。
回覆列表
現在監管發文要求金融機構打破剛性兌付,其實上就是說不能再保本保收益了,主要是防止金融機構的風險,你能兜底一次兩次不能次次兜底,同時也是對投資者的一個約束,要求投資者審慎抉擇,合理配置資產和投資產品。